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中国古典文化的“身”

发布时间:2017-04-13 06:29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古典文化的“身”,,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有角度、分层次地展示了中国古典文化中的“身”。从身体本体论开始,采取了层层下挖的方式,逐一聚焦人类的根本问题,包括:世界观问题、生存问题和安全间题、死亡问题和超越问题,以及美学问题。文章考察了以“身体观”求解人类基本问题的可能,并在探索这些问题的同时思考中国古典文化中“身”的独特性。 文章首先在与宇宙的关系中探讨了身体的本体存在,揭示了中国古典文化中身体与宇宙的同构、同质、同理的关系,并指出身体与宇宙共荣共生,是一个内在联系的有机构成。围绕着生存问题,文章探讨了“身”的生命内涵及其与儒道两家主流生存文化中的关系。尽管社会政治理想和生命价值观不同,在两家的思想中身体都承担着生存的重任,反映出人们对生命、对安全、对权力的诸多顾虑。不过,人类最根本的顾虑是死亡。为了阻止死亡的入侵,古人想出很多方法来保持身体和延续生命,例如养生、修炼、防腐和繁衍子嗣等等,并试图通过在哲学、宗教的超越理想中战胜死亡。但是,人们对肉体生存的迷恋迫使宗教在实践超越性时纷纷作出让步,或多或少地把身体也写进彼岸的蓝图。 除宗教以外,审美被誉为是更高级的超越性。通过对审美时空的构造,艺术使人们忘却生存的摇摆和对死亡的恐惧,模糊了造物和造物主之间的边界,并激起人们对于生命的热爱。在艺术创造和审美活动中,“身体”主要扮演了两种角色。其一是隐藏于审美话语中的生命精神,同时承载了自然精神和人类意志;其二是在美学创作过程和接受过程中酝酿和提供感性精神的生命本体,没有它人类就只是中世纪教堂塔楼中幽怨的孤魂。美学的存在解除了我们对生存和死亡的迷茫,而成就美学的则是充满感性力量的“身体”。 论文从中西方“身体观”差别入手,着眼于西方哲学、美学乃至现代文化的根本问题,在观照中国古典文化语境中的“身体”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对中国古代身体观的基本认识,并最终在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中辩明了“身体观”差异对中西文化造成的影响——中国古典文化中的“身”是一个凝聚理性认识、生存价值、超越追求和感性力量的存在,它充实而自在,弥合了西方哲学美学中灵魂和肉体的断裂,是中国人实现诗意生存的根本。
【关键词】:身体观 古典文化 美学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3-02
【目录】:
  • 内容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6
  • 绪论6-11
  • 一个关于身体的故事6-7
  • 中西方身体研究史7-8
  • 何谓身体观?8-11
  • 第一章 身体与宇宙11-23
  • 第一节 道的大宇宙11-15
  • 第二节 肉身的小宇宙15-17
  • 第三节 天、人之间17-22
  • 小结22-23
  • 第二章 身体与生存23-38
  • 第一节 身体的内蕴23-27
  • 第二节 群体性生存——儒家的生存思想27-32
  • 第三节 整体性生存——道家的生存思想32-37
  • 小结37-38
  • 第三章 身体与死亡38-53
  • 第一节 儒家的内在超越38-43
  • 第二节 从道家到道教43-48
  • 第三节 佛与回头是岸48-52
  • 小结52-53
  • 第四章 身体与美学53-68
  • 第一节 擦"身"而过的美53-57
  • 第二节 看不见的身体57-62
  • 第三节 感性精神的羁绊62-67
  • 小结67-68
  • 结论68-70
  • 致谢70-71
  • 参考文献71-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珏;;中西身体观比较刍议[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8年02期

2 陈治国;;论西方哲学中身体意识的觉醒及其推进[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姜宇辉;;思·言·身——梅洛-庞蒂晚期思域中的语言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唐涛;;对后现代身体观之“身体”的解读——兼对周书俊先生的回应[J];江海学刊;2008年02期

5 黄俊杰;;东亚儒家思想传统中的四种“身体”:类型与议题[J];孔子研究;2006年05期

6 郑天U

本文编号:3030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030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c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