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中国花鸟画个体旨趣与社会意识的互动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26 03:24
  本文是对中国花鸟画创作中个人旨趣与社会意识互动的系统研究。选题的缘由是鉴于当代花鸟画家们过于关注私人情绪情感、跟风式的进行艺术试验而罔顾更为宽广的大时代、大变革以及更普遍的人民群众的审美趣味,使得艺术社会功能大大减弱的现状。从开始接触到创作成熟的北方大写意花鸟画,我深深地体会到其背后意义的重大,这不仅是一种地方性的知识生产,更是一条近乎文人意识和群众路线完美结合的路径,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和时代感。这种对写意花鸟艺术的探索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传统花鸟画表现的内容和空间,更将黑土文化中顽强、坚韧、不屈的生命状态、精神内涵通过绘画传递出来。从理论到成功实践,我决定用个人旨趣与社会意识互动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我国花鸟画在漫长发展过程中好的经验,包括某些关键理论产生的社会语境,尝试着把握未来花鸟画发展的道路和走向,揭示中国花鸟画与生俱来的社会功能,以及艺术个性与社会历史、封建皇权、文化消费等之间的复杂纠缠。本文以文人花鸟画与社会(社会的、民间的、市民的)的互动联结以及文人在互动中自发进行的画风改变为研究对象,并着重在写意花鸟传统迁延中展现这一互动关系的发生发展。在研究方法方面,尝试着将社会学、历史学、文... 

【文章页数】:15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一)花鸟画缘起与古代文人团体的关系
        (二)古代花鸟画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三)个体旨趣与社会意识的互动在花鸟画中呈现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一)对花鸟画家个体旨趣和流派风格的研究
        (二)对社会变迁给画家旨趣变化影响的研究
        (三)对花鸟画家与社会生活联系互动的研究
    三、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文化研究”的视角
        (二)图像分析与历史分析相融合的研究方法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结构
第二章 从图腾崇拜到个人意识的萌发
    一、花鸟画的起源和发展
        (一)花鸟画的思想源头
        (二)花鸟画的独立
        (三)花鸟科的正式登场
    二、花鸟画的情感结构:生命本真的自然情意
        (一)花鸟画的美学意蕴
        (二)回归生命本真的心灵选择
        (三)作为象征的传统文化符号
第三章 贵族审美的张扬与个人旨趣的隐遁
    一、奇花异石的政治意涵
        (一)皇权至上思想的强化
        (二)皇帝审美观的呈示
        (三)家国情怀的灌注
    二、写生精神:宋代院体花鸟画的审美取向
        (一)“黄家富贵”范式的确立
        (二)夺造化:理学影响下写实风格的形成
        (三)移精神:诗化的情感唯美的意境
第四章 个体旨趣与社会意识的对话和疏离
    一、淡写无声诗:自我表现意识的崛起
        (一)文人花鸟画:宣泄情感的笔墨空间
        (二)儒道兼容的人格美的构建
        (三)“四君子”与主体情志的象征
    二、被隔绝与被打开的世界
        (一)墨花墨禽:洗尽铅华清淡雅逸
        (二)文人花鸟画的真正成熟
        (三)变古复古变古间的心理维度
    三、画中有我:新美学原则的建立
        (一)牧溪禅宗花鸟画中的理趣表达
        (二)徐渭花鸟画的现代性意蕴
        (三)朱耷花鸟中的遗民情结
第五章 强化的个体旨趣与内化的社会意识
    一、受众的壮大:文人花鸟画的新境遇
        (一)城市意识的形成与作为文化商品的花鸟画
        (二)明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吴门画派的开创
        (三)吴门画派的成法与突破
        (四)吴门画派程式化的弊端
    二、我自有我怪:在市场中开创新画风
        (一)扬州盐商与扬州画派
        (二)扬州八怪的画风革新
        (三)扬州八怪的共同特点
    三、雅俗互渗:传统花鸟画的大胆革新
        (一)海上画派的兴起
        (二)早期海上画派的特点
        (三)担当与守望:海派金石大写意的精神气象
第六章 大众的崛起与现代花鸟的社会视野
    一、来自乡土的浪漫:文人花鸟画的民间化
        (一)真有天然之趣
        (二)美无处不在
        (三)大俗即大雅
    二、人民的赞歌:花鸟画的转型改造
        (一)时代的参与者:呼唤民族觉醒
        (二)全新的艺术环境与艺术规范
        (三)面对人民和社会的要求:表现生活的花鸟画
    三、传统花鸟画的现代转化:一种可能
        (一)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二)赋予时代特色与建构地方性知识
        (三)从日常生活中汲取力量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宋徽宗花鸟画的政治意涵[J]. 毛宜.  美术观察. 2019(03)
[2]浅析王冕墨梅中的墨色意象[J]. 叶旋.  书画世界. 2019(02)
[3]徐渭写意花卉的水墨构成及当代意义[J]. 徐亚慧.  艺术广角. 2018(06)
[4]吴昌硕画价为何高不过齐白石[J]. 李人毅.  公关世界. 2018(18)
[5]浅谈当代写意花鸟画的嬗变[J]. 周国民.  国画家. 2018(05)
[6]宋代文人写意画之勃兴[J]. 陈昭.  中国书画. 2018(09)
[7]“自然”之境:中国传统花鸟画的美学诉求[J]. 王法.  中国书画. 2018(09)
[8]海上画派花鸟篇——吴昌硕《端阳佳果图》赏析[J]. 张维栋.  收藏家. 2018(03)
[9]晚清扬州绘画中的市民风格[J]. 徐紫竹.  艺术研究. 2018(01)
[10]中国画:生长的传统[J]. 牛克诚.  美术观察. 2018(01)

博士论文
[1]宋代文人画所反映的士大夫精神世界研究[D]. 裴晓冬.东北师范大学 2017
[2]诗情画意[D]. 李培裕.天津大学 2017
[3]墨花墨禽演变之源流探析及其审美价值再挖掘[D]. 赵少俨.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7
[4]生态视野下的宋代绘画[D]. 张濯清.华中师范大学 2016
[5]改造与应对[D]. 杨树文.中央美术学院 2013
[6]故国之思[D]. 杨飞飞.南京艺术学院 2012
[7]两宋画院教育研究[D]. 杨勇.上海大学 2012
[8]明代写意花鸟画溯源研究[D]. 阴澍雨.中央美术学院 2011
[9]古代花鸟画题画诗的意象研究[D]. 史宏云.山西大学 2011
[10]唐宋绘画“逸品说”嬗变研究[D]. 胡新群.南京艺术学院 2011

硕士论文
[1]林良、朱耷鹰题材绘画的意蕴探析[D]. 赵关升.陕西师范大学 2018
[2]北宋院体花鸟画美学研究[D]. 张文文.广西大学 2018
[3]西方绘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D]. 王茹.河北大学 2018
[4]“扬州八怪”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研究榷辩[D]. 孔文成.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8
[5]高昌古墓群花鸟屏风画与《丹枫呦鹿图》相关研究[D]. 张峻滔.中央美术学院 2017
[6]华喦花鸟画中的意趣表现探究[D]. 邓玉琳.西安美术学院 2016
[7]“四君子”绘画题材研究[D]. 洪敏健.苏州大学 2016
[8]无言诗[D]. 刘永晖.华东师范大学 2013
[9]再读齐白石[D]. 何先球.清华大学 2007
[10]徐渭大写意绘画风格研究[D]. 刘洋.河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7321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7321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6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