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何干之的鲁迅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8 09:06

  本文关键词:何干之的鲁迅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何干之的《鲁迅思想研究》,是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人物研究专著之一,何干之在文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手法,对鲁迅从社会思想、文艺思想与文学作品三个层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对鲁迅作出了许多精辟的论断。本文试图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对何干之的鲁迅研究展进行深入地探究。何干之从两个维度分析鲁迅一生的转变,一是鲁迅身份的转换,鲁迅由小资产阶级的革命家,变为工人阶级的革命战士;二是鲁迅思想的嬗变,鲁迅从最初的信奉进化论逐步转变为阶级论和辩证唯物主义。何干之并不认为鲁迅的转变是一蹴而就的,恰恰相反,鲁迅是经历了艰辛的探索,从自己跌宕的人生经历中体悟出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的道路。换言之,何干之的目的并不止于求鲁迅的个人特质,而是试图证明鲁迅在其思想演进中,必然与无产阶级革命结合的趋势。同时,何干之借鲁迅的作品来表述他对中国文学之见解,他将鲁迅的文学作品划分为三部分,一是小说,尤其是鲁迅的乡土小说,创造了中国文学的典型;二是杂文,鲁迅的杂文,在深刻地揭露中国社会弊病的同时,也反映了鲁迅全体论等一系列的思想。三是古文献整理,鲁迅不仅在古文献整理上成绩斐然,而且在整理的基础上创作的《故事新编》,对历史故事赋予时代特色,为中国的历史小说打开了新视野。何干之将鲁迅的文学创作的整体风格,归结为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的文学风格恰恰适合了当时革命形势的发展,达到了革命所需要的宣传效果。因此,何干之总结了当时文学的两个使命:现实主义只有与革命的需要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功用;文学家只有与革命发展相结合,才是中国新文学的方向。何干之并未将鲁迅作为一个个案研究,而是视鲁迅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一部分的代表,他并不将研究仅仅局限于梳理鲁迅一生的遭际,而是试图从鲁迅的人生历程中,发现近代知识分子的共性,以及历史在他们身上所留下的印辙,究竟这些知识分子怎样一步步促使马克思主义的接受。或者说,明线是鲁迅的个人史,暗线则是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的接受史。所以,何干之的鲁迅研究,不仅是鲁迅研究史上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中的人物研究,也起到了奠基作用,同时也扩大了中共的意识形态的宣传效果,并且凸显了何干之扎实的理论根底与丰富的学养,以及他对于中国的强烈现实关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史学 进化论 唯物史观 鲁迅 何干之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10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10
  • 第一章 何干之对鲁迅社会思想的研究10-27
  • 一、何干之研究鲁迅思想的原因10-11
  • 二、何干之对信奉进化论思想时期鲁迅的研究11-15
  • (一)鲁迅早年确立进化论的原因11-12
  • (二)鲁迅在进化论影响下的早年文艺思想12
  • (三)鲁迅在进化论影响下的早期文艺创作风格12-13
  • (四)鲁迅在进化论影响下的思想阶段13-15
  • 三、何干之对鲁迅思想转变的时代背景的分析15-17
  • 四、何干之对转向阶级论后的鲁迅思想分析17-20
  • 五、何干之对鲁迅社会思想特点的分析20-27
  • (一)鲁迅对传统封建社会的批判20-22
  • (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坚定了鲁迅反传统社会的信念22-24
  • (三)唯物史观促使鲁迅重新审视古今中西问题24-27
  • 第二章 何干之对鲁迅文学思想的研究27-37
  • 一、何干之对鲁迅关于传统中国文学思想批判的特点分析27-29
  • 二、何干之对鲁迅文学技巧的分析29-32
  • 三、何干之对鲁迅全体论观点的分析32-33
  • 四、何干之对鲁迅现实主义文学主张的分析33-37
  • 第三章何干之对鲁迅作品的研究37-46
  • 一、何干之对鲁迅小说的分析37-38
  • 二、何干之对鲁迅杂文的分析38-41
  • 三、何干之对鲁迅古文献整理的分析41-46
  • 结论46-49
  • 参考文献49-52
  • 后记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认清;何干之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性质的探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康桂英;;何干之《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的著述特点[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吴志军;;1930年代何干之的新启蒙思想述论[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0年03期

4 梁栋;;何干之与中国现代革命史著作的编撰——三本中国革命史教材的比较研究[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0年04期

5 何刚;;“革命”与“学术”的双重变奏——中国社会史论战研究80年[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1年02期

6 刘炼;;用笔和舌战斗的一生——怀念何干之同志[J];教学与研究;1979年06期

7 王东,王兴斌;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J];历史教学问题;2005年05期

8 康桂英;;何干之参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的学术成就及影响[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9 康桂英;;论何干之《中国经济读本》的学术成就[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10 孙旭红;;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进程述论[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 杨树标;[N];北京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正光;延安知识分子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何干之的鲁迅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86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458619.html

上一篇:何干之的鲁迅研究  
下一篇:五马,我的故乡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d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