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沈从文与迟子建生命美学意识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6 19:02

  本文关键词:沈从文与迟子建生命美学意识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学艺术作为人类自我思考的一种特殊方式,自然离不开对生命问题的探索和求解,确切的说对生命意义和生命本质的反思及揭示是古今中外文艺的最初母题。生命主题书写强调作家在作品中对个体生命和自我价值的深切关怀,对生命本体性和生命真相的探索。执着于生命探索的作家,在其作品中对生命进行感悟和反思时,必然将自身独特的生命体验及信念灌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生命美学观。沈从文和迟子建是中国文坛两个独特的存在,与一般作家停留在或者仅仅满足于对社会生活表象的罗列和表层的挖掘上不同,他们的创作总是力图指向深层的人类生命状态,对生命意义和生命本质深层次的探索和挖掘是他们文学创作的终极指归。该论文从“生命“的角度切入,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试图对沈从文和迟子建生命美学意识进行梳理,结合具体作品分析两位作家的生命美学意识在内涵、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期拓宽学界对沈从文和迟子建生命美学意识的研究视野。该论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比较沈从文和迟子建生命美学意识的异同。第一章主要发掘影响沈从文和迟子建生命美学意识背景因素的异同。从社会背景因素来说,现代文明转型,滋生诸多问题,处身其间的两位作家都看到了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弊端,一并以此为基点反思生命,通过乡村文明与城市文明的对立比较,建构自己的理想生命形式。所不同的是,处于战争年代的沈从文与处于和平年代的迟子建相比,对城市文明的批判力度更大。从个人成长经历来说,童年看到的山与水,经历的人与事,都成为影响两位作家创作的重要因素,而后经历的物质或情感上的缺失体验更是促使两位作家走上文坛的关键。但一南一北,两种不同的地域环境,自然造就了沈从文和迟子建对生命的不同认知:沈从文从水开始,赋予生命柔韧而坚实的阴柔“水性”;迟子建从风雪开始,赋予生命刚强而素朴的温柔“暖性”。不同的文化浸润和熏陶,也使得两位作家的创作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沈从文受楚巫泛神文化熏陶,追求生命神性;迟子建受东北黑土文化影响,追求生命的素朴和温暖。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各种死亡事件,使得两位作家都体会到了生命的无常与无所把握,但面对残忍杀戮,沈从文将其转化为“人生可悯”的深沉喟叹,而迟子建面对父死夫丧则表现出对死亡的超脱。物质的贫乏和情感的焦虑,双重缺失迫使沈从文以写作谋生,以写作缓和生命焦虑,抚慰灵魂;幼年“遭弃”,成年丧父丧夫,“爱”的离席和缺失,迫使迟子建将生活之痛转化为艺术想象,通过创作补偿生活中的缺憾。但二人在通过创作补偿现实缺失时,沈从文侧重通过对故乡的怀想,建构自己的“梦中田园”,迟子建侧重通过对虚拟世界的描摹,建构自己的“现实童话”。第二章主要对比两人在创作中所展现的生命美学内涵的异同,主要从两人所追求的生命的本质、生命的表现形式、生命的终极指归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沈从文将“生命”与“生活”对立,赋予生命“爱”与“美”的本质,迟子建从生活出发,赋予生命“温暖”与“爱意”的本质。沈从文将“爱”升华为对“美”的追求,指向“神性”超越层面,而迟子建将“爱”停留在对“泛爱”意识的渲染上,指向生命的世俗温情。沈从文和迟子建都追求刚柔并济的理想生命形式,但所指各有不同,沈从文追求的是一种英雄式的神性生命形式,迟子建追求的是一种平民式的世俗温情生命形式。沈从文和迟子建都把“天人合一”看成生命的终极指归,在作品中呼唤大自然,呼唤健康优美的人性,呼唤和谐的生命形式。第三章主要阐述了沈从文和迟子建如何在死亡的映衬下书写生命。生之偶然,死之必然,可以很好地概括沈从文和迟子建面对死亡时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沈从文和迟子建将生命艺术化,二人从死亡出发,需求超越死亡的途径,沈从文将纯美的爱情交予死亡,在死亡的极致中表现爱与美,彰显“生命神性”,迟子建让灵魂复现,构建生命的“第三地”,预示生命的永恒。