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中国现代旅行小说的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30 10:24

  本文关键词:中国现代旅行小说的叙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旅行母题,因其天然潜藏着写景、抒情、叙事的功能,而受世代文人所青睐,也成为近年来文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研究者们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了旅行文学的散文领域。实际上,以旅行作为主题和结构的旅行小说也表现出了独特的特征。尤其是现代旅行小说,处在中西文化交融的社会转型时期,旅行小说融合现代小说的写作技法,使旅行小说在转型与过度中,逐渐突显出主体意识、文体意识和现代价值观念的表达。论文从五个部分阐述了现代旅行小说的叙事特征:第一部分,引言。对现代旅行小说进行基本的概说。首先,对旅行小说的概念进行界定,同时延伸至其特征与分类,从宏观上对什么是旅行小说进行了阐释。其次,论述旅行小说的发展。追溯了传统旅行小说的起源,探讨了现代旅行小说发生的机制,最后对现代时期旅行小说不同分期下的不同特点进行归纳论述。第二部分,主体意识的觉醒:现代旅行小说“旅行者”的设计与叙述者的选择。围绕旅行的行为主体和小说叙事的叙述主体来探讨现代旅行小说中表现出的主体意识,以及主体作用的不同发挥所造成的不一样的艺术效果。这一章按叙述者和旅行者之间的关系分作为旅行者即为叙述者的人物主观自述和隐藏叙述者身份的客观叙述两大类。相对于传统旅行小说中叙述者与人物的表现来看,叙述者人物化给予叙述者足够的自主叙事的空间,而隐藏叙述者身份的客观叙述一反章回体小说中的叙事干预,将对事件解读的自主权利交给了读者。这些表现都充分地证明了现代旅行小说表现出的对“人”的主体性的尊重。第三部分,文体意识的丰富:广阔的叙事视野与个性化的叙事表达。身处社会转型的现代旅行小说,文体上的觉醒表现得非常明显。现代旅行小说在结构、手法、语言等方面注入了现代性元素,强化了现代旅行小说的文体个性。包括,形成了时间线条与空间相结合的以线带面的线性结构,使得逐渐式微的线性叙事以更为完善的形式重新使用;浪漫主义手法的广泛应用,使现代旅行小说不仅在于记见闻,同时抒发叙述者的思想情感,讽喻社会现实;幽默讥诮的口语化叙述语言,让现代旅行小说语言灵动、平实、自由。现代旅行小说的这些特点都在不断推动小说文体的丰富。第四部分,现代价值的表达:文化立场的设置与叙事空间的选择。研究现代旅行小说的空间设置,从空间客体延伸到空间文化,探讨了从城乡中外二元对立的现实空间,虚实相生的形象空间,再到内外相成的心理空间。旅行小说的三种空间设置,都是为了表达作者的现代意识。同时空间的不同还造成了不同文化在旅行者认知中发生碰撞。旅行者面对异己文化,在认知前会产生对他者文化的想象,参照异己文化后又会对自身文化进行反思。旅行小说内涵在文化碰撞中完成了作用与反作用的升华过程。第五部分,结语。将现代旅行小说的意蕴进一步深化,视其为一场寻找精神家园的灵魂之旅。而对精神家园的追寻才是旅行者最终的皈依。
【关键词】:中国现代旅行小说 叙事特征 主体意识 文体意识 现代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8
  • 前言8-12
  • 第一章 现代旅行小说概说12-21
  • 第一节 旅行小说的界定12-15
  • 第二节 现代旅行小说的发展15-21
  • 一、传统旅行小说的起源与特征15-17
  • 二、现代旅行小说的生成机制17-19
  • 三、现代旅行小说的分期19-21
  • 第二章 主体意识的觉醒:现代旅行小说“旅行者”的设计与叙述者的选择21-29
  • 第一节 人物化叙述者的旅程自述22-26
  • 第二节 隐蔽的叙述者26-29
  • 第三章 文体意识的丰富:广阔的叙事视野与个性化的叙事表达29-37
  • 第一节 线形结构与叙事的自由串联29-31
  • 第二节 浪漫主义书写与荒诞奇幻的情节展现31-33
  • 第三节 叙述的口语化与幽默讥诮的语言风格33-37
  • 第四章 现代价值的表达:文化立场的设置与叙事空间的选择37-49
  • 第一节 二元对立的现实空间37-41
  • 第二节 立足于现实生活的形象空间41-43
  • 第三节 随“我”而动的流动空间43-44
  • 第四节 空间碰撞中的文化想象与反思44-49
  • 结语49-52
  • 参考文献52-56
  • 致谢56-57
  •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晶明;从幻灭走向“求实”——从《白银谷》看成一小说的跃变[J];小说评论;2002年02期

