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奥斯卡王尔德同性恋_《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1-10 17:02

  本文关键词:奥斯卡影像美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湖南师范大学》 2009年

奥斯卡获奖影片美学研究

许于思  

【摘要】: 电影是当代视觉艺术中非常重要的样式之一,而美国奥斯卡金像奖(以下简称奥斯卡奖)堪称美国乃至全球电影艺术和电影风格的“导向标”。因此,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分析奥斯卡获奖作品是完全有必要且有价值的。但是,国内研究奥斯卡奖的论著不多,而从美学角度分析奥斯卡获奖作品的更少。 电影是表现意识形态的,这种表现具有审美价值。在奥斯卡获奖影片中,思想主题成为不可或缺的成分,这其中有一些普适的,可说是美国电影、奥斯卡评奖委员会乃至美国民众的主流思想。例如自由、仁爱——具体说来,自由又包括个人自由和民族自由,仁爱则是亲情、友情、爱情甚至博爱的综合体;又如个人英雄主义、百折不挠的信念。这些都表现了美国一贯引以自豪的主流思想价值。 奥斯卡获奖影片的走红,与其成熟的艺术表现技法是分不开的。它们在情节设计、结构安排和角色塑造上都别具一格,而在声色光影等艺术技巧方面,又具有大师风范。规模宏大又细致入微,是奥斯卡获奖影片的一个共同的突出特点。 当代中国电影自1980年以来开始走向国际舞台,形成了一系列“中国特色”,但却很少能够与奥斯卡奖携手。获得奥斯卡奖的作品,始终保持着对美国的主流社会和主流文化的正面评价,它们对中国电影的创作和发展不无启示意义。具体说来,它们对中国电影创作的启示主要在于:注重主题普适性与影像民族性的结合,强调规模宏大性与细节真实性的统一,重视主角性格的丰富多样性与情节的逻辑一致性的统一。 “世界口味”不需要美国化的中国,也不是西方化的东方文化。“世界口味”应该是在各种文化不断交流和不断碰撞的动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中国电影需要在肯定全球口味的基础上,突出本民族的文化底蕴和价值取向,通过把握人类的共通性,向世界提供一个“东方视角”,用独特的东方哲学去读解世界。研究奥斯卡获奖影片,就在于总结其中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方法,以发展和完善中国电影,向世界输出更优秀的中国文化,使中国电影成为世界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90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引言8-16
  • 第一章 奥斯卡获奖影片主题类型分析16-36
  • 1.1 自由16-22
  • 1.2 仁爱22-28
  • 1.3 个人英雄主义28-31
  • 1.4 百折不挠的信念31-36
  • 第二章 奥斯卡获奖影片艺术表现技法分析36-60
  • 2.1 文学37-48
  • 2.2 造型艺术48-54
  • 2.3 音乐54-60
  • 结语60-64
  • 参考文献64-67
  • 附录一67-72
  • 附录二72-76
  • 附录三76-77
  • 后记77-79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艳芳;影视审美文化语境下的生命意识与人性反思[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2 周雯;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审美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申世芹;奥斯卡影像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岳;电影叙事结构的对话性[J];当代电影;2005年02期

    2 吕晓萍;;西方叙事理论对电影叙事的影响[J];电影文学;2007年08期

    3 李鸣;;浅析电影艺术的文学性[J];电影文学;2007年10期

    4 刘强;;当电影遭遇文学——析《撞车》的文学性[J];电影评介;2007年12期

    5 黄莉;;文学叙事对电影叙事的影响[J];电影评介;2007年12期

    6 张红霞;;浅谈电影音乐的艺术审美与处理手法[J];电影评介;2007年15期

    7 周莉艳;;“四维空间”中视听结合的音乐赏析——以《泰坦尼克号》主题曲为例[J];电影评介;2007年18期

    8 徐建纲;;美国电影中的文化透视[J];电影评介;2008年07期

    9 陈陵娣;;解读《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救赎”[J];电影评介;2008年15期