第四章主要比较沈从文和迟子建如何在自然中品鉴生命。肯定自然人的生命活力,否定文明人的灵魂异化,这是沈从文和迟子建共同的文化立场。不同的是,沈从文试图通过自然人和文明人优点的融合,创造出既富有生命活力又富有理性学识的完美人格,而迟子建则试图通过剔除现代文明阴鹜,回归自然,构建“文明人”的理想世界。面对自然的原始宗教,沈从文以艺术家审美的眼光透视宗教,他在原始宗教文明中看到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美的颂赞,他渴望用爱与美代替宗教,培养国人对生命神圣性的追求;迟子建出于传统教徒的心理,祈望自然宗教能够救赎被文明腐蚀的灵魂,以求通过悲天悯人的大爱温暖人世间的一切悲苦和丑陋。
【关键词】:生命美学 死亡 自然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12
  • 引言12-14
  • 第一章 沈从文和迟子建生命美学意识生成的背景因素比较14-28
  • 第一节 现代文明转型及其社会问题14-17
  • 第二节 沈从文和迟子建生命美学意识生成的个人经历因素比较17-28
  • 一、童年生活的潜在影响17-25
  • 二、缺失性体验与作家创作25-28
  • 第二章 沈从文和迟子建生命美学内涵比较28-48
  • 第一节 沈从文和迟子建对生命本质认识的差异28-35
  • 一、沈从文:生命的本质——爱与美28-33
  • 二、迟子建:生命的本质——温暖与爱意33-35
  • 第二节 沈从文和迟子建所追求的生命表现形式的比较35-42
  • 第三节 生命的终极指归:天人合一42-48
  • 第三章 死亡映衬下的生命书写48-57
  • 第一节 生之偶然,死之必然48-52
  • 第二节 沈从文和迟子建关于死亡对生命的意义的不同理解52-57
  • 一、沈从文:死亡在爱与美中升华52-54
  • 二、迟子建:生命的第三地54-57
  • 第四章 在自然中品鉴生命57-65
  • 第一节 自然人与文明人57-62
  • 第二节 原始信仰和生命神性62-65
  • 结语65-66
  • 参考文献66-70
  • 一、专著66-67
  • 二、论文类67-70
  • 致谢70-7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思和;关于长篇小说的历史意义[J];当代作家评论;1996年04期

2 苏童;关于迟子建[J];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01期

3 施战军;;独特而宽厚的人文伤怀——迟子建小说的文学史意义[J];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04期

4 封孝伦;;艺术发生的原动力是人类的生命追求[J];贵州社会科学;1989年08期

5 文能;迟子建;;畅饮“天河之水”——迟子建访谈录[J];花城;1998年01期

6 薛慧;;论沈从文40年代创作中的“生命”主题[J];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迟子建;郭力;;迟子建与新时期文学——现代文明的伤怀者[J];南方文坛;2008年01期

8 迟子建;;《花瓣饭》及其他[J];青年文学;2003年07期

9 赵园;;沈从文构筑的“湘西世界”[J];文学评论;1986年06期

10 杨义;重绘中国文学地图[J];文学遗产;2003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汪永保;沈从文小说的生命哲学[D];扬州大学;2003年

2 蒋蕾;论迟子建小说的生命意识[D];西南大学;2006年

3 尹君;论沈从文作品中的生态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娄可;沈从文的生命伦理思想及当代启示[D];吉首大学;2012年

5 贾如;萧红和迟子建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沈从文与迟子建生命美学意识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61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4561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c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