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董仲舒美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2 21:09

  本文关键词:董仲舒美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董仲舒是汉代最重要的儒家学者,是奠定整个汉代思想性格的关键人物。董仲舒的思想虽然以先秦儒家思想为根基,但是他又吸收了阴阳五行以及其他学派的思想,因此他的儒学已经和先秦儒学不太一样了。董仲舒的思想是随着汉代大一统专制政治的成熟而出现的,他的思想也是服务于当时的统治阶级的。 董仲舒思想的核心是他的天人感应理论。他所讲的天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具有道德属性的人格神之天;一是指阴阳五行化了的自然之天。董仲舒所讲的天人感应是指以气为介质的天与人之间的类比和类推。董仲舒的这种天人感应理论是为当时的中央政权服务的,因此他的天人感应理论基本上围绕着政治秩序、政权的合法性、政治生活的正确与否等问题而展开。董仲舒关于审美和艺术的思考是建立在其政治思想基础之上,也就是说,董仲舒往往是从汉帝国的政治出发去看审美和艺术问题的。 董仲舒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家的自然美思想。他扩大了先秦儒家比德观的适用范围,把先秦儒家那种以类比为特点的比德观发展为一种以类推为特点的比德观,其目的是为了促使统治者注意自身德行的建设;他根据阴阳五行思想对中和这一概念作了全新的诠释,并在此基础上对人的养生美学作了详细的论述;董仲舒以阴阳五行思想为基础所建立的自然世界是一个隐喻的世界,这一世界不同于西方的镜式隐喻,它所开启的是一个既重视本体洞见又注重对话与交流的审美之境。 董仲舒有非常丰富的礼乐美学思想。他十分重视人的容止服饰,并把社会区分作为服饰的首要功能;他也十分重视音乐在国家和社会中发挥的作用,他融合了先秦孟子和荀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使之成为一种适应封建大一统专制政治的音乐理论。董仲舒的礼乐美学集中体现了他是把礼乐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控制手段来看待的。 董仲舒以治《公羊春秋》名世,他总结出一套重要的经学诠释理论。他关于《春秋》的辞与指的研究对中国美学的隐显论产生重要影响,并且是中国美学中的意境理论走向成熟的重要一环;董仲舒的“《诗》无达诂”命题对后世的诗学和美学影响很大,它奠定了中国古代的诠释美学的品格。
【关键词】:董仲舒 美学 天人感应 自然美 社会美 经学诠释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83-09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8
  • 一、汉初格局与大一统政治的成熟9-12
  • 二、董仲舒的生平及其文化整合实践12-16
  • 三、董仲舒与中国美学16-18
  • 第一章 大厦之基:天人感应论18-65
  • 第一节 董仲舒的天论18-40
  • 一、董仲舒思想中天的概念19-28
  • 二、董仲舒思想中天的基质28-32
  • 三、董仲舒思想中的天命32-40
  • 第二节 董仲舒的人论40-51
  • 一、董仲舒的性三品论41-45
  • 二、董仲舒的性有善质说45-51
  • 第三节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51-65
  • 一、董仲舒天人感应论的特点51-56
  • 二、董仲舒天人感应论的性质56-62
  • 三、董仲舒天人感应论的美学开显62-65
  • 第二章 隐喻的世界:自然美论65-121
  • 第一节 董仲舒的比德思想65-87
  • 一、先秦比德思想的演进66-70
  • 二、董仲舒感应论下的比德思想70-81
  • 三、道德世界向情感世界的展开81-87
  • 第二节 董仲舒的中和美思想87-107
  • 一、先秦中和理论的演进87-94
  • 二、董仲舒论中和之气94-99
  • 三、董仲舒论中和之美99-107
  • 第三节 董仲舒自然美论中的隐喻思维107-121
  • 一、镜式隐喻与问题的提出108-112
  • 二、阴阳五行自然观与隐喻思维112-117
  • 三、董仲舒的自然美论与审美之境的生成117-121
  • 第三章 规训的艺术:社会美论121-186
  • 第一节 董仲舒的礼论122-158
  • 一、先秦儒家礼论122-130
  • 二、董仲舒论礼130-147
  • 三、董仲舒论容止服制147-158
  • 第二节 董仲舒的乐论158-172
  • 一、先秦儒家乐论158-167
  • 二、董仲舒论乐167-172
  • 第三节 礼乐与权力172-186
  • 一、礼俗法与社会控制172-177
  • 二、礼乐及其权力关系177-186
  • 第四章 意义的生成:董仲舒的经学诠释与美学186-228
  • 第一节 书写文字与微言大义187-206
  • 一、西方诠释学中的文本与意义187-193
  • 二、先秦诸子论言与意193-198
  • 三、隐微书写与素王意志198-206
  • 第二节 经学诠释与美学思想206-228
  • 一、董仲舒论辞与指206-213
  • 二、辞指论与隐显论213-223
  • 三、“《诗》无达诂”论223-228
  • 结语 董仲舒之于中国古典美学的意义228-233
  • 主要参考文献233-235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松;;政治美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J];中国文学研究;201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婧;董仲舒文艺美学思想探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蒋雪群;董仲舒政治哲学研究[D];湖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董仲舒美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31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831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c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