    10 严敏;;从第80届奥斯卡奖看美国电影的新趋向[J];电影新作;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仙人小说的喜剧色彩[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2 高智;试论孟子的家庭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3 李明;金燕;唐雪莲;;中国画论,动画美学的“他山之石”——中国画论中的动画美学思想研究构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7 胡友峰;;实践理性:康德美学的超验之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刘梅;;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兼论“自由劳动”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宋传东;李泽厚美学批判[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孙芳;宋词流派研究述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晓伟;;历史学的中庸之道:融通“历史解释”与“历史表现”的尝试——重思“亨佩尔-德雷论战”的现代意义[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彭昕;;数字视频影像在首都博物馆的发展[A];创意科技助力数字博物馆[C];2011年

    3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陶锋;;丑与美的变奏——阿多诺论现代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5 王婷;;论数字时代电影版权侵犯的内生救济——〈阿凡达〉带给电影产业的“潘多拉”[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韦大文;;《黄帝内经》中“味”与气、阴阳、五行的相关性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四次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谢勤亮;;影像与历史——“影视史学”及其实践与试验[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8 宋丹;俞书伟;;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周诗岩;;都市构形的可通约性:形象、想象与共同在场[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10 沈阳;;论“神仙思想”在汉画舞蹈身体语言上的体现[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9 王丽虹;延安鲁艺音乐教育中的政治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侯艳;汉译佛经之美术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卓;影像的生命——德勒兹电影事件美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杜媛;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体育纪录电影的发展与特点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张振宇;中国古代思维模式下的传统造园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于磊;道家哲学影响下的中国绘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石小娇;救赎之道:马尔库塞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胡星;荒诞世界中的诗性语言[D];湘潭大学;2010年

    9 殷劭;好莱坞电影中的精神病人形象[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陈琦;大众文化叙事下的媒介公信力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玉峰;;暴力下的扭曲、挣扎与坚守——从《卖花姑娘》到《乡村电影》[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2 刘军;电影“奇幻”消费:《指环王3》的跨文化观众接受效果研究[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夏忠宪;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4 张奎志;;中西方审美体验观念比较[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陈定家;现代传媒带来的审美观念的转型[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6 孙银玉;从审美方式看中西文化的差异[J];长春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7 张国涛,毕静洁;“平民叙事”与“人性关怀”——评析电视剧《浪漫的事》的叙事策略与文化诉求[J];当代电视;2004年07期

    8 张艺谋;唱一支生命的赞歌[J];当代电影;1988年02期

    9 冯小刚;郝建;贾磊磊;尹鸿;高山;;《夜宴》[J];当代电影;2006年06期

    10 李婧怡;;“中国式”大片为何与奥斯卡无缘——从《满城尽带黄金甲》说中国大片[J];电影文学;2009年2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博士 教授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 《文化创意产业参考》总编辑 范周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讲师 陈曼冬;[N];中国艺术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捷;消费时代的审美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刘文姣;奥斯卡颁奖词的文体及文化内涵分析[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3 郭瑾璀;中国当代方言影视剧的审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段吉方;审美文化与中国当下影视艺术的文化指向[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袁先来;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梅平乐;论当代影视文化影响下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D];河南大学;2004年

    7 王珂珮;当代中国影视文化的哲学反思与审美构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8 涂明谦;中国现当代影视的审美现象[D];西北民族大学;2006年

    9 陈秀梅;影视艺术素养教育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岳兰竹;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评奖策略及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宇;;巴别塔 海外兵团在好莱坞[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韩传喜;;文学性:电影艺术的重要维度[J];长沙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3 尹鸿,萧志伟;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与中国电影的发展[J];当代电影;2001年04期

    4 罗岳;电影叙事结构的对话性[J];当代电影;2005年02期

    5 王亚芳;;论中国当下电影中的文学性缺失[J];电影文学;2006年02期

    6 秦太明;;电影艺术的灵魂——电影音乐[J];电影评介;2006年12期

    7 郑秀蕾;;对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叙事解读[J];电影评介;2007年05期

