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周天籁文学创作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1 09:02

  本文关键词:周天籁文学创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皖籍作家周天籁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自20世纪20年代末走上文坛至40年代末,短短二十年间,他曾结集出版中长篇小说35部,另有大量小说、散文散见于民国时期上海各大报纸。作为海派作家平民阶层的代表,周天籁名噪一时,影响巨大,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能入史,但已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重视。为尽可能全面评价周天籁创作的文学史意义,本文分五部分,以周天籁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社会小说为研究重点,证明其创作的价值。 绪论部分概述目前学术界对周天籁创作的研究现状、各方评价,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及其原因,并指出在排除极左思想的干扰后,中国现代文学史会越来越公正地对待历史,曾经被遮蔽的优秀作家的名字会越来越多地重返文坛,周天籁的名字也一定会出现在将来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第一章主要阐述周天籁的生平与创作特色。第一节着重介绍周天籁生平和创作概况,分析其出身、经历对创作的影响,以及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创作贡献;第二节通过对比分析的手法,突出周天籁创作的独特个性,即与“贵族海派”的分庭抗礼,风格鲜明的“上海话”,与“二张”的异曲同工。 第二章着重研究周天籁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对“五四”时期“儿童的发现”进行初步分析后,指出周天籁儿童文学作品是接力“五四”之作,他曾以创造幸福儿童形象从另一个层面上解读“儿童问题”,表现出对“苦儿”现实的反抗,,但此后的儿童形象却与他的创作深度同步,经历了一个由单一到复杂、由甜蜜到苦涩的蜕变。此外,独特的儿童视角,丰富多彩的儿童形象,妙趣横生的儿童语言,使周天籁儿童文学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 第三章重点研究周天籁的社会小说。第一节分析了周天籁此类小说的社会背景与时代背景,指出它们是“五四”后“妇女再发现”的代表;第二节较详细地分析了周天籁社会小说中塑造的几类妇女形象,如倡门女性、新女性等,指出他以小说关注女性,为女性发声,将女性话题扩大化的贡献;第三节分析了围绕在这些女性周围的形形色色的都市男性,并指出这些男性市民一方面在作品中与女性构成“二元对立”的存在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小说呈现整体都市图景的需要。 第四章是关于周天籁创作研究的审视与思考。首先分析了周天籁作品被文学史屏蔽的原因,诸如创作中的主观局限性、以小报为传播媒介的障碍,并特别指出时代的因素和历史的选择使周天籁及其创作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无法避免被淡化、遭受主流文坛排挤的命运。但是,随着新时期文化多元化潮流的兴起,女性文学和女性写作第三次高峰的到来,世情小说的再度风靡,以及新时期草根文学作家的不断涌现,周天籁研究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得以复苏。 结语部分对全文论述内容进行总结性回顾,肯定周天籁文学创作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贡献,尤其是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和通俗文学的贡献,并针对后续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周天籁 海派 儿童文学 社会小说 文学史
【学位授予单位】:淮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5
  • 第一章 周天籁生平与创作特色15-27
  • 第一节 周天籁其人其文15-18
  • 第二节 周天籁创作的独特性18-27
  • 一、 与“贵族海派”分庭抗礼18-22
  • 二、 风格鲜明的“上海话”22-23
  • 三、 与“二张”的异曲同工23-27
  • 第二章 接力“五四”:周天籁儿童文学作品中“儿童的发现”27-40
  • 第一节 周天籁儿童文学创作背景28-30
  • 第二节 基于“儿童本位论”的儿童视角分析30-35
  • 第三节 由单一到复杂、甜蜜到苦涩的儿童形象塑造35-40
  • 一、 天性自由的“单一化”儿童形象35-37
  • 二、 由甜蜜到苦涩的“复杂化”儿童形象37-40
  • 第三章 都市图景下的“妇女再发现”与“市民书写”40-60
  • 第一节 周天籁社会小说的创作背景40-42
  • 第二节 “妇女再发现”:风格不一的女性百态图42-54
  • 一、 命运悲苦的倡门女性42-48
  • 二、 趋向抗争的新女性48-51
  • 三、 兼具讽刺和批判意义的典型女性51-54
  • 第三节 承前启后的“市民书写”54-60
  • 第四章 关于周天籁创作的审视与思考60-69
  • 第一节 周天籁作品被文学史屏蔽的原因60-64
  • 一、 创作中的主观局限性60-61
  • 二、 以小报为传播媒介的障碍61-62
  • 三、 时代的影响和历史的选择62-64
  • 第二节 20 世纪 90 年代周天籁作品研究复苏的原因64-69
  • 一、 新时期文化多元化潮流兴起64-66
  • 二、 新时期草根文学作家(乡土作家)不断涌现66-69
  • 结语69-70
  • 参考文献70-7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著、论文74-75
  • 致谢75-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璞;;网络文学创作的多媒体特性给文学带来的影响[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2 梅碎彬;;试论如何促进大学生山区文学创作[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11期

