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论废名小说的“隐逸”情调

发布时间:2017-06-28 22:21

  本文关键词:论废名小说的“隐逸”情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隐逸文化源远流长,“隐逸”也早已成为许多知识分子选择的生存方式和审美主张。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具有隐逸倾向的作家确实为数不少,毫无疑问,中国现代作家群中,真正首开隐士风当属废名。他生性淡泊,远离尘嚣,常以“深山隐士”自居,同政治和时代大潮保持着适当的距离,由于深受佛教禅宗的影响,以及师承周作人的文艺观,使得他的为人、为文都具备非常显著的出世色彩和隐逸气。他以诗笔禅趣构建了一片具有乌托邦色彩的艺术桃园,他创作中的隐逸情调宣示了旷达洒脱、超然物外的人生哲学。废名的文学之旅是凄清而寂寞的,他以一种纯粹的文学形式,为读者展示了一个镜花水月的世界,其田园牧歌般的幻美情调,洋溢着一种出世情调和彼岸色彩。本文分为六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梳理了“隐逸”文学和废名小说的研究现状,概述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以及研究视角、方向;第二、三章,介绍了中国存在的隐士现象和代表的隐逸文化精神,详细分析了废名隐逸思想的形成原因;第四章,结合《竹林的故事》、《桥》、《桃园》、《莫须有先生传》等作品,详细地从隐于自然、佛禅、梦境这三个角度叙述了废名小说中所彰显的隐逸情调。最后部分,废名并非是个只会做田园美梦的诗人,他的隐逸也并没完全逃避现实,尤其后期作品中的人民性和现实性的色彩愈加浓厚,然而以前小说中的隐逸色彩却注定了废名艺术价值的永恒。二十世纪以来,一定数量的作家作出了隐逸的选择倾向,意味着特殊时代政治背景下的中国知识分子群体边缘性的文化姿态,意味着20世纪以来的的知识分子的精神轨迹的转变,最后结合他们的创作动机和文化心态,进一步分析“隐逸”背后的局限性以及彰显的文化价值和现代性意义。
【关键词】:废名 隐逸 田园 佛禅 现代性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英文摘要6-8
  • 1 绪论8-11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8-9
  • 1.2 研究现状梳理9-11
  • 2 隐士现象与传统“隐逸”文化精神11-13
  • 3 废名隐逸思想的形成13-18
  • 3.1 黄梅故乡与童年记忆13-14
  • 3.2 师友周作人隐逸品格的影响14-16
  • 3.3 西山卜居的生活体验16
  • 3.4 废名的知识结构和文学修养16-18
  • 4 废名小说的隐逸情调18-35
  • 4.1 隐于自然18-24
  • 4.1.1 和谐恬淡的自然意境18-21
  • 4.1.2 返璞归真的自然化人格21-22
  • 4.1.3 童心童趣22-24
  • 4.2 隐于佛禅24-31
  • 4.2.1 镜里人生,彼岸此岸26-29
  • 4.2.3 遗世独立,诗化死亡29-31
  • 4.3 隐于梦境31-35
  • 5 时代政治背景下的边缘性姿态35-39
  • 5.1“隐逸”下的沉重与苦涩35-36
  • 5.2“隐逸”姿态的局限与现代性价值36-39
  • 结语39-41
  • 参考文献41-43
  • 附录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43-44
  • 致谢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元明;废名研究的新收获——评陈建军著《废名年谱》[J];写作;2004年23期

2 陈建军;;写在《废名讲诗》出版之后[J];博览群书;2007年12期

3 卢建红;;“故乡”与废名的自我认同[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孙晓;;重读废名[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12期

5 毕燃;;真实的白日梦——废名30年代诗歌浅析[J];群文天地;2012年04期

6 谢丽娟;;废名研究述评[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周建华;;现代土壤中的传统之花——论废名的诗[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李璐;;论废名小说的用典[J];兰州学刊;2012年07期

9 全艳萍;;浅谈废名的自卑心理[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10 冯健男;废名——杰出的散文家[J];江汉论坛;198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恒文;;废名的诗:深玄的思想特征及其艺术形式[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吴晓东;;背着“语言的筏子”——废名小说《桥》的诗学解读[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眉睫;谈《废名讲诗》的选编[N];中华读书报;2008年

2 本报书评人 止庵;再谈1949年后的废名[N];中华读书报;2009年

3 眉睫;等待被重新“发现”的废名[N];文学报;2014年

4 张吉兵;走近“废名的真”[N];中华读书报;2014年

5 曾巍;为废名留名[N];中华读书报;2004年

6 本报书评人 止庵;也谈《废名讲诗》的选编[N];中华读书报;2008年

7 刘中树;冯健男的废名研究[N];文艺报;2009年

8 清华大学 刘超;废不得的是此名[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张雨生;作家复位在于作品复活[N];文艺报;2009年

10 高恒文;废名的旧体诗与联句[N];人民政协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璐;论废名的创作特征[D];南京大学;2012年

2 王岩石;废名文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谢锡文;边缘视域 人文问思[D];山东大学;2008年

4 石明圆;徘徊在出世与入世中间[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骏良;废名综论[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墨研;废名诗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常雪沛;论废名后期作品中的传统思想与现代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秀贤;论废名的小说创作[D];苏州大学;2009年

5 李保春;论废名文艺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方存芳;文章之美:废名小说与中国传统文风[D];西南大学;2011年

7 尚文祥;废名新诗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红霞;自然生命观观照下的废名小说[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世银;论废名诗歌中的庄禅意蕴[D];西南大学;2006年

10 张红英;废名小说的浪漫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论废名小说的“隐逸”情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55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4955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c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