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唐宋绘画“逸品说”嬗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4 07:26
  中国画论“逸品说”之嬗变史,是中国传统艺术史研究重要课题之一,亦是极富中国文化特征之艺术史研究课题之一。其内容之丰富,既包含艺术批评史,亦包括艺术理论史、创作风格史,可谓一体三面。 中国画论“逸品说”发端于唐代,初以艺术本位立场之“质量批评”与“风格批评”为特征。洎北宋嬗变成以非艺术本位立场之“人格批评”为特征,形成既深且广之思潮,蔚为一场士人艺术运动,从观念上撼动了中国传统绘画发展轨道。元代“逸品说”转入低调,复以艺术本位立场之“风格—技术批评”为特征,其画法研究之走向深入,在实践上巩固了“逸品”绘画之艺术地位。明代中晚期以降,以“人格—风格批评”为特征之“逸品说”再次被推向艺术研究之中心,“逸品”绘画至此真正成为中国“正统”绘画并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画论“逸品说”嬗变之历史过程,与中国特殊艺术主体文人士大夫所发挥重要作用直接相关。秦汉以来,文人士大夫作为一种既连续又流变之社会阶层,是中国传统显性艺术主体,更是中国“大传统”之实际承担者。正是文人士大夫之特殊秉性,使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建构起“画之本法”,又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逐渐将之解构,并且由观念而创作,重新建构起以“逸品”标识之“新画...

【文章页数】:29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提要
Abstract
导言 绘画"逸品说"及其研究方法与意义
    第一节 "逸品"与绘画"逸品说"
        一、"逸"思想与"逸品"
        二、唐宋绘画"逸品说"嬗变基本脉络
    第二节 中外有关中国传统绘画"逸品说"研究概述
        一、海外有关中国传统绘画"逸品说"研究举例
        二、国内关于绘画"逸品说"研究举例
    第三节 如何研究绘画"逸品说"
        一、有关"逸品说"研究诸线索之关系辨析
        二、绘画"逸品说"历史嬗变之连续与断裂
        三、"逸品说"研究中史与论之关系
第一章 唐代两种截然不同的"逸品"观
    第一节 李嗣真《画评》:"超然逸品"
        一、李嗣真是否曾首倡绘画"逸品"
        二、李嗣真"逸品"之含义及其特征
    第二节 张怀瓘《画断》:改造李嗣真"逸品"之与创立"正统"评画品第体系
        一、为品定性,分科定级
        二、张怀瓘何以取消"逸品"
    第三节 朱景玄《唐朝名画录》:"格外逸品"
        一、朱景玄之"逸品"定位
        二、"格外逸品"三例分析
第二章 "画之本法":唐代"逸品说"坐标
    第一节 唐人"画之本法"探源
        一、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主体之形成及其"法"意识之由来
        二、谢赫"六法"及其"士性"辨析
        三、"六法"作为"画之本法"之确立
    第二节 "士体":作为"逸品说"之实践基础
        一、绘画之初分"士体"与"工体"、"宫体"
        二、"士体":文人士大夫之情怀
    第三节 "画之本法"范畴中的唐代绘画
        一、从薛稷、韩混与韩斡、边鸾看唐代"士体"与"宫体"
        二、"以形写神":"画之本法"之核心精神
第三章 晚唐、五代"逸品"观深层矛盾与"大传统"之影响
    第一节 张彦远两难:就画论画?以人评画?
        一、以"自然"替换"超然逸品"之意义
        二、否定"格外逸品"之存在
        三、突出评画标准之"士性"
    第二节 "自然说"与"格外逸品说"之学术思想背景
        一、"方外之人"与"格外逸品"
        二、两种"自然"观
        三、"神品"与"格外逸品"之辨及其与禅学发展之关系
    第三节 荆浩《笔法记》:"六法"新解
        一、荆浩"六要"与谢赫"六法"之比较
        二、"神妙奇巧"四品说:唐代"逸品说"之分解
    第四节 黄休复《益州名画录》:"首推逸格"
        一、黄休复"逸格"之含义及其"首推逸格"之原因
        二、"逸格":唐代两种"逸品"观之融合
第四章 从"画之本法"到"院体"准则
    第一节 北宋以来"大传统"之裂变及其艺术观念变化之根源
    第二节 北宋"正统"艺术观与"六法"之演绎
        一、刘道醇"六要"与"六长":"六法"新说
        二、郭若虚解析"六法":徘徊于"正统"画与"士人画"之间
    第三节 北宋"院体画"艺术观及其基本准则
        一、北宋"院体画"艺术观之形成及其特征
        二、《林泉高致集》与《宣和画谱》:"院体画"四准则
        三、韩拙《山水纯全集》:"院体画"教科书
第五章 两宋"士人画"精神与"逸品"地位之确立
    第一节 苏轼"士人画"艺术观与"逸品说"之理论升华
        一、苏轼"常理说"及其理论依据
        二、苏轼"传神说"内涵及其"寓意说"解析
        三、"士人画"应有之特质:诗化与"天工"
        四、苏轼"逸品"观及其意义
    第二节 苏、黄、米:北宋士人"墨戏说"及其真义
        一、"墨戏"之真义
        二、"墨戏"与人品、学问
        三、"墨戏"作为佯狂之"行为艺术"
    第三节 画院内外:"院体画"与"士人画"之比较
        一、北宋"院体画"特征例析
        二、北宋"士人画"特征例析
    第四节 邓椿《画继》:文人"逸品"绘画地位之确立
        一、邓椿推祟"士人画"之思想来源
        二、从评画依据与画家排序看《画继》之"士人画"立场
        三、邓椿"逸品说"与"逸品"地位之确立
第六章 唐宋绘画"逸品说"之余绪
    第一节 元代:"复古"与"逸品说"
        一、赵孟頫"复古"真义及其"戾、行之辨"
        二、赵孟頫绘画艺术实践与"士夫画"之新走向
        三、汤垕《画鉴》:元代"士夫画"艺术观及其评画新标准
    第二节 明清时期:"庆家画"与"逸品说"
        一、明代中期"戾、行之辨"与绘画发展大势
        二、明代"正统"绘画艺术观与"逸品说"
        三、明代"心学"思潮与"逸品"绘画观
        四、董其昌"南北宗论"与"逸品"绘画至上地位之确立
结论 唐宋绘画"逸品说"嬗变之艺术史意义
    一、"逸品说":"大传统"在绘画艺术实践中具体落实
    二、"逸品说":中国古代绘画风格创新之催化剂与理论依据
    三、"逸品说"嬗变史蕴含着"画之本法"之解构与重新建构
    四、"逸品"、"逸品说"之得失兴衰宜作两面观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174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8174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1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