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中国画中的隐逸形象

发布时间:2023-01-08 16:28
  隐逸形象作为古典中国画创作的重要内容,其母题思想早在先秦哲学和文学中已然确立,经由六朝隐逸之风的盛行,文人画家对于隐士的艺术描绘以及隐逸思想的阐发,推动了隐逸母题向绘画领域的过渡和落实,隐逸由此成为绘画作品中的重要题材和主题。唐五代之后,隐士题材形象无论在内涵上还是表现形式上都逐渐趋于丰富和成熟,画家对隐士的生活素材加以精心选取,并进一步加工提炼,以特定的象征符号用以表达不同的隐逸主题。与此同时,历代画家采用了诸多极具代表意味的造型形式,从而彰显隐士的人物风貌特征及其精神内涵。中国画中的隐逸形象的描绘和思想表达,在诸多隐士绘画的题诗跋文中亦有印证。本文最后还从形而上的哲理层面分别揭示了隐逸绘画所包含的独特的审美意蕴。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先秦时期隐逸母题的酝酿和确立
    第一节 《论语》、《荀子》对隐士身份内涵的阐述
    第二节 《庄子》论隐逸的超越精神
    第三节 《诗经》中隐士的自然背景
    第四节 《楚辞》中渔父形象的人生境界
第二章 六朝的隐逸之风及其在绘画中的初呈
    第一节 《晋书·隐逸列传》对隐士的载录
        一、注重道德修养
        二、性格守静
        三、守天道而不妄为
        四、将自然山水作为生活的审美对象
    第二节 魏晋文学中关于隐逸的描写
        一、寻隐主题
        二、仙隐主题
        三、归隐主题
    第三节 《画云台山记》的隐逸倾向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隐逸图像和题材记载
第三章 历代绘画作品中的隐逸题材及其审美形态
    第一节 各种隐逸题材形态
        一、渔隐题材
            (一)濯足去尘
            (二)持竿不顾
        二、揽胜题材
            (一)策杖寻幽
            (二)骑驴游观
            (三)观瀑洗心
            (四)寻梅之境
        三、琴棋书画诗酒茶
            (一)携琴明志
            (二)弈棋悟道
            (三)品茗涤虑
    第二节 隐士的诸种造型特征
        一、衣着服饰
        二、席地而坐
        三、曲肱而枕
        四、考槃高卧
    第三节 隐逸形象与衬景互映
        一、舟中之翁
        二、亭中高士
        三、丘园雅士
第四章 隐士绘画的审美主旨
    第一节 避世的生存态度
    第二节 独立的人格风范
    第三节 悠闲的生活情趣
    第四节 超然的人生境界
结语
图版索引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徵明跋文和题画诗中的美学见解[J]. 樊波.  书画世界. 2018(05)
[2]中国画隐士形象的审美形态[J]. 李清振,石天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8(02)
[3]从山水画“隐逸”主题的演变窥探艺术史的变迁[J]. 赫云,李倍雷.  艺术百家. 2017(05)
[4]中国山水画中骑驴形象解读[J]. 彭鹏.  艺术探索. 2009(04)

硕士论文
[1]石涛《陶渊明诗意图册》中隐逸形象研究[D]. 詹法岳.安徽大学 2018
[2]宋元文人画隐逸思想研究[D]. 李月敏.河北师范大学 2017
[3]宋元山水画点景人物艺术风格及意象表达的嬗变[D]. 殷培芳.陕西师范大学 2017
[4]隐逸语境下的明代文人山水画点景人物研究[D]. 康娟.安徽师范大学 2017
[5]元代山水画点景人物研究[D]. 类延东.山东理工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7288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7288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6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