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声学材料在演播空间设计中的艺术表现

发布时间:2017-04-02 20:15

  本文关键词:声学材料在演播空间设计中的艺术表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不仅对物质上的追求有所提高,对精神上的追求也随之提高,演唱会、音乐节等艺术活动的兴起,人们对电视演播节目的要求也更高,传统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视听上的享受,在现代新的形式下演播事业应更全面的发展。演播空间是对声学技术要求很高的空间,在设计中应该适应时代的潮流,接受时代文化的信息,追求一种具有独特性的,富含文化底蕴的艺术空间。声学材料在演播空间设计中的艺术表现主要是依据人的需求,通过对建筑声学的研究以及演播空间对声学指标的要求,达到最佳听觉效果的情况下,对声学材料进行分析比较,运用室内设计美学规律,空间构成原理来达到功能使用要求,精神审美要求和物质技术手段要求。通过这几种方式来控制演播空间室内整体环境设计、细部构造设计以及建筑室内声学设计。本文根据我国演播空间设计的现状,分析出声学材料在演播空间设计中的艺术表现,研究出基本的设计方法,使今后演播空间设计既能完美的满足声学要求又能达到美学设计的要求。在演播空间设计中,先熟悉掌握各类声学材料的性能及应用,根据空间混响时间的设定,合理分布声学材料及其使用面积,然后进行美学设计,包括空间造型及材料的结构应用和分布,这样即兼顾美学要求又不会影响音质效果。本文在遵从声学设计原则和美学设计规律的前提下,总结出一套适合的材料艺术表现形式,为今后的演播空间设计提供方便。本文第一部分是对课题的研究和解析。对演播空间设计中声学材料的美学和声学技术的研究,以及对背景、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现状,发展趋势的研究,并总结课题研究的方法。第二部分了解演播空间的基本理论,声学设计技术,比较和分析古今中外演播空间案例,指出不同演播空间声学要求以及设计中会出现的问题。第三部分是对所有声学材料的分析和研究,并总结出具有美学特质的声学材料,分析其功能性和基本使用方式,使其日后实践上更具有操作性。第四部分是本文的中心部分,对前几章的研究进行统筹和总结,分析出声学材料的艺术表现形式,以此对演播空间设计进行指导。第五部分通过对演播空间的理论分析,结合朝阳县电视台演播空间的实际案例分析,用实例阐述了声学材料在演播空间设计中的艺术表现。最后一章总结和展望,总结出演播空间声学材料的艺术表现形式,使美学设计和声学设计相结合是对未来演播空间设计的展望。本文通过对声学理论的研究,对声学材料的收集和分类,熟悉声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并深刻了解演播空间的功能性及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为今后演播空间室内设计打好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声学设计和美学理论的研究,使两者完美的结合,设计出音质完美又具有独特性和冲击性,符合现代审美标准的演播空间。
【关键词】:演播空间 声学设计 声学材料 吸声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242.2;TU55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2
  • 第一章 绪论12-20
  • 1.1 课题研究背景12-13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3-14
  •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13
  •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13-14
  • 1.3 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14-16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4-15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5-16
  • 1.3.3 课题发展趋势16
  • 1.4 课题的研究创新点及操作方法16-18
  • 1.4.1 研究的创新点16-17
  • 1.4.2 研究的操作方法17-18
  • 1.5 本章小结18-20
  • 第二章 演播空间声学设计概述与室内装饰分析20-30
  • 2.1 演播空间声学设计概述20-21
  • 2.1.1 演播空间的定义20
  • 2.1.2 演播空间的分类20
  • 2.1.3 演播空间设计要求20-21
  • 2.2 演播室声学设计21-26
  • 2.2.1 混响时间设计21-22
  • 2.2.2 声场均匀度设计22-23
  • 2.2.3 扩散体形体设计23-24
  • 2.2.4 隔声设计24-26
  • 2.3 演播空间室内装饰分析26-28
  • 2.3.1 传统演播空间与现代演播空间室内装饰分析26
  • 2.3.2 国内演播空间与国外演播空间室内装饰分析26-28
  • 2.4 演播空间设计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研究必要性28-29
  • 2.4.1 演播空间设计的局限性28-29
  • 2.4.2 设计难点的解决办法29
  • 2.5 本章小结29-30
  • 第三章 演播空间中声学材料的分析30-42
  • 3.1 声学材料的分类和属性30-37
  • 3.1.1 声学材料的定义和分类30
  • 3.1.2 声学材料的属性30-37
  • 3.2 具有美学特质的声学材料构造与表现37-40
  • 3.2.1 以木材为基材的声学材料37
  • 3.2.2 以金属为基材的声学材料37-38
  • 3.2.3 织物38
  • 3.2.4 GRG38
  • 3.2.5 以石材为基材的声学材料38-40
  • 3.3 声学材料的作用40
  • 3.3.1 声学材料的媒介性40
  • 3.3.2 声学材料的艺术性40
  • 3.4 本章小结40-42
  • 第四章 声学材料的艺术性体现42-50
  • 4.1 声学材料的形态表现42-44
  • 4.1.1 界面限定42
  • 4.1.2 网格化界面42
  • 4.1.3 多边形肌理界面42-43
  • 4.1.4 叠置界面43
  • 4.1.5 穿插与自由界面43-44
  • 4.1.6 悬浮界面44
  • 4.2 声学材料的视觉表现44-46
  • 4.2.1 色彩的基本属性44-45
  • 4.2.2 色彩的心理作用45
  • 4.2.3 界面材料的色彩分析45-46
  • 4.3 材料的选择标准46-48
  • 4.3.1 吊顶材料分析与选择47
  • 4.3.2 墙面材料分析与选择47-48
  • 4.4 本章小结48-50
  • 第五章 演播空间设计实例——朝阳县电视台演播室设计50-58
  • 5.1 朝阳县电视台演播室概述50
  • 5.2 演播空间的设计步骤50-54
  • 5.2.1 演播空间内声学材料的选用50
  • 5.2.2 演播空间混响时间的计算50-51
  • 5.2.3 演播空间室内设计51-54
  • 5.2.4 演播室隔声设计及声扩散设计54
  • 5.3 演播室界面艺术设计54-56
  • 5.3.1 界面材料色彩设计54-55
  • 5.3.2 界面材料的形态设计55-56
  • 5.4 本章小结56-58
  • 第六章 结论58-60
  • 参考文献60-62
  • 作者简介62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2-64
  • 致谢64-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晓琳;王登峰;王丹;舒云;;车用声学材料测量研究性教学实验设计[J];物理实验;2010年11期

