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20世纪早期中国美育思想浅探

发布时间:2017-04-03 04:18

  本文关键词:20世纪早期中国美育思想浅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20世纪早期中国美育思想涉及问题广泛,,本文主要选取了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鲁迅等人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的思想为个案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梳理并探讨当时中国美学家对于美育的本质和特征、功能及其实施方法和途径等多方面的看法,从中寻绎其所赖以产生的社会文化原因、所依存的中西方哲学与美学基础,并通过这一有关20世纪早期中国美育思想的历史梳理与整体把握,进一步探询其对于当代美育实践的理论启示意义,以期为现实提供参考。 本文采取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较全面地分析了20世纪早期中国美育思想的特点和成因及其当代意义。认为20世纪早期中国美育思想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担起了思想启蒙的重任,具有强烈的社会实践品格。美学家们欲以文艺来改造国民性,解救当时人的思想、文化危机,治疗人的精神创伤,建立起新型的文艺观、美学观。在当时内忧外患的社会情势下,美育思想更多表现为一种“立人”教育,即强调培育出健康向上、具有民主自由意识的新型国民。美学家普遍认为文艺有“无用之用”,孕育着巨大的社会能量,可以使人产生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认为,20世纪早期中国美育思想是中西方沟通、融合的产物。虽然有关美育的思想和实践自古即有,但在中国古代,“情”是比较被忽视的,常常要求“以理节情”,即将情纳入到理的范围之内。儒家以“善”为人格培养的最高目标,常常将善置于美之上,有时甚至为此而取消了美的独立存在价值,压抑了人性的发展。为此,20世纪早期中国美学家们引进西方美学思想,试图借审美来解决现实的社会、人生问题,强调只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能真正成为完整的人。 本文认为,20世纪早期中国美育思想注重培养人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社会和人生以及自身,力图使人成为审美的人或者说是“生活的艺术家”,不仅在当时有启蒙作用,对于当今的美育实践也有十分现实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20世纪 早期中国美育思想 特点 成因 当代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B83-092
【目录】:
  • 一、 美育勃兴的社会文化原因7-11
  • 二、 20世纪早期中国美育思想的特点11-28
  • (一) 关于美育的本质和特征12-17
  • (二) 关于美育的功能17-24
  • (三) 关于美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24-26
  • (四) 美育思想的总体特征26-28
  • 三、 哲学、美学背景28-42
  • (一) 20世纪早期中国美育思想的传统资源28-31
  • (二) 德国哲学美学思想的影响31-42
  • 四、 20世纪早期中国美育思想的现代启示42-47
  • 小结47-49
  • 参考文献49-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井菁;;20世纪文人画的“危机”[J];大众文艺;2011年15期

2 武跃速;蒋承勇;;20世纪西方战争文学中的“毁坏”意识[J];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3 张兰芳;;20世纪《艺术概论》之“艺术本质”研究状况述评[J];黄河之声;2011年14期

4 刘艳芬;周玉忠;;美国20世纪双语教育发展状况解析[J];外语学刊;2011年04期

5 俞金尧;;20世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历史反思——以拉丁美洲和印度为主要对象的分析[J];世界历史;2011年03期

6 李炜;;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与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发展[J];新疆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7 乔志强;;论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观的嬗变[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1年03期

8 刘涛;;20世纪中国古代散文理论研究之进程[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9 周琳琳;;魏晋玄学人格美育思想探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1期

10 万建中;;20世纪中国故事学:发现民间故事的现实意义[J];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宇平;;儒教:20世纪的境遇与思考[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2 许结;;20世纪赋学研究的回顾与瞻望[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曾繁仁;;梁启超美育思想的贡献与启示[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4 施发笔;;评20世纪最后一部修辞学专著——王希杰《修辞学导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5 王立群;;20世纪“选学”文献述略[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张杰;;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创作的主要特征[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7 衣保中;;20世纪东北区域土地开发模式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李晓光;;跨越“卡夫丁峡谷”:20世纪的中国理性[A];高举旗帜 继往开来——吉林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王思明;;20世纪农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陈孟勤;;20世纪中国生理学的发展[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萌;《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出版[N];音乐周报;2003年

2 聂振斌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蔡元培:以美育代替宗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王兆鹏;《礼乐教化——先秦美育思想研究》发掘古代优秀美育思想[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陈立;弗里茨·翁德里希[N];音乐周报;2004年

5 ;20世纪人类经典发明有10项[N];科技日报;2000年

6 王鸿;闪亮的人物传记 回忆20世纪足迹[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7 孙伟华;再见,20世纪[N];中国质量报;2000年

8 佳甸;20世纪发明的革命性家电[N];解放日报;2000年

9 方松华;反思20世纪中西哲学比较研究[N];社会科学报;2002年

10 ;20世纪若干书籍扫描[N];北京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红;论20世纪60年代农村“四清”运动[D];浙江大学;2004年

2 刘国军;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动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关红实;在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情境中的吕斯百[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屈书杰;从种族隔离到学校一体化:20世纪美国黑人教育[D];河北大学;2002年

5 伊克巴尔·吐尔逊;二十世纪维吾尔文学批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徐清;20世纪中国书学疑古考辨之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姜倩;幻想与现实:二十世纪科幻小说在中国的译介[D];复旦大学;2006年

8 徐秀明;20世纪中国成长小说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9 宛少军;20世纪中国连环画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10 周晶;20世纪前半叶西藏社会生活状态研究(1900-1959)[D];西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薇;20世纪早期中国美育思想浅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冬梅;写实主义的百年变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朋;论20世纪以来美国的民主输出[D];山东大学;2007年

4 彭融;20世纪新疆中等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王俊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大学生运动[D];武汉大学;2004年

6 戚梅;论二十世纪扬琴音乐的分期[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夏新凤;论李金发美育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敏;拉丁字母标志设计探议[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9 林镇国;20世纪中国通史编撰史导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魏衍华;二十世纪中国通史编纂的成就与特征[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20世纪早期中国美育思想浅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37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837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d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