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舆地纪胜》引唐诗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0 10:01

  本文关键词:《舆地纪胜》引唐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舆地纪胜》是南宋中期王象之编纂的一部地理总志,成书于嘉定、宝庆间,共200卷。此书在后世评价极高,详赡分明,体例谨严,考证极其核洽,被誉为南宋总地志中最完善的一部作品。以往地理书的“佐明王扼天下之吭”,四至八道,地理区划,山川形势,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但《舆地纪胜》改变了这一传统模式,王象之在此书的序中表示,他想要“收拾山河之精华”,“使骚人才士于寓目之顷,而山川俱若效奇于左右”。“以资词人学士歌咏文字之用。”于是“凡郡县风俗、山川英华、人物奇杰、吏治循良、方言异闻、故老传记以及诗章文翰之关于风土者,都在纂辑之列。”。由以上可见,《舆地纪胜》蕴含的古代文化与文学材料极为丰富,无疑是研究古代文化与文学的一部重要典籍。《舆地纪胜》的初稿约于1221年(嘉定十四年)完成,定稿于1227年(宋理宗宝庆三年)。此书的版本及其流传问题章邹逸麟先生的《舆地纪胜)的流传及其价值》,及李勇先先生的《舆地纪胜研究》中有详细的阐述。总而言之,《舆地纪胜》的宋本面貌可以说至今仍能从今传本大体看出,其中所引用的各种材料实为宋时流传的一种形态,其文献价值自然也就值得充分重视了。《舆地纪胜》的文献价值在于其创作时代接近唐朝,最大程度上保存了唐代文献的原貌。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讨论,一是所引唐诗的异文,二是所引唐诗的辑佚价值,三是引唐诗的淆乱问题。《舆地纪胜》在辑佚方面的价值稍显薄弱,主要在引诗异文以及作者淆乱问题上。造成失误的原因,从主观上来说有的是因为王象之的疏忽大意,导致前后矛盾,作者和诗的内容混淆。从客观上来看,有的是因为是作者的名气太大,有些是因为作者的人生经历相似。《舆地纪胜》的创新在于其把地理志这种纯科学性著作演变为人文性地理学著作。他的“收拾山川之精华,以借助于笔端,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使骚人才士于一寓目之顷,而山川俱若效奇于左右”不难看出《舆地纪胜》的目的在于“纪胜”之上,因此,载录景观记载的同时,搜罗相关诗文,取其精华记载在条目之中,增添气人文趣味性,把其余相关诗歌整理专门收录在诗一门当中,以供参考。景观固然吸引文人骚客来此留诗,但是留诗同时保存了该地的特点以及地域文化。《舆地纪胜》所引唐诗反映的唐诗流传状况。唐诗在地域的流传分布是一定的特点,大体以江南东路为中心辐射全国。江南东路是整个南宋文化的中心,是引诗数量最多的一路,并且超过是政治(京畿所在)的两浙西路,除却应为经济因素的影响下,更重要的是应为其人文资源的深厚,使得以其为中心,辐射全国。同时稳定性也是影响流传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边境如利州路、福建路等引诗远少于其它地区。从诗歌本身的流传来看,王象之引诗的根本原则是和所需引诗地区有一定的联系,如其所说“凡郡县风俗、山川英华、人物奇杰、吏治循良、方言异闻、故老传记以及诗章文翰之关于风土者,都在纂辑之列。”以联系的紧密性来选录诗歌。其次,诗歌的流传还和诗人与当地文化的联系程度。这不仅是在《舆地纪胜》一书中的规律,文人和当地文化联系越加紧密,其流传的时间则愈久,才能为后人所知。最后,诗人的流行程度也属于王象之的考虑范围之内,比如宋代李杜占有主导地位,而且地位不分轩轾,因此王象之大量引用了二人诗歌。再如大历年间诗坛寂寥,诗作不佳,虽然如大历十才子有不少山水诗,但王象之避免选择此段诗歌,因此此段诗歌引用最少。总体来说《舆地纪胜》在文献学上,在文化地理学上都有相当大的贡献。希望通过本文可以略窥一二,以供后来人参考。
【关键词】:舆地纪胜 唐诗 地域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22;K92-5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6
  • (一) 《舆地纪胜》的特色与版本流传10-13
  • (二) 《舆地纪胜》的研究状况13-15
  • (三) 论文的研究范围与基本架构15-16
  • 一、《舆地纪胜》所引唐诗的文献价值16-32
  • (一) 《舆地纪胜》所引唐诗异文分析16-23
  • 1. 《舆地纪胜》所引可以作为有参考价值的异文16-19
  • 2. 《舆地纪胜》所引诗的异文有误19-23
  • (二) 《舆地纪胜》所引唐诗的辑佚价值23-25
  • 1. 可供今无他本辑佚的内容23
  • 2. 可供今有他本辑佚的内容23-25
  • (三) 《舆地纪胜》所引唐诗的作者淆乱问题25-32
  • 1. 同朝代作者张冠李戴25-28
  • 2. 以宋人为唐人28-29
  • 3. 把无关的诗引用在条目之下29-32
  • 二、《舆地纪胜》所引唐诗与地域文化的关系32-43
  • (一) 所引唐诗反映地域特点32-40
  • 1. 景观32-33
  • 2、风俗33-36
  • 3、佛道36-40
  • (二) 从所引唐诗看其对地域文化发展的作用40-43
  • 1、景点因唐诗负盛名40-41
  • 2、景点因唐诗而留名41-43
  • 三、《舆地纪胜》所引唐诗反映的唐诗创作状况43-55
  • (一) 不同地域的唐诗创作情况43-47
  • 1、从每州府引诗数量上来看43-45
  • 2、从每路引诗数量看45-47
  • (二) 唐代不同时期诗歌的创作47-55
  • 1、《舆地纪胜》引唐诗的作者时期分布概述47-48
  • 2、唐初体48-49
  • 3、盛唐49
  • 4、大历49-50
  • 5、元白50-51
  • 6、晚唐51-52
  • 附表52-55
  • 结语55-56
  • 注释56-59
  • 参考文献59-61
  • 附录61-73
  • 致谢73-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勃;《舆地纪胜》琼州部分纠谬[J];学术研究;2000年07期

2 李勃;《舆地纪胜》琼州部分纠谬[J];中国地方志;2000年02期

3 李裕民;《舆地纪胜续编》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宋馥香;;《舆地纪胜》编纂特点探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林璜;;广东粤雅堂本《舆地纪胜》的刊刻与价值[J];岭南文史;2012年01期

6 李勇先;;试论《舆地纪胜》的编纂及其与《方兴胜览》的关系[J];宋代文化研究;1995年00期

7 李勇先;;《舆地纪胜》周敦颐行实与纪念遗迹述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10期

8 李勃;《舆地纪胜》琼州“菖蒲涧”正误[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04期

9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涂智敏;《舆地纪胜》引唐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舆地纪胜》引唐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52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4652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3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