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宋代山水画“景”与“境”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2 20:44
  追溯我国山水画发展的历史,宋代是山水画发展的黄金期,诸多一流的山水画家如璀璨星空,不同画派亦粉墨登场,造就了山水画的鼎盛时期。宋代山水画大师多具有前代画家所不及的创新思维,学习前人与自身发展相结合,衍生出了新的画风。从宋代山水画的创作角度分析,宋代山水画作品具有特定的规律可循。在创作理念方面,画家们以新生的观念调整整体画面的形式,对待客观自然景的不同态度,产生了画面中山水面貌的差异,再现风格贯穿于宋代山水画的不同时期。宋代山水画这种再现的方式描写“景”(或曰“局部再现”),最终以理想化的方式创造“境”。画家们采用了三维和平面两种观察与多种表现方式营造画面,突出单个物象与整体空间的纵深感都是宋代山水画作品的重要特征。在表达语言上,宋代画家通过对前人作品的空间、构图、技法等修正与发展,完成了新时期画作贯穿于创作过程的造景行为,最终皆是为造境服务。画家通过经营画面中的景色来感染观者,来展示画家对理想的憧憬,进而达到了画家与观者产生心灵交流的目的,这就是“景”和“境”相结合的互动过程。本文主要分为五大部分,分别为宋代山水画中“景”和“境”的概念,“景”的艺术内涵,“境”的视觉语言及表现分析,“... 

【文章来源】: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宋代山水画“景”与“境”的关系研究


宋郭忠恕《明皇避暑图》

郭熙


第三章 宋代山水画艺术中“境”的营造相连的高山。在宋代山水画中山石峰峦是中说道“山水先理会大山,名为主峰。主者,以其一境主之于此,故曰主峰。如君纵 158.3 厘米,横 108.1 厘米,现藏台北故将来临的山中景象。画面采用全景构图,将北方高高山的雄伟气势展现的淋淋尽致。为画面的主体,与左右的山峦呼应,巨大的蜿蜒曲折,连绵起伏;山脉延伸,愈发高势雄伟。中景为山峦平缓,在山谷处有一座中飞流直下,一波三叠,流水潺潺;山峦中描

“境”,树木,皴法,石峰


第三章 宋代山水画艺术中“境”的营造偶尔参以解索皴;在山腰以下使用独创的斧劈、大斧劈的雏型,对皴法的运用是李品还有燕文贵《溪山楼阁图轴》、许道宁卷》等。中山石峰峦是主体,起主导作用,而树木植用。韩拙《山水纯全集》中提到:“且山以,以景物为装饰,以水为血脉,以岚雾为气足以可见树木植被在山水画面中是为主体山山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美[J]. 白一男.  美术大观. 2015(03)
[2]无拘无束 自然率真——翁开恩人物画艺术评析[J]. 张永海,王鑫.  艺苑. 2014(04)
[3]道与境[J]. 党圣元.  社会科学辑刊. 2014(01)
[4]宋代山水画的审美特征[J]. 佟伟凤.  大众文艺. 2013(11)
[5]境为心生 以形媚道——论中国画创作中“情境”与“图式”的关系[J]. 张继华.  书画世界. 2012(06)
[6]谢赫“经营位置”对于中国山水画及画论的影响[J]. 楚小庆.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6)
[7]两宋山水画之衍变[J]. 丘挺.  书画艺术. 2010(04)
[8]中国现代诗歌文体发展的历史反思[J]. 吕周聚.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5)
[9]论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品格及其当代价值[J]. 张超凡.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2008(07)
[10]两宋全景花鸟画的置景及对后世绘画的影响[J]. 满江红,李雪岳.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2)

硕士论文
[1]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虚境营造研究[D]. 陈小平.西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854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5854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6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