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用三位数字影像再媒介油画《开国大典》的探索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2 08:32
  自从艺术进入20世纪,绘画、雕塑等传统媒介的地位受到了空前的挑战——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用来创作艺术的新媒介层出不穷。媒介的变化导致了艺术风格的变化和艺术家观念的变化。新媒介的使用给艺术家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即一种媒介给另一种媒介带来的巨大改变。而数字媒介在这样的变革和洪流中凸显出自身独特的个性风格和审美意义,于是,利用数字媒介再媒介化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美学价值。本文主要通过运用三维数字媒介再媒介化历史经典绘画作品《开国大典》的创作实践,重新审视《开国大典》的历史地位和再媒介化的时代意义。在创作实践和理性审视的过程中力求梳理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概况与特点——数字化的艺术语言、互动性的交流方式、虚拟的视觉效应;探讨数字媒介再媒介化的发展与价值——传统艺术作品语言品格的转换和后现代语境审美关系的改变;探索数字媒介再媒介化革命历史题材油画作品带来的美学思考——再媒介化创作的审美心理动力、再媒介化创作的主体特征以及再媒介化审美经验的改变等方面的问题。 

【文章来源】: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再媒介化的内涵与价值梳理
    第一节 再媒介化的内涵
    第二节 再媒介化的价值
第二章 再媒介油画《开国大典》的创作实践与时代意义
    第一节 再媒介《开国大典》的创作实践
    第二节 再媒介《开国大典》的时代意义
第三章 再媒介油画《开国大典》带来的美学思考
    第一节 再媒介化创作的审美心理动力—简化与张力
    第二节 再媒介化创作的主体性特征— 原创与能动
    第三节 再媒介化审美经验的改变
结语
注释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审美现代性及其超越[J]. 蒋楠.  枣庄学院学报. 2007(03)
[2]技术化社会中审美文化的转型[J]. 冯黎明.  襄樊学院学报. 2007(04)
[3]从屏性媒介看新媒体艺术的主体视觉特征[J]. 徐令.  剧影月报. 2006(05)
[4]巨幅油画《开国大典》创作的台前幕后[J]. 无痕.  文史月刊. 2006(09)
[5]媒体·技术·影像[J]. 魏欣.  装饰. 2006(07)
[6]新媒体视觉文化与书画艺术——从一个新角度对中国书画当代性问题的思考[J]. 孔新苗.  美术观察. 2006(02)
[7]新媒体带来的美学思考[J]. 刘自力.  文史哲. 2004(05)
[8]当下现实主义绘画的审美取向[J]. 叶锋.  美术观察. 2003(10)
[9]论“有意味的形式”——贝尔美学思想述评[J]. 马国柱.  广西社会科学. 1994(02)



本文编号:35363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5363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4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