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水彩画艺术中的朴拙美

发布时间:2022-01-16 15:23
  水彩画中的朴拙美是一种高超的艺术美,具有朴拙美的画面能流露出创作者内心的情感,主要强调美的自然,不加以修饰。论文在起始部分提到,儒道两家的思想已把朴素作为美德,老子曾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庄子也主张“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主要说朴拙美是淳朴的、自然的,由内心而生发出来的保持纯真的本性美。朴拙美在艺术作品中体现的是情感在画面中的自然流露,具有朴实的特点,它在绘画作品中的反映相对较为明显,给观者以更高的视觉享受。古代文人的作品大多都追求神似,注重笔墨的质朴浑厚,具有朴拙美的作品看似简单勾勒,但却意味深远,触动心灵。水彩画讲究水的偶然流动性,耐人寻味,它所追求的重偶然、重天然的内容正是拙朴美感的体现。在水彩画中,具有朴拙美感的作品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心灵上的触动,并且可以充分反映出画家内心的情感表达。本文通过对朴拙美在哲学上的理解,进而从题材、造型、色彩上分析水彩画作品,让观者更为深刻的理解水彩画艺术中的朴拙美。 

【文章来源】: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3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水彩画艺术中的朴拙美


《彩陶舞蹈纹盆》新石器时代

帛画,龙凤


图形有夸张的、写实的、形象生动和明快活泼的,还有穿衣的人物、野禽、游鱼等,具有节奏美,折射出一定的社会风貌;这主要由当时的社会环境所致,陶器上朴拙的画风与时代特点有关。如图 2-1《彩陶舞蹈纹盆》所示,如果盆中盛有清水,略微摇晃,便会感觉到像是舞姿在摆动的错觉,具有节奏美,灵动且富有生机,显得更加的多姿多彩;人物造型形象,朴拙生动,可以说是我国原始绘画中的经典作品。在一万年前欧洲的原始壁画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人类已经会使用颜色进行绘画了。在这些古老的绘画作品中,描绘的主题多以动物为主,线条有力、画面简练且形象生动,他们主要使用红、赭石、黑等一些颜色来描绘对象。在图 2-2《人物龙凤图》帛画中,所描绘的墓主为贤淑端庄的女性,身穿长裙,头发也扎成了发髻,双手合十,人物线条流畅,画面左上方有龙凤的图案,好像是引导升天的一种寓意。这幅作品对构图的把握,画面虚实,以及黑白关系的处理都很有讲究,整幅画面用淡彩的暗红色渲染,以线条为主,线描浑厚又古拙,造型上质朴动人。

水彩,塔吉克


图 3-1 《乡情》 水彩 关维兴图3-2 《午餐的塔吉克人》 水彩 陈坚3.2 造型上的质朴康德认为无论哪一种艺术,在美术类的视觉艺术中,最主要的就是作品的造型,造型在绘画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好的造型能给观者非同一般的感受。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以下画家的作品来感受造型上的质朴。在国内,画家黄增炎的作品图3-3《同心协力》在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上获得金奖,引起巨大反响,这件作品敢于创新与时代相契合。画面内容体现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乡村:在满地都是泥泞的路上,有一个手扶式的拖拉机在上坡路段走不了了,司机控制车头,后面好多人推车行进的场面。这幅作品也被评论家认为是以厚重朴实的造型和纪念碑式的表现手法,把劳苦的人民艰苦奋斗的形象刻在时代的石碑上。画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中国当代水彩画技法的创新与发展[J]. 何彦彦.  美术教育研究. 2017(17)
[2]创作教学在高校水彩画的分析[J]. 孙亦男.  中国文艺家. 2017(09)
[3]水气氤氲 特色澄明——肖畅恒的水彩艺术[J]. 文海悦.  美术界. 2017(09)
[4]水彩媒介的表现形式与艺术家的社会担当[J]. 焦立强.  中国文艺家. 2017(09)
[5]水彩技法教学之水彩画学习的补充知识[J]. 冯国剑.  经营管理者. 2017(25)
[6]浅谈中外水彩画创作视角之别[J]. 王日华.  艺术品鉴. 2017(09)
[7]论水彩画艺术的时代契机[J]. 卢菁.  艺术品鉴. 2017(09)
[8]水彩画创作中色彩的个性表达[J]. 冯影.  艺海. 2017(08)
[9]浅谈当代水彩画艺术语言的研究[J]. 符静.  中国文艺家. 2017(08)
[10]水彩画的绘画本体和当代拓展——段辉水彩画和水彩大师王肇民并论[J]. 邓平祥.  文化月刊. 2017(14)

硕士论文
[1]水彩画中的建筑艺术表现[D]. 马晶莹.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4
[2]水彩创作中的情感表达[D]. 刘新悦.沈阳师范大学 2012
[3]黄铁山水彩风景画艺术研究[D]. 陈郁波.湖南师范大学 2011
[4]论建筑水彩画的表现艺术[D]. 高丹.东北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929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5929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1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