2 乔明;声学材料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山西建筑;2003年01期

3 孙广荣;;声学材料简析[J];电声技术;2010年08期

4 徐传荣;;审听室的声学方案设计[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3年10期

5 赵树磊;任伟伟;;声学材料耦合声场模拟研究[J];材料开发与应用;2013年02期

6 陈浩;;敷设声学材料的声呐平台结构振动声辐射计算分析[J];声学与电子工程;2010年04期

7 孙培林,李晓娟,眭润舟,芦笙;声学材料阻尼性能弯曲共振试验方法初探[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8 张越;吴俊奇;韩芳;;浅谈声学材料在排水管道降噪中的应用[J];环境工程;2012年S1期

9 陶猛;王广玮;;驻波管中测量声学材料的隔声量[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3年05期

10 孙海泓;学生会堂和多功能厅的声学问题[J];音响技术;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海亭;;前言[A];2009年浙苏黑鲁津四省一市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冯涛;王晶;刘斌;李楠;尹亦阳;;管道端口并联声学材料等效声阻抗率计算方法[A];泛在信息社会中的声学——中国声学学会2010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邓江华;宋俊;;基于统计能量方法的乘用车声学包设计开发与优化[A];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温馨;声学材料在演播空间设计中的艺术表现[D];沈阳建筑大学;2016年

2 张智博;声学材料性能测试及评价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全力;声学人工结构对声学材料性质与边界的调控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4 杨晨;声学材料在汽车降噪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5 罗斌;SFM05型地铁动车噪声预测及声学贡献度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声学材料在演播空间设计中的艺术表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30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830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c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