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中国美学现代性转换个案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05 09:09

  本文关键词:中国美学现代性转换个案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诞生一方面是受西方艺术歌曲的影响,而另一方面应归功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时期也是音乐文化、文学诗歌等艺术活动大为活跃的时期,出现了多种不同内容、风格的新诗歌。这为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的兴盛发展、为艺术歌曲的诞生提供了背景条件。然而我们如果再追溯下去可以发现,从学堂乐歌特别是李叔同编创的乐歌已露出近代艺术歌曲萌芽的端倪。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等资产阶级革命派,强调在学校设乐歌课的必要。清政府被迫于1907年颁布学堂章程,承认了乐歌课的开设,学堂乐歌就是为当时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生歌唱而编创的歌曲。 李叔同,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颇有造诣。李叔同作为在20、30年代所形成的中国近代音乐史上艺术歌曲创作的繁荣时期的代表艺术家,这个时期创作的艺术歌曲格调清新、意境隽永,具有精致的结构、美妙的旋律、鲜活的音乐形象及音乐语言与诗歌语言浑然于一体等特点,并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性与强烈的时代性。这标志着近代作曲家在继承传统音乐的基础上逐渐走向专业创作的道路。由此,中国近代音乐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那么,李叔同作为中国美学古典性向现代性转换的典范,承载了怎样的文化意义?以及对现代美学思想有什么样的影响?文学的现代性与民族性的关系问题又以何种不同的理论思考?中国应不应有自己的现代派文艺?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如何?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便成为我对此课题追问研究的源起。
【关键词】:美学古典性 李叔同 乐歌创作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3-092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7
  • 引言7-13
  • 第一章 五四新文化与美学精神现代性转换13-21
  • 一、美学现代性转换时代背景13-16
  • (一) 五四新文化发展13-14
  • (二) 美学现代性转换的时代必然性14-15
  • (三) 新文化作品的涌现15-16
  • 二、美学现代性转换的体现16-21
  • (一) 国富民强的宏大叙事,激励国家民族强大16-17
  • (二) 鼓励个性舒张,追求个体的自由发展17-18
  • (三) 融汇中西文化18-21
  • 第二章 体现美学现代性的文化艺术21-37
  • 一、早期话剧和都市流行歌曲的起源21-28
  • (一) 近代话剧的起源21-22
  • (二) 都市流行歌曲的起源22-28
  • 二、早期话剧和都市流行歌曲的时代性特征28-31
  • 三、早期话剧和都市流行歌曲的时代性意义31-37
  • (一) 近代话剧的兴盛与衰落时期对当时社会的影响31-33
  • (二) 近代话剧的团体与流派产生的时代意义33-36
  • (三) 近代话剧流派研究36-37
  • 第三章 作为新文化转折典型的艺术大师李叔同37-43
  • 一、话剧文化的大胆尝试37-38
  • 二、歌曲的现代转型38-40
  • 三、绘画的中西合璧40-43
  • 第四章 李叔同的美学思想及其价值43-50
  • 一、开创中国话剧运动的先河43-45
  • 二、近代学堂乐歌的创作45-46
  • 三、李叔同的美学思想的过渡性特征及意义46-50
  • (一) 李叔同美学思想特征:过渡性46-47
  • (二) 李叔同美学思想的影响47-50
  • 第五章 李叔同与中国美学现代性转换的悲剧命运50-56
  • 一、中国美学现代性转换历程50-52
  • (一) 早期的美学启蒙50-52
  • (二) 新文化运动以后的美学历程52
  • 二、李叔同在美学现代性转换中的经历52-56
  • 第六章 从现代性转换的角度看文化和美学的借鉴意义和不足之处56-59
  • 致谢词59-60
  • 参考文献60-63
  • 附件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剑;黎锦晖与中国流行歌曲[J];北方音乐;2000年03期

2 韦斌;聂方舒;;浅谈李叔同的音乐贡献[J];黄河之声;2011年06期

3 曹布拉;论李叔同的文化性格[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尹天梅;;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生自我完善的思考——李叔同诗歌艺术浅探[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杨平;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性转换[J];美与时代;2003年06期

6 邱成斌;;李叔同的音乐理念与艺术造诣[J];兰台世界;2009年23期

7 陈煜斓;;渴求新知与崇尚传统——李叔同“学堂乐歌”创作的文化取向及其意义[J];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8 陈伟,翁晓玲;都市美学与上海城市精神[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金梅;论李叔同对中国近现代文化的贡献[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李姝;陈思;;前承古人 后开来路——对《先觉者的足迹——李叔同及其支系弟子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的读解[J];人民音乐;2011年04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美学现代性转换个案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68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868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d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