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悲剧的诞生》的中国接受

发布时间:2017-04-02 10:00

  本文关键词:《悲剧的诞生》的中国接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摘要:《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的第一部著作,其不仅是一部美学著作,更是 一部人生观的哲学著作,是尼采哲学思想的萌芽和源头。《悲剧的诞生》在中国 经历了遇冷、停滞和繁荣的境遇,对中国文艺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悲剧 的诞生》的百年中国接受史,也是中国近现代文艺思想史的变迁和发展史。目前 对《悲剧的诞生》的中国接受史的研究还处于空白。本文从解释学的角度,对《悲 剧的诞生》的中国接受史进行研究,一方面梳理近百年《悲剧的诞生》的中国接 受状况,拾遗补缺;另一方面可透过接受历程来审视中国近百年的社会和思想的 变迁。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引言部分主要是介绍《悲剧的诞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选此题目的 缘由和意义。正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悲剧的诞生》的中译本 的论述;第二部分是对《悲剧的诞生》1980年前在中国的接受状况的梳理,该 阶段中国对《悲剧的诞生》的接受主要是零散的,而且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处于 停滞的状态;第三部分是对《悲剧的诞生》1980年之后在中国的接受状况的梳 理,该阶段中国掀起了研究《悲剧的诞生》的热潮,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很大的 突破,但接受的泛滥问题也开始凸显;第四部分是从解释学角度对《悲剧的诞生》 在中国的接受状况的反思,提出了立足本土文化并结合中西语境下的研究新启 示。结语部分是对本文的总结和写作本文的反思。
【关键词】:《悲剧的诞生》 中国接受 解释学 反思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3-09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次6-7
  • 引言7-9
  • 1 关于《悲剧的诞生》的中译本9-13
  • 1.1 时间、来源、发行量和引用率9-10
  • 1.2 学者的评论10-13
  • 2 《悲剧的诞生》1980年前的接受状况梳理13-20
  • 2.1 《悲剧的诞生》第一次出现13-14
  • 2.2 其他零散的接受状况14-16
  • 2.3 常荪波的系统研究16-20
  • 3 《悲剧的诞生》1980年后的接受状况梳理20-44
  • 3.1 朱光潜与《悲剧的诞生》20-24
  • 3.1.1 “看戏”与“日神”,“演戏”与“酒神”21-22
  • 3.1.2 《悲剧心理学》与《悲剧的诞生》22-24
  • 3.2 汝信与《悲剧的诞生》24-30
  • 3.3 周国平与《悲剧的诞生》30-32
  • 3.4 其他接受状况32-44
  • 3.4.1 对文本内容的阐释33-35
  • 3.4.2 比较研究的兴起35-41
  • 3.4.3 多角度的阐释和接受的泛滥41-44
  • 4 从解释学角度对《悲剧的诞生》中国接受状况的反思44-48
  • 4.1 时代与社会对接受的影响44-45
  • 4.2 “效果历史”对《悲剧的诞生》研究新方向的启示45-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1
  • 附录51-61
  • 致谢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程代熙;;朱光潜与尼采——读《悲剧心理学》[J];读书;1983年11期

2 余良华,吴东方,魏旭波;从尼采哲学看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应注意的问题[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年01期

3 乔延军;“日神精神”的流变和美的生成──关于尼采美学思想的一点思考[J];云梦学刊;1996年02期

4 周国平;;翻译尼采作品有感——写在《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出版之际[J];出版工作;1987年03期


  本文关键词:《悲剧的诞生》的中国接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22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822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6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