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文气”论溯源

发布时间:2017-06-23 07:07

  本文关键词:“文气”论溯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气”论是中国古代文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论哲学为其提供了孕育和生长的文化土壤,在古人看来,“气”是万物之源,生命之本。世间万事万物都仰赖“气”这一物质始基,人作为万物之灵长,也同样气化而生。无论是身体血肉还是精神心性都充盈着自然灵动之气。所谓“吐纳英华,莫非情性”,人因外物感发而心旌摇荡,自然宇宙之气与心中之气相互感应,将所思所想诉诸笔端,灵动文字中跃动的正是那股生命之气。“气”论哲学源远流长,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与诸学科门类结合。曹丕在《典论·论文》中首次提出“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将“文”与“气”的联系在一起,“文气”论就此成为历代学者思考和求索的重要命题。这是先代“气”论文化积淀的结果,也是时代趣尚的彰显。曹丕“文气”论的阐释虽然简短,但是牵涉的文论要义却很多。建安文坛有着慷慨任气的时代氛围,众文士才华横溢各具风采,曹丕身为文坛领袖借“气”论来阐释诗文创作,虽未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却给后世学者留下了充分的发挥空间。刘勰等六朝士人继之而起,从整个文论体系所涉及的多方面来发掘“文气”论的内涵及特质,从“辞气”、“韵气”、“情气”、“志气”等角度来扩展“文气”论内涵,并针对当时文坛创作“追新驭奇”的审美倾向,提出了以“征圣宗经”为准绳的风骨要求,以期扭转当时缺乏风力的时代弊病,达到“气往轹古”的创作理想高境。通过曹丕、刘勰等人的努力,“文气”论完成了从初现到圆成的体系建构过程。后世的学者在此“文气”论体系的基础上或沿根讨叶去深入分析,或开枝散叶发掘出新的论点,或借“文气”论观念切入去拓展文论更广泛的领域,“文气”论一再细化,终成为中国文论史上光辉的一环。
【关键词】:文气 风骨 辞气 志气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导言7-9
  • 第一章 释“气”9-23
  • 第一节 阴阳大气9-14
  • 第二节 道之“和气”14-16
  • 一、抟气至柔14-15
  • 二、虚而待物15-16
  • 第三节 儒之“志气”16-20
  • 一、“六气”与“六志”17-18
  • 二、浩然之气18-19
  • 三、君子正气19-20
  • 第四节 王充:至德天气20-23
  • 第二章 建安风骨与“文气”初现23-42
  • 第一节 建安七子与“引气不齐”23-30
  • 一、七子之才:“千里并驰”23-26
  • 二、众人之性:“引气不齐”26-30
  • 第二节 建安风骨与“清浊有体”30-35
  • 一、建安风骨,慷慨任气31-33
  • 二、气有刚柔,清浊有体33-35
  • 第三节 “经国大业”与“文以气为主”35-42
  • 一、经天纬地,大业欲成35-38
  • 二、《典论》行文,以气为主38-42
  • 第三章 融儒入“气”与“文气”圆成42-59
  • 第一节 晋后风潮42-49
  • 一、儒学复苏,玄佛两翼43-44
  • 二、结藻清英,流韵绮靡44-46
  • 三、三派分流,各寻衢路46-49
  • 第二节 调畅其气,气往轹古49-59
  • 一、“养气”实践:调畅其气49-51
  • 二、“文质”之气:“节文辞气”与“气以实志”51-55
  • 三、“气往轹古”的文学追求55-59
  • 余论沿根讨叶,“文气”余绪59-65
  • 一、“气盛言宜”59-61
  • 二、“气可以养而致”61-63
  • 三、“神为主,气辅之”63-65
  • 结语65-66
  • 参考文献66-70
  • 后记70-71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7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利群;中国表现说语境中的意象理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陆永胜;;橘枳之辨——嵇康与汉斯立克的音乐美学思想比较[J];安顺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孙浩宇;;萧统“崇悲”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4 韩国良;;论王弼的玄学思想对魏晋山水审美风尚的影响[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蒋弘烨;;论中国意象油画的特点[J];大家;2012年08期

6 吕超峰;;意境探析[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9期

7 郭世轩;;神思幽远 含蕴丰瞻——论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的理论价值[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王颖吉;重读宗白华《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韩伟;董亮;;美学视野下的理论体系建构——评程金城的《中国陶瓷美学》[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赵佳丽;;论《庄子》美学中“游”的内心现世性[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2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波;生存论视野下的审美超越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健;比兴思维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5 李敏秀;中西家具文化比较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3年

6 张振龙;建安文人的文学活动与文学观念[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官福;佛经故事对朝鲜古代叙事文学的影响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8 程方勇;范晔及其史传文学[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樊波;魏晋风流——魏晋南北朝人物画审美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詹志和;佛陀与维纳斯之约——近代佛学与近代美学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文气”论溯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42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4742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2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