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格式塔美学批判

发布时间:2017-03-25 01:03

  本文关键词:格式塔美学批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格式塔理论来源于人类对整体性问题的探索。这一理论在康德和厄棱费尔那里得到了发展。作为近代心理学流派的一支,格式塔理论的产生与当时世界的哲学背景及德国的政治、文化条件有很深的关系。此后,这个理论在其他学术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以阿恩海姆、迈耶为代表的美学家,将格式塔理论大规模地运用到美学研究中,并最终确立了格式塔理论在现代美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格式塔描述的是一个过程或是一种结果。从过程上看,它源自康德,强调的是自由建构的整体化过程;从结果上看,它受启于厄棱费尔,指一个复合后的新质,或格式塔质外现的“客观对应物”。格式塔倾向是世界上包括人的知觉在内所有事件的终极指向。 从美学史上来看,格式塔美学在现代文化向后现代文化转型的过程中,提供了一个过渡性实例。它不像现代文化狂热地高扬主体性,也有别于后现代对主体性的无情消弥。格式塔理论的心物同形论的基础是情感推动力与宇宙普遍性的力的同一,而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个体的生活经验则是心物同一的人文基础。这使得力以及与力相关紧密的场成为格式塔理论的重要范畴。审美力感主要是心理力,它是物理力的内化审美形态或衍生形态。这一学说最成功的部分是对知觉的研究,特别是视知觉领域。而当前的图像时代实质上是视觉至上的时代。因此,对格式塔理论本身的探索实质上就是对研究主流文化的“利器”所作的思考。 格式塔美学是建立在现代心理学基础上的美学理想。艺术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决定了它在阐释艺术现象方面所具有的优势。从艺术创造的内在驱力、创造过程中对审美信息的处理到对艺术品的审美观照,这些艺术哲学中的基本问题都能够得到较好的说明。所有这些都为格式塔美学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格式塔理论重视整体,这个整体就是特定结构的产物,在艺术的表现上就是风格。因而风格问题与格式塔的关系很紧密。格式塔的函数“易感性”和风格的稳定性是格式塔本体的二重特征。 格式塔美学在解释艺术现象时还存在着一些缺陷。这主要因为其部分基础性理论植根于缺乏有效依据的主观臆想。但客观上它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独到的见解,更重要的是这一理论所具有了方法论意义。它从宇宙人类的共同基础着手,为揭示艺术现象的奥秘提供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美学体系。格式塔美学的最大贡献体现在视觉和听觉艺术领域。在当下这个视觉至上的时代里,格式塔倾向的普遍性存在犹为明显。我们对格式塔美学理论的好感应该来自于两个方面:它在过去和现在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很有价值美学理论体系以及观审世界的方法;而在将来,这个价值会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内得到体现。反思格式塔美学本身,实质上是在为其必然的合理性寻找更深刻而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格式塔 格式塔美学 组织原则 艺术自足性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B83
【目录】:
  • 引言5-7
  • 一、现代气质的母题7-16
  • (一) 整体性思考7-8
  • (二) “寓言”式的同形8-10
  • (三) 斗争性力场10-16
  • 二、格式塔的生成机制16-24
  • (一) 感觉“缺席”16-17
  • (二) 完形“助产士”17-19
  • (三) 优格式塔:易感函数19-24
  • 1. 知觉的逻辑20-22
  • 2. 主体的经验22-24
  • 三、实践之维24-31
  • (一) 普遍趋向:平衡24
  • (二) 人:“准主体”24-26
  • (三) 艺术的格式塔质26-28
  • 1. 创作之维26-28
  • 2. 审美之维28
  • (四) 格式塔的游戏:风格28-31
  • 四、意义之思31-36
  • 结语36-37
  • 参考文献3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茅忠德;;视觉识别系统中的结构特征[J];装饰;2006年01期

