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王雪涛花鸟画艺术风格的形成和演变

发布时间:2023-01-15 07:16
  王雪涛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写意花鸟画家,其绘画艺术得齐白石先生的真传,又受益于王梦白、陈师曾等大师的指点,在小写意花鸟绘画方面,成就非常突出。由于学术界对王雪涛绘画艺术的研究,相对还比较少,使得人们无法比较客观的去评价他的作品,而更多的是从感情上,去理解他的作品。而这也造成了学术界对王雪涛的绘画作品的研究,存在矛盾性。大家对他的认知,主要集中在他在美术界的名气,而对于他的作品,却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对他的艺术成就,没能形成比较统一的认识与结论。本文致力于解决这一矛盾的纷争,希望通过研究可以梳理出王先生的艺术风格,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演变过程。首先,阐述王雪涛先生的求学过程,将其画艺学习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分别介绍。第一是他到北京之前的学艺开蒙阶段,第二是到北京之后跟随几位大师的学习阶段,本文也以此为线索,来展开对其绘画艺术的研究。其次,梳理王雪涛花鸟绘画的艺术思维,分别从:王雪涛画作理念、绘画技法两个大的方面入手。再从勤为画者之本、心正则画有章、传统化为基石、构图章法、重彩设色、相辅相成的笔墨,这六个具体的方面详尽解说。再次,分析王雪涛先生绘画风格转变比较明显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入京学习前后...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创新之处
    三、相关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框架
第二章 王雪涛的学艺历程
    一、师从泰斗齐白石
    二、以古为师阶段
        (一)习古临摹的特征
        (二)王雪涛临摹传统绘画作品的三种途径
    注释
第三章 王雪涛花鸟绘画的艺术思维
    一、王雪涛画作理念
        (一)勤为画者之本
        (二)心正则画有章
        (三)传统化为基石
    二、王雪涛绘画技法
        (一)构图章法
        (二)重彩设色
        (三)相辅相成的笔墨
    注释
第四章 王雪涛绘画的不同阶段
    一、入京学习前后画风的转变
        (一)入京前的艺术启蒙
        (二)入京后艺术成就的突破
    二、新中国建立后的画风革新
        (一)画风转变的原因
        (二)革命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三)新审美环境下的图式转变
        (四)迎合时代的重彩设色
    三、十年文革时期的画风转变
        (一)政治环境引起的画风转变
        (二)创作形式的转变
    注释
第五章 王雪涛的艺术成就
    一、继古拓今的“三线”章法
    二、巧施华彩的化俗为雅
    三、拟法自然的写意精神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王雪涛作品生动性研究[J]. 杨光学.  美术教育研究. 2017(15)
[2]花鸟传神笔法精 千秋自会有公评——王雪涛绘画艺术新论[J]. 梁鸿.  荣宝斋. 2017(03)
[3]万籁静中锦绣藏 尘心息后诗魂幽——王雪涛花鸟画语言探微[J]. 王健.  芒种. 2015(17)
[4]浅谈潘天寿绘画艺术中的构图之美[J]. 朱显睿.  美与时代(下). 2015(05)
[5]谈王雪涛的花鸟画艺术[J]. 彭丽群.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4(09)
[6]基于小波变换的国画特征提取及分类[J]. 盛家川.  计算机科学. 2014(02)
[7]天花落不尽 处处鸟衔飞[J]. 刘勇先.  东方收藏. 2012(07)
[8]花鸟大师王雪涛罕见巨作亮相保利春拍 王雪涛和他的写意花鸟[J]. 孙冰.  中国经济周刊. 2012(21)
[9]国画题款之管见[J]. 闫超.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1(04)
[10]王雪涛二三事[J]. 刘金涛.  老年教育(书画艺术). 2011(01)

博士论文
[1]依附·探索苏联美术对中国油画教育的影响(1949-1976)[D]. 范文南.上海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当代田园花鸟画研究[D]. 王锋.湖南师范大学 2015
[2]王雪涛花鸟画研究[D]. 胡立辉.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4
[3]王雪涛以及他的小写意花鸟画研究[D]. 胡璐璐.湖南师范大学 2013
[4]妙在似与不似之间[D]. 潘丽丽.山东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7307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7307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c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