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西安市遗址公园景观设计与综合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4 09:15

  本文关键词:西安市遗址公园景观设计与综合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遗迹作为弥足珍贵的历史信息载体,记录着人类发展的辉煌历史进程,传承着各民族独特的文化气韵,是整个人类发展史的“电影胶片”,无论在历史、科学、艺术、文化等方面均具有极大的研究和保存价值。我国拥有灿烂的文化和文明史,遗址遗存众多,在传播中华文化和研究中华历史方面具有同样具有特殊价值。但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加速建设,使得许多珍贵的遗迹和遗址在城市化的潮流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而消失殆尽,这不仅令人痛心,也带给我们许多反思,城市化和遗址保护的冲突应通过一种新的形式和发展途径加以保护与利用,让遗址这种珍贵的人类文化“记忆”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遗址公园是兼具生态、游憩、科教等功能,以历史文化遗址及其环境为主体,遗址保护和展示为主题的城市公园绿地,其产生的动力是快速城市化、大遗址保护和城市居民对绿地的迫切需求之间的矛盾,是遗址保护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公民文化保护意识的增强,城市当中遗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逐渐提上日程,遗址公园的开发与建设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措施。本文以西安市遗址公园作为研究对象,开篇通过对国内外遗址公园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充分了解当前国内外遗址公园研究的热点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对遗址公园内涵、类型和功能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西安市的城市环境基地和遗址公园沿革,研究并总结了遗址公园景观元素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方法,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基于遗址景观、生态景观、功能景观和文化景观4方面共16个评价因子构建了西安市8座遗址公园景观的综合评价模型,实现了非量化因子的定量研究,期望在遗址公园景观的规划、建设、管理方面具有借鉴作用。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遗址公园景观设计中,景观元素的艺术手法包括复原、融合、聚集三种,景观元素的表达方法是夸张、隐喻和对比。2.西安市遗址公园景观综合评价体系准则层权重值由高到低依次为遗址景观(0.429)、生态景观(0.241)、文化景观(0.238)、功能景观(0.092),指标层权重值前5位排序为遗址保护措施(0.269)、遗址的可读性(0.118)、植物的群落性(0.097)、植物的乡土性(0.084)和文化的影响力(0.063)。3.从遗址公园景观综合评价指数分级标准,除秦二世陵遗址公园和汉城湖遗址公园隶属Ⅲ级外,其余6座遗址公园均隶属于Ⅱ级,没有Ⅰ、Ⅳ、Ⅴ级,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80.8%)最接近Ⅰ级,说明当前西安市的绝大多数遗址公园景观处于较好水平,但与我国一线城市的遗址公园景观建设整体水平仍存在不小差距,仍有较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
【关键词】:西安市 遗址公园 艺术手法 表达方法 层次分析法 景观综合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6.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10
  • 1.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10-11
  • 1.3 国内外遗址公园研究进展11-15
  • 1.3.1 国外遗址公园研究进展11-12
  • 1.3.2 国内遗址公园研究进展12-15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15-17
  • 1.4.1 研究方法15-16
  • 1.4.2 研究内容16-17
  • 1.5 技术路线17-18
  • 第二章 西安市遗址公园概论18-24
  • 2.1 遗址公园概述18-22
  • 2.1.1 遗址公园的内涵18-19
  • 2.1.2 遗址公园的类型19-20
  • 2.1.3 遗址公园的功能20-22
  • 2.2 西安市遗址公园概述22-24
  • 2.2.1 西安市城市环境基底22
  • 2.2.2 西安市遗址公园沿革22-24
  • 第三章 西安市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研究24-29
  • 3.1 遗址公园景观元素的艺术手法24-26
  • 3.1.1 复原24
  • 3.1.2 融合24-25
  • 3.1.3 聚集25-26
  • 3.2 遗址公园景观元素的表达方法26-29
  • 3.2.1 夸张26-27
  • 3.2.2 隐喻27-28
  • 3.2.3 对比28-29
  • 第四章 西安市遗址公园景观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29-40
  • 4.1 景观评价的标准与方法29-30
  • 4.1.1 景观评价目的与标准29
  • 4.1.2 遗址景观评价方法的选择29-30
  • 4.1.3 评价指标权重赋值的方法30
  • 4.2 遗址公园景观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30-37
  • 4.2.1 研究对象选取原则30-31
  • 4.2.2 确立综合评价体系31-33
  • 4.2.3 确定评价因子权重33-34
  • 4.2.4 问卷调查方法及评分标准34-37
  • 4.2.5 计算综合评价值37
  • 4.3 遗址公园景观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37-40
  • 4.3.1 评价指标权重值分析37-39
  • 4.3.2 遗址公园景观综合评价结果分析39-40
  • 第五章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3
  • 附表43-44
  • 致谢44-45
  • 作者简介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凌;;从遗址公园的分类看保护与开发[J];中外建筑;2009年07期