3 ;“文学创作问题与文艺学中国式创新”高层论坛在我校举行[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4 王翠兰;;浅谈清代女性的文学创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5 邓楠;;论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文学创作[J];求索;2009年02期

6 李泽淳;;生命体验对文学创作的影响[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蒋彬;;论灵感之于文学创作[J];才智;2010年02期

8 巴特尔;赵富荣;;拓展思路 创新机制 大力繁荣内蒙古文学创作[J];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11年03期

9 李博;苏日特;;全区文学创作座谈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J];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11年05期

10 熊元义;;“王学海理论研究与文学创作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J];云梦学刊;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仁琮;;文学创作的历史使命和现实责任[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贺敬之文学创作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C];2007年

3 蒋红梅;;试论文学创作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0年遵义县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志忠;;也谈“当前文学创作症候”之根源[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4)[C];2006年

5 胡长斌;;“被时代”的文学创作与学术写作[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0年遵义县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久辛;;不能忘却文学的庄严目标——对雷达先生《当前文学创作症候分析》的薄续[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5)[C];2006年

7 汪守德;;军事题材文学创作的几组关键词[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4)[C];2012年

8 王兆胜;;文学创作的深度异化——评陈希我的小说《抓痒》[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9 童庆炳;;文学创作的审美意义[A];东方丛刊(1993年第4辑 总第七辑)[C];1993年

10 王长缨;;文学创作与评论的哲学透视[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阿尔泰;文学创作是一门科学[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2 武将;也谈文学创作园地的暖棚效应[N];天水日报;2006年

3 实习记者 金莹;上海文学创作中心在昆山设基地[N];文学报;2007年

4 任晶晶邋纳杨;深入生活仍是新时代文学创作的灵魂[N];文艺报;2007年

5 记者 王宁 李开义;全国首个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学创作基地在滇启动[N];云南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赵伟 实习记者 陈健儿;黄卓荣:透着泥土味的文人[N];中山日报;2006年

7 马伟业;文学创作不能放逐诗意[N];文艺报;2007年

8 杨彦华;作协负责人:文学创作舞台将更广阔[N];中山日报;2007年

9 巴陵;突发事件文学创作与出版热的若干思考[N];中国妇女报;2008年

10 记者 徐蕾;“文学创作的现状与展望”报告会举行[N];南昌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马丽敏;俞樾文学创作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任丽青;“十七年”时期上海的工人文学创作[D];上海大学;2007年

3 陈留生;传统伦理与五四作家人格及其文学创作[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大恒;江淹文学创作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罗长青;过渡时期的创作诉求[D];南京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侨;论刘向刘歆的文学创作及其文学观[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俊;《文学创作》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3 关云波;论读者介入对网络文学创作的影响[D];云南大学;2012年

4 王丽;论生命痛苦与文学创作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何泳锦;《文学创作》月刊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徐丽;法拉奇文学创作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万思锋;宋代酒文化和文学创作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8 张靓;“80后”文学创作剖析[D];吉林大学;2007年

9 卞永清;俗世的温情——论汪曾祺文学创作的平民立场[D];苏州大学;2003年

10 李俊;论康濯的文学创作与批评[D];湖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周天籁文学创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81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4681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f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