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古渡今归——说说日本的中国书画收藏

发布时间:2022-01-08 05:19
  本文记述了中国书画文物流往日本的三个历史时期,其中对清代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这段时期,中国书画大量流入日本的事实进行了重点阐述,客观分析了日本民间文物收藏的广泛性、收藏者强烈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保护意识,指出了中日两国人民对汉民族文化的共同喜爱以及国家政治经济状况是造成中国书画文物由之前流往日本到如今回流中国的根本原因。 

【文章来源】:美术大观. 2020,(10)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古渡今归——说说日本的中国书画收藏


ˉ峭壁芝兰ˉ194.4cm×108.5cmˉ郑板桥ˉ清ˉ2003年日本回流

日本


18世纪初中国清代著名的“渡海四大家”——伊孚九、江稼圃、张秋谷、费晴湖相继到达日本,并多次往返于两国之间。其中商人伊孚九以其个人收藏并带往日本的中国书画对日本文化艺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于1720年首次到达日本长崎港,带去了《芥子园画谱》《八种画谱》等木刻画谱,同时还带去了一些诸如清初“四王”(3)、八大山人等的水墨画。1748年日本翻刻出版了中国的《芥子园画谱》,使中国画技法在日本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虽然伊孚九本人也画画,但从现今日本流传下来他的作品上看,将其看作儒商似乎更为合适。1731年即清雍正九年,受日本天皇所聘,中国画家沈铨率弟子郑培、高钧等人东渡日本长崎授课,被日本誉为“舶来画家第一”。在此期间沈铨为日本皇室和贵族创作并留下了不少个人绘画作品。不过称沈铨为赴日本中国南宗文人画家代表,中国艺术界争议颇多,因为沈铨的画风显然不能归为中国文人画家行列。沈铨专擅工笔花鸟,其远师五代宫廷画家黄筌,近承明代宫廷画家吕纪,画风工致严谨,恢宏妍丽,是典型的院体画家。

日本,使臣,甲午海战,根本性


3.中日甲午海战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如果说古代中国书画文物只是通过东渡使臣或商客们零星带入日本,那么到了19世纪中叶,日本藏中国书画匮乏状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图4ˉ溪边春色ˉ59cm×22.2cmˉ吴历ˉ清ˉ2007年日本回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抗战时期中国文物损失概况[J]. 戴雄.  民国档案. 2003(02)

博士论文
[1]日本国立博物馆的中国艺术资源运营研究[D]. 陈雅婧.上海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575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575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6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