2 杨明;;后现代包装设计中的整体论及其应用[J];社科纵横;2007年02期

3 吴石坚;;毛泽东干部能上能下思想与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发展[J];黑龙江史志;2010年03期

4 沙先一;险恶山水与悲凉心境的异质同构──杜甫秦陇纪行诗的格式塔美学剖析[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5 张云;;长征途中的党内政治生活[J];探索与争鸣;2006年11期

6 金雁;;历史教学中的十月革命问题(四)——重新认识“孟什维克”[J];历史教学(中学版);2007年12期

7 刘彦昌,樊建莹;试论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原则[J];许昌师专学报;1999年01期

8 付东明;浅谈汉语口语课的组织原则[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9 黄发锋;姚静;;叙事的格式塔美学[J];社科纵横;2007年08期

10 苏扬;矫苏平;;梁楷水墨画禅意浅析[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永翥;;“滑竿原理”:贫困乡村公共服务自主提供的动态协调机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蔡志栋;;现代和谐的哲学基础——以冯契哲学为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3 王绪坤;田希和;;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关键在一把手[A];2003年度哈尔滨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获奖优秀理论文章调研成果选编论文集[C];2004年

4 郝甲东;张云飞;魏冰;;PlanetLab综述[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马先彦;;对党员民主权利的保护和尊重——遵义会议历史意义的再认识[A];永恒的动力——贵州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任晓;;论国际体系与中国的和平崛起[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7 戴阿娟;钟建华;;门诊手术中的安全管理[A];全国第十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6年

8 周光凡;;中国传统社会“关系本位”的文化传统中信任机制的缺失[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9 马庆国;;VE创新思考的十项原则[A];中国价值工程辉煌成就20年(1978—1998)[C];1998年

10 王德宝;;民主集中制不仅有“四个服从” 还应有“四个尊重”——苏中战役个案分析[A];纪念建党8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郑蜀炎 通讯员 邓超 杨莉;让“靠山”真正靠得住[N];解放军报;2009年

2 曲锦威 刘志新 记者 黄宏发;8654部队党委按照组织原则实施民主决策[N];人民武警;2005年

3 实习生 钟时音 记者 胡博理;王彦生事迹报告会情动省城[N];河北日报;2009年

4 黑龙江省总工会组织部副部长 刘立民 黑龙江省总工会组织部主任科员 刘东利;关于中国工会组织原则的理论和实践思考[N];工人日报;2008年

5 河北顺平县质量技监局局长 赵桂荣;当好县局一把手的“四个要”[N];中国质量报;2007年

6 习尚;兰州物流业提上发展日程[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7 记者 张秀科 实习记者 黄文冠 通讯员 冯瑞忠;地区出台换届期间领导干部“十不准”规定[N];阿勒泰日报;2007年

8 湖南省岳县人大常委会 李炜炜;尊重程序是人大最基本的原则[N];人民代表报;2009年

9 王家琪 本报记者 林枫;哪些党务应公开?请群众点题[N];成都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叱骁峰;领导干部要坚决做到“十不准”[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宋晓平;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永莉;汉语动词与相关句法成分的语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任俊伟;党内民主差异性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4 苏凤环;自组织临界性理论与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5 徐华;华人企业中的家族主义[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董炀斌;多机器人系统的协作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何越磊;沙堆模型复杂性现象及自组织临界性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8 田春;审美知觉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培凯;格式塔美学批判[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缪小培;中共早期对组织原则的探索(1921-1935)[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3 解晓君;格式塔心理学整体论在后现代时期服装设计中的应用[D];青岛大学;2006年

4 熊洁;新时期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的思考[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宛钧;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6 那娜;如音乐般流淌的悲伤[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7 于富伟;宪法文本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张震莲;空间之觉[D];天津大学;2006年

9 张雯;河南移动郑州公司TD-SCDMA组网设计方案[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10 沈会琪;建国以后毛泽东民主集中制思想析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格式塔美学批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6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66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8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