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苏拭颂赞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5 22:14

  本文关键词:苏拭颂赞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颂和赞是有着独特文化内涵文体,这两种文体起源早、流行于文坛时间久,在古代文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与其它文体相比,学界对颂赞的研究略显薄弱,重视程度还是不够。本文选取苏轼的颂赞进行研究,将苏轼本人的个性特点与颂赞文的特点结合起来分析论述,重点呈现苏轼的颂赞的特质。本文共分绪论部分、苏轼颂的创作、苏轼赞的创作、苏轼颂与赞的比较和结语部分。第一章,第一节对颂的含义及其发展进行了梳理。关于颂有两种主流观点:一是把颂当作“容”,美盛德之形容。一是把颂当作“诵”,称颂、歌颂之义。第二节对宋前颂文的大体发展情况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第三节,对苏轼颂进行了分类,通过对苏轼颂的文本的阅读和分析,笔者在对苏轼颂文的写作对象、写作主题以及写作内容进行分析考量之后将它分为四类:酒食颂;书画颂;器物颂;佛颂:说理颂。第四节,从艺术风貌入手,对苏轼颂文进行探析。第二章,第一节探讨了赞的定义,关于赞两种主要的看法,一种解释是“称人之美”另一种解释是“赞者,明也,助也”。第二节,对赞在宋代之前的发展做了概括性的总结。第三节,主要对苏轼赞进行了分类,其分类标准则是借鉴了宋代文学总集的分类方法,将苏轼的赞体文分为画赞、佛赞、器物赞三大类,画赞又细分为人物画赞、动物画赞、其他画赞。第四节,对赞的艺术风貌进行了论述。第三章,将苏轼的颂与赞进行了比较性的分析。第一节,概括了苏轼颂与赞的趋同性,颂与赞两种文体发展至宋代功用性减弱的同时文学性加强,加之苏轼的颂与赞皆创作于文体丕变的宋代,且两种文体出自于同一作者之手,因而颂赞的趋同性加强。第二节,对苏轼颂和赞雅俗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苏轼的颂 苏轼的赞 主题内容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6.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1
  • 0.1 研究对象界定8
  • 0.2 前期研究综述8-10
  • 0.3 选题意义和本论文创新点10-11
  • 1 苏轼颂的创作11-29
  • 1.1 颂体释义11
  • 1.2 宋前颂的发展11-13
  • 1.3 苏轼颂的类别13-22
  • 1.3.1 酒食颂13-15
  • 1.3.2 书画颂15-16
  • 1.3.3 器物颂16-18
  • 1.3.4 佛颂18-20
  • 1.3.5 说理颂20-22
  • 1.4 苏轼颂的艺术风貌22-29
  • 1.4.1 取材生活趣味盎然22-24
  • 1.4.1.1 日常生活情趣化22-23
  • 1.4.1.2 细微之处说理趣23-24
  • 1.4.2 坦然自适展君子情怀24-25
  • 1.4.3 运用自如的艺术表现25-29
  • 1.4.3.1 借夸饰表颂扬之意25-26
  • 1.4.3.2 偶散并存表灵动26-27
  • 1.4.3.3 借比法表情说理27-29
  • 2 苏轼赞的创作29-51
  • 2.1 赞之义29
  • 2.2 宋前赞的发展29-30
  • 2.3 苏轼赞的类别30-43
  • 2.3.1 画赞31-40
  • 2.3.1.1 人物画赞31-37
  • 2.3.1.2 动物画赞37-38
  • 2.3.1.3 其他画赞38-40
  • 2.3.2 器物赞40-41
  • 2.3.3 佛赞41-43
  • 2.4 苏轼赞的艺术风貌43-51
  • 2.4.1 至真至性趣味十足43-45
  • 2.4.1.1 情真43-44
  • 2.4.1.2 趣雅44-45
  • 2.4.2 卷舒自如的艺术表现45-51
  • 2.4.2.1 笔势灵动且善于变化45-48
  • 2.4.2.2 比兴入赞妙趣横生48
  • 2.4.2.3 使用对比突出所赞48-51
  • 3 苏轼颂与赞的比较51-57
  • 3.1 苏轼颂与赞的趋同51-55
  • 3.1.1 题材、内容的趋同51-52
  • 3.1.2 艺术表现的趋同52-55
  • 3.2 苏轼颂的俗化与赞的雅化55-57
  • 结语57-58
  • 参考文献58-60
  • 致谢60-6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太成;研究宋代文学的专家孔凡礼[J];江淮文史;2000年01期

2 赵伯陶;孔凡礼:没有头衔的学者[J];阴山学刊;1994年03期

3 朱秋德;郑亮;;孔凡礼《苏轼年谱》指瑕[J];中国文学研究;2008年02期

4 石钟扬;;孔凡礼与宋代文学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朱靖华;一部超越古今的新编年谱——评孔凡礼的《苏轼年谱》[J];惠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本报记者 庄建;编外学者孔凡礼[N];光明日报;2011年

2 石钟扬;孔凡礼:与“三苏”为伴[N];光明日报;2006年

3 梁杰;苏学专家孔凡礼从事学术活动45周年纪念会在京召开[N];中国教育报;2003年

4 曹鸿骞;“老命拼将发古珍”[N];中华读书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小娟;苏拭颂赞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苏拭颂赞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37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4837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e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