2 李海燕;;国外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启示[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年09期

3 王西京;;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工程感悟[J];建筑创作;2012年01期

4 李璇;;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与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06期

5 张松涛;;厘清遗址公园的工作根本[J];风景园林;2012年02期

6 成玉宁;;遗址及其公园化[J];风景园林;2012年02期

7 杨春梅;;记忆的表达[J];风景园林;2012年02期

8 陆琦;;遗址与遗址公园[J];风景园林;2012年02期

9 冯骥才;;请不要遗址公园化[J];报刊荟萃;2010年10期

10 冯国;李梁;;陕西省规划在秦始皇陵建设大型遗址公园[J];陕西建材;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军;;从西安曲江新区六大遗址公园建设看公园建设管理与文化遗址的保护与传承[A];中国公园协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2 倪士毅;;浅谈“南宋故宫遗址公园”的建设问题[A];中国古都研究(第四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1986年

3 王t ;;整修西洋楼遗址的一次现场讨论会[A];《圆明园》学刊第二期[C];1983年

4 华冠球;陈浩;;圆明园西洋楼遗址整修规划方案 方案三[A];《圆明园》学刊第四期[C];1986年

5 ;圆明园西洋楼遗址整修规划方案 方案五[A];《圆明园》学刊第四期[C];1986年

6 华芳;王沈玉;;转型发展背景下城市遗址的保护利用研究——以杭州市南宋临安城遗址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2013年

7 孙凤岐;;发掘历史文化遗产 保护古卫城风貌——永宁古卫城遗址公园设计稿[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8 孙凤岐;;发掘历史文化遗产 保护古卫城风貌——结合永宁古卫城遗址公园设计[A];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第22分会场论文集[C];2002年

9 张祖群;;环境保护:大遗址可持续发展的基点[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10 蔡晴;;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的价值取向——以南京明代官城、城墙遗址公园为例[A];风景园林 人居环境 小康社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选集(上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博卓 本报驻黑龙江记者 张爽;“七三一”遗址将规划建成战争遗址公园[N];中国旅游报;2009年

2 实习记者 沈仲亮;哈尔滨将建“731”战争遗址公园[N];中国旅游报;2009年

3 何勇海;警惕“遗址公园化”愈演愈烈[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4 何勇海;给遗址与公园划一条清晰界线[N];太原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柳晓宁;建设遗址公园是对古代遗址最好的保护方式[N];鹤壁日报;2014年

6 记者 李薇帆;废弃矿坑将变矿山遗址公园[N];重庆日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徐锦忠;万年仙人洞遗址:凤凰涅i肹N];江西日报;2003年

8 牛建宏;遗址公园建设何去何从[N];中国建设报;2003年

9 舒琳;731:不能忘却的记忆[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蒋太旭;武汉工业遗址公园:为工业名城留下特殊历史[N];中国文化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彭历;北京城市遗址公园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鲍沁星;杭州自南宋以来的园林传统理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迪;遗址保护规划编制过程中遗址地居民知情权与参与权问题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2 何婷;城墙遗址保护中的展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3 樊淳飞;遗址保护建筑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4 马丹丹;遗址公园规划建设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5 惠昭;史前遗址的展示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6 谢英豪;基于产业互动的西安地区遗址公园开发模式和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7 潘臻;大遗址保护视野下的牛河梁遗址展示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8 王妍;我国当代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5年

9 鲁雪峰;墓葬遗址展示利用下的建筑设计探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10 徐伟;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西安市遗址公园景观设计与综合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52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852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6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