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从《红楼梦》中诗词读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发布时间:2017-06-10 21:00

  本文关键词:从《红楼梦》中诗词读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红楼梦》是中国传统小说中的瑰宝,对诗词、园林、戏曲等传统艺术都有详细描述。本文提取《红楼梦》中与园林艺术有关的诗词,对其进行古典园林艺术方面的分析,印证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发展的历史,论证诗词与中国古典园林之间交织融合的关系,对传承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得出自己的见解。首先,本文对诗词要素进行界定及归纳,包括留题9处,匾额22处,楹联7处,律诗15首,骈文1篇,联句2首。通过对诗词进行分析和园林评鉴,探究《红楼梦》中的诗词和园林艺术之间的关联。其次,本文从三个层次来分析诗词。第一,对《红楼梦》中出现的有关于园林艺术的诗词进行归纳整理,了解匾额、楹联和诗词所描述的周边环境。通过分析整合环境与诗词之间的关系,对诗词中的留题、匾额、楹联三种类型的创作来源进行总结,归纳出五类创作手法。第二,通过对诗词内容进行分析,并且联合周边环境特点,从造园要素、造园思想、造园手法、诗情意境四方面来论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与诗词相互融合的关系。第三,从宏观上分析诗词和古典园林之间的关系,得出诗词是中国古典园林中重要的造园要素,有组景、点景、展景三大作用,诗词不仅能点明景观、强化景观、也能延展意境并与游者产生共鸣。随着中国古典园林在封建时代不断向前发展,诗词与园林相辅相成,这种现象成就了中国独特的景借文传的园林发展史。诗词在古典园林中不仅是符号也是古典园林的精神,更是中国古典园林中重要的造园要素。因此,面对现代园林的冲击,在传承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道路上,我们更加不能遗失中国古典园林的灵魂。
【关键词】:《红楼梦》 诗词 园林 园林艺术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86.1;I207.41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8
  • 1 绪论8-15
  • 1.1 研究缘起8
  • 1.2 研究意义8-9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9-12
  • 1.3.1 国内研究概况9-11
  • 1.3.2 国外研究概况11-12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12-14
  • 1.4.1 研究内容12-13
  • 1.4.2 研究框架13-14
  • 1.5 研究方法14-15
  • 2 背景篇——研究范畴界定与《红楼梦》艺术背景介绍15-23
  • 2.1 研究范畴界定15-17
  • 2.1.1《红楼梦》版本选定15-16
  • 2.1.2 诗词研究范畴界定16-17
  • 2.1.3《红楼梦》园林研究范畴17
  • 2.2《红楼梦》艺术背景17-23
  • 2.2.1 明清园林艺术背景17-19
  • 2.2.2 作者艺术背景19-21
  • 2.2.3《红楼梦》中的园林空间格局21-23
  • 3 分析篇——《红楼梦》中描述古典园林的诗词23-43
  • 3.1《红楼梦》中大观园诸景留题、匾额和楹联23-32
  • 3.1.1 曲径通幽处23-24
  • 3.1.2 沁芳亭24-25
  • 3.1.3 潇湘馆25-26
  • 3.1.4 稻香村26-28
  • 3.1.5 蓼汀花溆28
  • 3.1.6 蘅芜苑28-30
  • 3.1.7 省亲别墅30
  • 3.1.8 怡红院30-31
  • 3.1.9 藕香榭31-32
  • 3.1.10 其他处32
  • 3.2《红楼梦》中的有关园林的诗词32-41
  • 3.2.1 会芳园32-33
  • 3.2.2 大观园33-37
  • 3.2.3 潇湘馆37
  • 3.2.4 蘅芜苑37-38
  • 3.2.5 怡红院38
  • 3.2.6 稻香村38-39
  • 3.2.7 芦雪广39-40
  • 3.2.8 其他处40-41
  • 3.3 小结41-43
  • 4 论证篇——《红楼梦》诗词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43-59
  • 4.1《红楼梦》留题、匾额、楹联创作手法分析43-44
  • 4.1.1 直接引用古诗43
  • 4.1.2 旧诗应景转化43
  • 4.1.3 借用常用词汇43
  • 4.1.4 比拟著名景观43-44
  • 4.1.5 揭示园林意境44
  • 4.2 从《红楼梦》诗词角度分析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44-55
  • 4.2.1 造园要素44-51
  • 4.2.2 造园思想51-52
  • 4.2.3 造园手法52-54
  • 4.2.4 诗情意境54-55
  • 4.3 诗词是中国古典园林中重要的造园要素55-59
  • 4.3.1 组景——组成景观56-57
  • 4.3.2 点景——强化景观57-58
  • 4.3.3 展景——展开景观58-59
  • 5 总结篇——诗词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相互交融59-62
  • 5.1 景借文传的园林发展史59
  • 5.2 客观世界和人的精神的交融59
  • 5.3 传承中国古典园林59-60
  • 5.4 结语60-62
  • 参考文献62-64
  • 附录64-65
  • 致谢65-66
  • 作者简历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2版)[J];中国园林;2000年01期

2 钱海燕;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及其继承与发展[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胡晶明;历史文化演变与中国古典园林[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李强,王保林;对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思索[J];古建园林技术;2002年01期

5 刘海燕,吕文明;魏晋隐逸文学与中国古典园林[J];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6 董治年;自我的孤独徘徊——试论士大夫人格完善与中国古典园林[J];饰;2002年02期

7 钟忠;中国古典园林赏析[J];当代建设;2003年06期

8 夏娃,丁鹏华;论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特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9 林建力;巧夺天工博艺名——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特征[J];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任朝旺,段艳丽;论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延萍;赵冰;;浅谈中国古典园林建筑[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2 李瑞冬;;中国古典园林课程设计实践[A];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宋晓静;潘佳宁;张俊玲;;中国古典园林养生初探[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4 袁晓梅;吴硕贤;;中国古典园林声景观的三重境界[A];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裴建设;马倩;;浅析中国古典园林[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6 李金宇;;论中国古典园林中“四时一园”营构的深层意蕴[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7 刘虎;;中国古典园林的写意性分析[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8 刘叙杰;;《中国古典园林的现状和对几个问题的思考》[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2001年

9 尹安石;周文娟;;儒家思想与中国古典园林[A];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陈伟志;张玉荣;;中国古典园林分隔性的探讨[A];武汉园林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中国科学院院士 天津大学教授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木配置要点[N];中国花卉报;2007年

2 司徒一凡;中国古典园林巨著的当代诠释[N];中华读书报;2013年

3 陈锦辉;中国古典园林:美之法则的运用[N];建筑时报;2008年

4 程秋生;美哉 中国古典园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5 本刊编辑部 整理;“方寸之地”尽现自然之美[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赵永新;保护还是破坏[N];人民日报;2005年

7 吴辉;洛杉矶将建中国古典园林[N];中国建材报;2001年

8 刘文君;中国古典园林的常见造景手段[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朝旺;论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及其旅游开发[D];河北大学;2004年

2 陈伟志;中国古典园林边界域探讨[D];中南林学院;2004年

3 支文娟;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透”[D];河南大学;2013年

4 明s

本文编号:4398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4398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4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