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意象通神——意象的美学观和水墨人物画传神论

发布时间:2024-05-13 02:30
  水墨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一个特有的表现形态,它虽然始于唐、宋时期,但是早在新时器时代的一些彩陶及岩画中就已经流露出人物画的特点——意象造型。东晋顾恺之提出了“传神论”,奠定了传统人物画的美学基础,从此,“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便成为中国人物画创作和品评的要求。在这种理念指引下,水墨人物画不断的发展和变化,逐步丰富和完善,形成了独特的具有东方特质的绘画体系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喜爱。自中国画进入现代以来,西方写实绘画为中国传统笔墨的审美标准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也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完成从传统到现代化的转变,如何合理取舍西方的审美理念和造型手段,如何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发展中国绘画,这些问题都围绕着一个点,如何保持“中国艺术的精神”,是中国画发展创新的重要课题。随着新时期中国画的不断探索和发展,现代中国画的表现形态与传统的中国画产生了很大的差异。西画写实因素的融入,使画家重新强调对客观对象精神气韵的表达,“传神”才是水墨人物画追求的本质,随着现代多元化的美学理论发展也使传统的“意象”美学观得以发扬,同时又富于新的美学价值。 本文结合“意象”美学观的纵向的历史发展脉络和横向各个艺...

【文章页数】:3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意象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积淀
    1.1 “意象”说的源起
    1.2 “意象”说的孕育
    1.3 “意象”说的形成
    1.4 “意象”说的发展
    1.5 “意象”说的成熟
    1.6 “意象”说的总结
二、审美意象在不同艺术层面上的表现
    2.1 诗歌、文学意象
    2.2 音乐、戏曲意象
    2.3 书法意象
    2.4 绘画意象
三、水墨人物画传神论
    3.1 意象造型观
        3.1.1 夸张与变形手法的运用
        3.1.2 装饰性手法的表现
    3.2 以形写神
    3.3 形神兼备
    3.4 虚实相生,形神合一
四、笔墨语言的时代性
    4.1 笔墨的表现
    4.2 色彩语言的运用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谢辞



本文编号:39722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9722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9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