2 王鸣剑;;《暗算》:从小说到电视剧[J];当代文坛;2008年02期

3 章敏;;剧本体小说:小说与剧本结合的优势[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02期

4 赵朕;洪林小说印象[J];当代文坛;1997年03期

5 温宗军;论张欣小说的节奏艺术[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6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一个没有小说的世界[J];文苑;2010年12期

7 江野;;小说情节[J];诗潮;2011年09期

8 韩松刚;;“显”与“隐”的张力——评桂晓波的小说[J];青春;2012年07期

9 王猛;六朝志怪的小说性新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10 范志忠;叙述范式的转型——新时期历史题材小说的审美描述[J];文艺评论;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波;唐岫敏;;自由和爱心——福斯特意大利小说对“国际主题”的发展[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2 郭长海;金菊贞;;南社小说概览[A];纪念南社成立90周年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3 王松林;;小说“非个性化”叙述背后的道德关怀[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邵维加;;论微型小说的外置情节[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类[C];2003年

5 杨金国;;唐代写梦小说叙事时间的个性研究[A];东方丛刊(2003年第4辑 总第四十六辑)[C];2003年

6 谭湘;;“寻找”——问世间情为何物?——评《寻找妻子古菜花》[A];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4年

7 张立国;;茅盾小说的时事性[A];茅盾研究(第三辑)[C];1988年

8 金鑫;;茅盾小说的传播与接受[A];茅盾研究(第11辑)[C];2011年

9 徐朔方;;评《全真教和小说西游记》[A];首届《西游记》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10 汤哲声;;20世纪中国通俗小说的海派、津派和港派[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俞小石;小说向新闻借力[N];文学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王坤宁;商战小说掀畅销新潮[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3 商报记者 江筱湖;出版社纷纷拓进类型小说[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4 刘英武;创造是小说之魂[N];文艺报;2010年

5 郝秀文 晋中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多媒体如何服务小说教学[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本报首席记者 陈熙涵;“微博体”能否成小说“桃花源”[N];文汇报;2011年

7 葛红兵;关于当下小说创作类型化问题的一些思考[N];中国艺术报;2008年

8 陈定家;学者小说的历史情怀[N];文艺报;2013年

9 阎晶明;董立勃:让荒漠成为小说情境[N];文艺报;2013年

10 叶向东;《家具商人》:商战小说的突破[N];中华读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阳;小说本体论[D];复旦大学;2008年

2 苏晓芳;论新世纪小说的大众文化取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董斌;反腐小说的文化意蕴与价值[D];兰州大学;2007年

4 沈杏培;小说中的“文革”[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董建辉;文化大革命时期主流小说创作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芳;80年代小说与西方荒诞思潮[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张同利;长安与唐小说[D];南开大学;2009年

8 康建强;中国古典小说意境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玉莲;墓葬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09年

10 汪颉珉;小说《鸽子项圈》的叙事艺术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亚婷;北美新移民华文小说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2 王敏;消费文化语境下的90年代婚恋小说创作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姜腾波;唐五代小说中的剑侠形象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付凯;丹·布朗小说的家园主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陈婷;论张梅小说的理想主义[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6 杜可珑;田耳小说创作论[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7 杨田春;六朝精怪小说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8 闪莹;新时期云南回族作家小说创作论[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白飞;高中小说教学目标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彭雅丽;狄更斯小说中的空间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现代旅行小说的叙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16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5016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1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