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试论中国古代生命美学思想

发布时间:2017-04-05 10:10

  本文关键词:试论中国古代生命美学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从十九世纪末至整个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研究呈现出如下特征:告别古典,面向现代性,面向人,面向人的生存。美学家们以前所未有的热忱深切关注着人的生存状态,关注着人类的生命活动自身。这股美学思潮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美学的发展。生命美学势不可挡地登上了美学舞台。以此为背景我们研究探讨中国古代生命美学思想,既有利于澄清中国古代美学中的种种难题,亦可在一个更广阔的视野上重新阐释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并为建立中国现代美学体系提供参照系。 中国古代生命美学思想博大精深,但涉及的材料既庞杂又零散。本文以《文心雕龙》的生命美学思想为个案,投石问路,来探讨整个中国古代生命美学思想的最主要的特征和最宝贵的价值。 本论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序论二十世纪美学的生命之思,简略地勾勒了生命美学思想的理论背景及研究现状。第二部分论述古代美学思想的生命视野,其中包括生命美学思想的历史形成和中国古代生命美学思想的文化土壤两个章节。首先从科学人类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人类生命美学意识的形成,认为人类生命美学意识的形成源于人类对人体生命自身的审美观照,而人类对人体生命自身的审美观照却有一个极其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其次,从地域文化、农业文明、“天人合一”宇宙观的高度深入挖掘中国古代生命美学思想的深层文化土壤,进而得出以人拟艺、以生命喻文,即将文学、艺术视作是人的主体生命的对象化,是中国古代生命美学最显著的特点的结论。第三部分着重论述《文心雕龙》的生命美学思想。《文心雕龙》作为我国古代文论、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中包蕴着十分丰富而深刻的生命美学思想。整个一部《文心雕龙》实质上是一个关于文学、关于艺术、关于美的巨大的象征和“生命之喻”。生命美学思想不但是《文心雕龙》的根基,而且贯穿其整个理论体系。作为该书整个理论体系核心思想的“枢纽”论其本义为:整个宇宙是围绕着由北极星和北斗星所构成的“天枢”旋转和运动的,“天枢”是宇宙生命的总根源,也是万物的生命和美的总根源,由于“天枢”和所化生的万物及其生命是各具个性的,于是万物的生命运动呈现千姿百态,从而使宇宙成为美的世界。由于把人与宇宙看成是生命有机体,,文章著作也是如此,由此便形成了把文学、艺术作品视为生命有机体的思想。“枢纽”不但是《文心雕龙》的核心和主干,而且有着美学的本体论和方法 论的丰富意蕴。“风骨”是《文心雕龙》中也是中国古代美学中又一重要的 概 念、范畴,其内涵是多层次的。它既是一种关于艺术美的本质论,又是一种艺术 美的理想论:既是一种艺术美的功能论,又是一种艺术美的风格论。“风骨”最 完整也最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生命特征。第四部分论述中国古代生命美 学思想的独特价值。通过对中西生命美学思想的对比分析,可知中国古代生命美 学思想处处关涉着人的个体生命,关涉着人的个性、情感、志向、意趣,且有着 深厚的哲学、社会、文化内涵,与西方生命美学一味强调单纯、抽象的形式、结 构存在巨大差异。这是中国古典生命美学独特而宝贵的价值。研究中国古代生命 美学,可为建立中国现代美学体系提供有力的理论支点。第五部分是总结。
【关键词】:生命美学 以人拟艺 生命之喻 枢纽 风骨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B83-05
【目录】:
  • 序论 二十世纪美学的生命之思7-9
  • 一、 人艺之间--中国古代美学的生命视野9-16
  • (一) 生命美学思想的历史形成9-13
  • (二) 中国生命美学思想的文化土壤13-16
  • 二、 生命之喻--《文心雕龙》的生命美学思想16-35
  • (一) “生命之喻”之要义17-19
  • (二) “生命之喻”与《文心雕龙》19-24
  • (三) “枢纽”论生命美学述微24-29
  • (四) “风骨”论生命美学意蕴29-35
  • 三、 中国古代生命美学思想的独特价值35-37
  • 总结37-38
  • 致谢38-39
  • 参考文献39-4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41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静;贤娟;;《山海经》生死意象的审美浅析[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8期


  本文关键词:试论中国古代生命美学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69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869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b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