    8 鲍玉珩;美国学者对好莱坞的批判[J];电影艺术;2001年02期

    9 刘德濒;民俗化:对民族历史与现实的电影阐释[J];电影艺术;1997年03期

    10 陈卫星;跨文化传播的全球化背景[J];国际新闻界;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云虹;;永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简析《阿凡达》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及其对中国电影的启示[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张丽丽;;《功夫熊猫》与中国元素[J];电影文学;2008年18期

    3 王列;王汀;;好莱坞的功夫——浅谈《功夫熊猫》成功的启示[J];电影文学;2008年18期

    4 孔许友;;弗洛伊德理论对美学的两点新启示[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翁立;;新中国电影发行变迁谈[J];当代电影;2009年12期

    6 朱玫玫;;暴力的狂欢与启示——浅析姜文电影《让子弹飞》[J];青春岁月;2011年08期

    7 马军红;;完美的形式 浮躁的心态——《满城尽带黄金甲》带给我们的启示[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8 朱向前;朱寒汛;;20年中国电影的反思和启示——兼及电影《惊沙》[J];艺术广角;2011年03期

    9 丁屏风;“十部大片”现象启示录[J];电影评介;1995年06期

    10 温朝霞;;论改革开放30年广东影视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式宪;;新世纪十年:以文化主体创新为根本是时代赋予的使命[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梁振华;陈少远;;“镜城”风景:中国电影中的北京映像[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莫里茨·德·哈尔德;;从奇迹到幻灭:中国电影在欧洲[A];冲突·和谐:全球化与亚洲影视——第二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2年

    4 石川;;家的重建:中国电影的一种叙事策略研究[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周星;王利丽;;后WTO时代的中国电影发展之路——兼论好莱坞对中国电影的影响[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谢铁骊;;表演需从“三个”出发[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下)——第八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1年

    7 陈犀禾;郑洁;;中国电影的美学和政治经济学——一个关于中国电影的资本结构、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关系的历史研究[A];冲突·和谐:全球化与亚洲影视——第二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2年

    8 黄式宪;;反思“后大片现象”:努力弘扬我们民族文化的主体性[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9 王宁;;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文化批判[A];冲突·和谐:全球化与亚洲影视——第二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2年

    10 孙平;;欧美行政区划的启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佩林;[N];学习时报;2010年

    2 贾磊磊;[N];北京日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李兮;[N];中国电影报;2005年

    4 ;[N];中国文化报;2003年

    5 西野;[N];中国文化报;2004年

    6 欧阳亮;[N];中国艺术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苗春;[N];人民日报;2005年

    8 丁亚平;[N];中国电影报;2006年

    9 任伟;[N];经济日报;2006年

    10 小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晓东;镜中野兽的醒来——论电影“奇观”[D];浙江大学;2005年

    2 石川;政治.影像.诗意——1949—1966年的中国电影[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1年

    3 张士海;“列宁主义观”史论[D];山东大学;2009年

    4 陈利民;哈佛大学办学理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李大雪;二战后德国民事诉讼法之改革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王存福;德国社会结构变迁与社会民主党转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张旗坤;论商品贸易协会仲裁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8 戴群中;美国股票市场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时映梅;俄罗斯“影子经济”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10 刘成纪;汉代美学中的身体问题[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于思;奥斯卡获奖影片美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吴娟;论蒋孔阳的比较美学思想[D];扬州大学;2008年

    3 韩志勇;新时期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论争及启示[D];山东大学;2009年

    4 刘越;马克思技术伦理思想探赜[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薛晓明;中东伊斯兰世界的政治合法性:现状及重构[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戴平辉;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及其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D];南昌大学;2006年

    7 黄岳辉;职业生涯教育研究及其对我国普通高中的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顾晗菡;陶行知职业教育理论对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于淳;多元智能结构理论对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宁静;关联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奥斯卡影像美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01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01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5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