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文化哲学视野中的康德审美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7 00:11

  本文关键词:文化哲学视野中的康德审美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文系统地从文化哲学视野,来全面地把握康德的审美文化思想,,并对他的思想做文化现代性的观照。这样就赋予了康德研究一个崭新的视角和问题阈,从而避免了就康德的哲学或者美学思想来谈康德,落入汗牛充栋的资料之中缺少新意的弊病。 本文从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入手,就审美文化这个概念进入到美学界的视野,成为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来谈这种研究范式转变的意义,同时也对国内外关于康德的研究作必要的脉络清理。然后阐述康德的基本文化立场。康德是将美、审美活动理解为文化,将文化理解为重构人、社会、自然的总体性关系的对策,将现实世界合理存在视为文化的合目的过程,并将自由设定为文化的终极的。也就是说康德关于文化的思想都是建构在他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独特理解上,并从这种关系入手来讨论全部美学问题。 康德对美的本源的理解完全突破了西方古代美学将美的本源归于人之外的传统,提出在解释人与世界的关系时与美的本源相遇,因而主体审美判断力是美的本源的思想。他还从人与世界的关系入手,从人所具有的可以将知性力量和理性力量统一起来的判断力来理解美与美感的关系,为重建二十世纪走向日常化、艺术化、人本化的美学做好了理论准备。康德对崇高的理解也是由此出发的,崇高不能在人与世界的认识关系中找到,即不能从客体本身的性质中去寻找,只能返回主体,在认识领域之外找到构成崇高的答案。按照他的理解,宇宙中惟一现实的主体是人,人不只是认识领域中的现象,更是超越认识领域的本体,是具有自我意识的本体。因而“真正的崇高只能在判断主体的意识中而不在自然对象中”。康德还认为先于作品存在的艺术家并不是艺术作品之居所,艺术作品也并不栖息于艺术家,作品不是艺术家的属性,艺术家也不能决定一书作品。在本质上,艺术家与艺术作品的本源是艺术。艺术决定了艺术家,同时也决定了艺术作品。于是康德完成了对艺术家与艺术作品的关系这一古老而又本源性问题的第一次解构,实现了审美对艺术家、艺术作品的全新建构,并对20世纪海德格尔对艺术家与艺术作品关系的二度解构提供了理论与方法的准备。
【关键词】:康德 审美文化 主体 审美判断力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83-02
【目录】:
  • 中文摘要2-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 国内外研究现状7-11
  • 第二章 康德的基本文化立场11-22
  • 11-13
  • 13-14
  • 14-22
  • 第三章 文化哲学视野中的美的本质22-33
  • 22-25
  • 25-29
  • 29-33
  • 第四章 文化哲学视野中的美与审美的关系33-45
  • 33-37
  • 37-40
  • 40-45
  • 第五章 文化哲学视野中的崇高本质45-55
  • 45-47
  • 47-49
  • 49-52
  • 52-55
  • 第六章 文化哲学视野中的艺术与艺术作品的关系55-65
  • 55-58
  • 58-61
  • 61-63
  • 63-65
  • 参考文献65-68
  • 致谢68-69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蓉;论康德教育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关李钰;康德的责任思想及其教育启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文化哲学视野中的康德审美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95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695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d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