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学衡派”对白璧德“人文主义”思想的“误读”及利用

发布时间:2017-06-28 06:15

  本文关键词:“学衡派”对白璧德“人文主义”思想的“误读”及利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的文学史的叙述中,“学衡派”一直被视为“新文化运动”的反对者。及至八十年代中后期,“学衡派”才逐渐以共同参与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姿态重新回到学术界的视野中。白璧德的“人文主义”思想是“学衡派”建构自身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外援,但鉴于思想的传递是在跨语境的情况下发生的,势必会导致“误读”的产生。本文拟就“学衡派”对白璧德“人文主义”思想的“误读”及利用展开论述。在整个论述的过程中,笔者对“学衡派”的流派情况、白璧德的“人文主义”思想、“学衡派”对白璧德思想的接受以及文化论争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地阐释。在研究白璧德的“人文主义”思想时,笔者还将其放置在整个西方人文主义的传统之中加以论述,着重讨论了“儒家思想”在其理论中的建设性作用,以及白璧德对“儒家思想”可能存在的“误读”。笔者认为,白璧德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是“学衡派”接受并引介其理论的思想基础,而这个思想输出点上的“误读”反被“学衡派”在日后的文化论争中加以宣传和利用。与之相对,“学衡派”在译介和转述白璧德的理论时,也做了“本土化”的阐释,又造成了另一层面的“误读”,而这“误读”的产生恰曝露出“学衡派”在“注我”和“注他”之间游走的矛盾心态。
【关键词】:学衡派 白璧德 人文主义 “误读”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6.6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绪论8-16
  • 一 从“学衡派”一词说起8-10
  • 二 “学衡派”的成员谱系及活动10-13
  • 三 关于白璧德“人文主义”思想对“学衡派”影响研究的现状13-16
  • 第一章 白璧德的“人文主义”思想16-28
  • 第一节 西方“人文主义”的传统16-21
  • 第二节 白璧德“人文主义”思想21-24
  • 第三节 白璧德对“儒家思想”的“误读”24-28
  • 第二章 “学衡派”对白璧德“人文主义”的“误读”28-40
  • 第一节 “人文”一词在中国语境中的含义28-32
  • 第二节 “学衡派”对白璧德“人文主义”思想的“误读”32-38
  • 第三节 “学衡派”对白璧德思想“误读”的生成原因38-40
  • 第三章 “学衡派”对白璧德思想的利用及历史意义40-49
  • 第一节 “学衡派”与原“新文化阵营”的错位论争40-44
  • 第二节 “学衡派”——民族人文主义者44-47
  • 第三节 “学衡派”文化策略的疏漏47-49
  • 结语49-50
  • 附录50-70
  • 致谢70-71
  • 参考文献71-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寿桐;欧文·白璧德在中国现代文化建构中的宿命角色[J];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02期

2 陈怀宇;白璧德之佛学及其对中国学者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马岩;;中西文化的激情碰撞与对话——评段怀清《白璧德与中国文化》[J];中国比较文学;2008年04期

4 张沛;;民主与领袖——白璧德人文思想述评[J];国外文学;2009年03期

5 段怀清;;评侯建先生《欧文·白璧德在中国》[J];中国比较文学;2010年01期

6 潘水萍;;理性视野中的欧文·白璧德文学批评意蕴[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潘水萍;;批评视野中的一抹亮色——欧文·白璧德思想之现代锋芒及启示[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潘水萍;;欧文·白璧德思想学说之批评新声[J];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06期

9 潘水萍;;传播·接受·影响——欧文·白璧德文论所彰显的现代性与传统性融合[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10 杨R

本文编号:4928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4928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0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