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四时的美学意义

发布时间:2017-04-23 21:10

  本文关键词:四时的美学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文尝试对四时进行专题美学研究。 四时在中国古代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四时节律是一种典型的生命节律,审美是一种生命节律感应。四时节律感应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对中国古典艺术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全文包括序言、正文四章与结语。 序言概述对四时进行美学研究的意义、现状以及本文的写作思路、创新与不足。 正文包括以下四章: 一、四时的哲学意义。四时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古典哲学中,四时是宇宙万物构成要素与构造模式;四时规律是宇宙运行的基本规律;四时与阴阳五行结合形成了涵盖一切的月令宇宙图式。中国古人的时空观是复合的时空观。 二、四时与审美。从广义的生命观角度来看,自然万物都有生命,节律是生命的基本特征。艺术也是一种生命,节律是艺术的灵魂。四时是一种最典型的生命节律,是沟通天人的中介。人与审美对象具有同源同构的关系,主客体节律系统之间可以相互感应。审美是一种生命节律感应,是主客体生命节律的“共鸣”。 三、四时与中国古典艺术。四时物象与特定情感有机结合,同时又具有着特定的价值属性与形而上意蕴,构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四时意象系统。比兴手法及类比思维又使得四时意象的蕴涵格外丰富。中国古人具有感时忧生的审美情结:由感自然之时而思社会历史之“时”,而忧宇宙人生之“时”。“物化”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生命节律的融合,是自然界之“时”与社会历史之“时”、宇宙人生之“时”的融合,是审美的最高境界。中国古典艺术有着比较固定的四时抒情模式。很多古典艺术作品取材于四时。四时对中国古典艺术的情节结构也有重要影响:叙事作品中男女之情事多发生在春季,男女的离别相思则一般安排在春秋两季;某种关于四时的观念往往是情节发展的关节点;岁时节日为叙事作品提供了时空与民俗背景。四时观念对一些大型抒事作品的影响复杂而深刻。当然,四时观念对中国古典艺术也产生了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牵强附会与模式化倾向两个方面。 四、四季审美观念的民族差异。生态环境、价值与情感系统、审美主体的不同,造成不同民族四季审美观念的鲜明差别,这种差别在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上都有所反映。 结语部分意在说明,与中国古人四时观念相关的中国古典艺术的辉煌已经过去,影视与多媒体的时代已经到来,但古老的四时观念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其美学意义。四时的美学意义仍显现在影视与多媒体中,这些作品依然需要借助四时的美学内涵来建构意象、营造意境、烘托气氛等。更重要的是,顺应四时生命节律的观念已经成为一种美学精神潜隐于现代文明的各个领域。
【关键词】:四时 生命节律 感应 美学意义 民族差异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83-0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序言10-13
  • 一 研究意义及现状10-11
  • 二 论文思路11
  • 三 创新与不足11-13
  • 第一章 四时的哲学意义13-20
  • 一 四时在中国古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13-14
  • 二 四时是宇宙万物的构成要素与构造模式14-15
  • 三 四时规律是宇宙运行的基本规律15-17
  • 四 四时与月令宇宙图式17
  • 五 中国古人的复合时空观17-20
  • 第二章 四时与审美20-29
  • 一 四时是一种生命节律20-23
  • 二 审美是一种生命节律感应23-29
  • 第三章 四时与中国古典艺术29-50
  • 一 四时与意象29-32
  • 二 感时忧生的审美情结与“物化”的审美境界32-34
  • 三 四时抒情模式34-41
  • 四 四时与艺术作品的题材41-42
  • 五 四时与艺术作品的情节结构42-48
  • 六 古人四时观的负面影响48-50
  • 第四章 四季审美观念的民族差异50-53
  • 第一,生态环境的差异50-51
  • 第二,价值与情感系统的差异51
  • 第三,审美主体的差异51-52
  • 第四,艺术内容与形式上的差异52-53
  • 结语53-55
  • 注释55-62
  • 参考文献62-64
  • 致谢64-65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武占江;四时与阴阳五行——先秦思想史的另一条线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裘新江;春风秋月总关情——《红楼梦》四季性意象结构论之一[J];红楼梦学刊;2003年04期

3 刘畅;春秋意识与传统诗词[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四时的美学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30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23024.html

上一篇:宋明理学美学引论  
下一篇:kitsch研究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9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