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审“美”与造“形”——20世纪50年代以来工笔人物画审美探究

发布时间:2024-05-18 17:55
  本论文的大体方向是对工笔人物画审美性的探讨与研究,这是一次探讨性的写作过程,在研究中重点体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将论文研究时间范围划分到20世纪50年代至今,是因为中国工笔人物画进入现代阶段的重要转折是以此为起点的,论文的第一、二部分主要是总结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时代背景与美术发展环境,同时阐明中国工笔人物画发展的关键词。一是“复兴”作为一个重要的时间转折点,二是“重彩”这一转折的具体表现形式,三是当下工笔人物画发展现状,并重点阐述了“复兴以来”工笔人物画在美的表达、色调运用以及写意精神的再认识这三个方面的特点。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审美性是什么?侍女形象(题材)的衰退反应了对唯美之“美”有了深入的认识,普通的女性形表现了纯化的美,以及新生代追求的视觉构成表现出的另类美。在经历了对“美”的三个维度的追求之后,当绘画进入“当代”,限制中国工笔人物画发展的重要问题又是什么?处在中西方不同的美术史发展与理论探讨中,笔者认为在工笔人物画创作中,创作主体对“形”的认识与表现是最重要的,这个“形”的概念是问题意识的起点,也是审美追求的落脚点。

【文章页数】:3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复兴:工笔人物画现代之势
    1.1 “重彩”之前的中国工笔人物画之兴衰
    1.2 从“色”到“意”的盛势
    1.3 “工”在当代
2.“侍女”与“都市男女”:工笔人物画的传承与发展
    2.1 中国工笔画学会“工笔画大展”中的工笔人物画承变
    2.2 “美”的实践——以何家英为例
    2.3 新生代工笔人物画家的实践
3.无法逾越的“形”:工笔人物画普世审美创作观
    3.1 唯美、纯美与强调视觉性的构成美
    3.2 现代艺术的审美性之于工笔人物画
4.“美”的理想:当代工笔人物画审美性的落脚点
    4.1 重回“形神体系”与“气韵生动”说
    4.2 对工笔写意性的再认识
    4.3 移情与创作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9771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9771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3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