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红楼梦》中的文化空白及翻译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02 10:27

  本文关键词:《红楼梦》中的文化空白及翻译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论文主要研究《红楼梦》中文化空白及其翻译处理,通过比较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红楼梦》和俄罗斯翻译家Панасюк的俄译版《Cон в красном тереме》(1995),分别从汉俄两个民族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方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原文与俄译本的对比分析,讨论Панасюк在翻译过程中对文化空白的处理的成功与失败,原文传达的得与失。《红楼梦》作为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毛泽东曾称它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甚至赞其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部古典文学巨著中囊括了中国丰富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园林文化、医药文化、节日文化、婚丧嫁娶文化、传统大家族尊卑文化等等,可以毫不夸张地称其为“中国文化大百科全书”。除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之外,《红楼梦》作为一部鲜有小说能望其项背的文学经典巨著,其精湛的语言艺术更是令人叹为观止。《红楼梦》已被翻译成英、俄、日、韩、德等多种其他语言,俄罗斯著名翻译家Панасюк的俄译版本《Cон в красном тереме》 (1995)堪称为成功的外语译本。同时《红楼梦》的语言质朴自然,富有哲理。丰富的文化内涵,精湛的语言艺术,使得国外学者在翻译《红楼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很多的文化空白,分析这些文化空白的处理方法,对于促进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让俄罗斯人民,让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认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本文由前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前言部分主要阐释论文的选题原因及其创新性,以及本论题的研究方法。正文部分分成四个章节,第一章分为两个小节,第一小节分析文化空白的定义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小节讨论文化的定义及其分类。然后按照传统的“文化三分法”,将文化划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并分三个部分选取典型案例分析IПанасюк在处理每一类别文化空白现象的翻译得失:第二章主要分析《红楼梦》中物质文化空白及其翻译转换得失。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内涵博大精深,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由于生态环境和历史发展的原因,中俄两国在物质文化层次上有很多的不同,本章仅分别从物质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食文化、酒文化和服饰文化三个方面选取典型案例来进行讨论。在《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中曹雪芹用了大量篇幅来描述丰富多彩的食文化,酒文化和服饰文化,关于这三种文化活动的内容散见于各章各回之中,作者曹雪芹用其精湛的语言艺术将我国传统的食文化,酒文化和服饰文化在这部巨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第三章主要分析《红楼梦》中的精神文化空白及其翻译转换得失。精神文化是人类在从事物质文化生产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特有的意识形态。精神文化是文化的核心,它包括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操守、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因素。中俄两国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道路上产生了不同的精神文化,本章将分别从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熟语单位三个方面选取典型案例来进行讨论。宗教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渗透到风俗习惯、思想观念、文化艺术等多个社会文化生活方面之中;风俗习惯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者规范;而熟语单位则是历史的经验总结,是人民智慧的精粹。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熟语单位都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在《红楼梦》这部巨著中作者曹雪芹也不吝笔墨对这三种文化进行了大量描写,或简或繁,但皆体现了中国精神文化的深刻内涵。第四章主要分析《红楼梦》中的制度文化空白及其翻译转换得失。制度文化作为文化整体的一部分,是精神文化的产物和物质文化的工具。制度文化包括各种法律,法规和行为准则规范。本章将分别从科举制度、婚姻礼仪制度和宗法制度三个方面选取典型案例来进行讨论分析。《红楼梦》是一部描写封建家族盛衰史的文学巨著,作者将笔触重点放在贾府家族的描写之上,而在封建家族典范的贾府身上蕴含了一系列封建家族文化特征,其中就包括了制度文化的特征。这部巨著中的制度文化的描写主要集中在科举制度、婚姻礼仪制度和宗法制度之上。我们可以通过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体现出来的精湛文学造诣来窥视中国近代制度文化。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在翻译的过程中,不同的语言文化不断交融、碰撞导致文化空缺在翻译的过程中层出不穷。《红楼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作品,它包罗了种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化,其中一部分文化仅仅为中国人了解和熟知,这也就使得俄罗斯翻译家Панасюк在翻译这部巨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一些文化空白。本论文中选取的大部分案例都是Панасюк在翻译处理这些文化空白过程中出现的不太恰当的案例。总结文本列举案例发现:译文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对文化信息的理解和处理。文化作品的翻译过程,就是文化交流的过程。因此译者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应当将翻译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探究误译、错译出现的原因,在不断提高两种语言素养过程中加强两种文化素养,尽量避免误译、错译的出现。瑕不掩瑜,Панасюк翻译的《Cон в красном тереме》 (1995)是众多《红楼梦》外语译本中出色的译本之一,Панасюк为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为中俄两国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本论文虽在导师的指导下几经修改,但由于论文作者才疏学浅,所搜集的论文资料有限,论文中出现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和指正。
【关键词】:《红楼梦》 翻译 空白 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046;H35
【目录】:
  • 中文摘要5-8
  • 摘要8-11
  • 目录11-12
  • 正文12-53
  • 参考文献53-5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漂飘;徐飞;;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的英汉翻译探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3年07期

2 商芝洪;;谈谈俄汉翻译转换[J];南外学报;1985年03期

3 何春霞;;范·勒文-兹瓦特翻译转换的比较和描述模式[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4 程福干;;从翻译转换论角度看双语词典的例证翻译[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杨仕章;韩燕;;接续式联系翻译转换的个案研究[J];中国俄语教学;2009年02期

6 黄娟;;英汉对比研究视角下的翻译转换及其应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7 黄娟;;翻译转换视角下的翻译补偿策略[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8 李小妹;;模因视角下翻译转换能力培养教学对策研究[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9 黄忠廉;;方言翻译转换机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蓝红军;英汉形象性习语的文化对比与翻译转换[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余婷;;浅析俄汉翻译中的转换法[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念渝;原创语言翻译转换需时间消化[N];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小丽;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应用程序一代》(节选)的汉译实践[D];兰州大学;2015年

2 林霖;叙事文体学视角下引语模式的翻译转换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3 卞琛;《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构建(1949-1965)》(节选)翻译报告[D];暨南大学;2015年

4 周姗姗;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科技文本翻译实践报告[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黄姿;《坍塌》(节选)翻译报告[D];暨南大学;2015年

6 蓝世莲;《聚焦理查德.耶茨—生平及作品》(前四章)翻译报告[D];暨南大学;2015年

7 王海云;《红,白,黑》(第八章)翻译报告[D];暨南大学;2015年

8 刘美娟;《青铜门》翻译报告[D];暨南大学;2015年

9 杨柳青;《1800年至今英国华人的发展——经济、跨国主义及身份认同》的翻译报告[D];暨南大学;2015年

10 霍峰;《没有人会从陌生人那里购买技术》(节选)汉译报告[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本文关键词:《红楼梦》中的文化空白及翻译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95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5095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9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