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城市生活品质的审美之维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4 15:05

  本文关键词:城市生活品质的审美之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生活品质之城”是杭州的城市发展理念和城市品牌,本文结合中国城市生活品质的审美发展现状,并以杭州市为例来研究城市生活品质的审美之维。通过城市生活品质与城市生活质量的比较,发掘出城市生活品质应该具有的审美内涵:生活品质的审美内涵是人的生存感受和超越状态,前者体现了“生活品质”的情感性——是对生活品质的个体化体验以及对这种体验的情感表达,后者体现了“生活品质”的超越性,——是对日常生活的精神性超越,具有超凡脱俗的无功利性质,使生活超越平庸和世俗,提升生活品质。生活品质的审美内涵主要包括生活品味、生活风格、生活情趣三种内涵。生活品味是人们对生活的无穷玩味,是对生活的审美反思;生活风格是人的精神气质和生活方式或生活形式完美融合的生活过程;生活情趣是人们对生活积极向上的审美情感体验。 城市生活品质在中国的审美发展,以杭州市为例,蕴含着传统的审美精神,但也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在中国传统城市中,城市的发展偏重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城市的审美建设匮乏,城市审美要素发展极其有限;城市的市民仅限于少数特权阶层,城市市民的审美素养不高,市民的审美生活通常不是在城市中,而是在山水田园诗意的大自然中,因此城市生活品质的审美发展极其缓慢而不完善。 当代中国城市越来越重视生活品质的审美层面的发展,而对当代城市大众来说,审美生活不再是古代士人赋诗作画、近代学者、现代有“资本”的、少数“精英”人士的专有名词,而且是后现代大众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审美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模糊了审美主体的身份、地位、权力、财产,任何一个具有审美情感和审美心态的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审美生活。以杭州市为例,在日常生活中,杭州人自古至今,尤其懂得生活情趣,讲究生活品味,追求日常生活精致化,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都体现了生活品质的审美层面。 城市生活品质的审美价值在于促进城市的审美建设,使人能够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城市生活品质的审美建设不仅使人们居住的城市绿化环境得到美化和城市的文化设施建设得到完善,而且更深层地促进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丰富。从人的生存感受更高层的意义上来讲,在城市建设中需要融入审美的因素,因为当今人们已经感到审美成为衡量我们日常生活品质的中心标志。然而,城市生活品质的的审美建设在现实中也遇到很多挑战,主要是客观的城市改造带来的硬伤和个人主观的审美素养及其审美生活实践缺失,对此我们应采取一些可能的对策,促进城市的审美建设。因此,城市建设应该把以人为本和以生态为本的观点结合起来,把工程建设与景观设计的理念统一起来,使居住在城市中的能感觉到人与自然环境和人与人文环境的和谐相处;同时市民应当培养自身的审美素养,增强主观幸福感,从而真正感受到城市生活的美好。
【关键词】:城市生活品质 审美内涵 审美生活 审美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34.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一、城市生活品质的审美内涵9-20
  • (一) 关于“生活品质之城”——杭州9-12
  • 1. 城市生活品质研究9-10
  • 2. 何谓生活品质10-11
  • 3. “生活品质之城”的提出11-12
  • (二) 选题依据12-14
  • 1. 立足于以人为本13
  • 2. 立足于生存美学理论13
  • 3. 立意于当代城市建设13-14
  • (三) 审美之维的内涵14-20
  • 1. 生活品味15-16
  • 2. 生活风格16-18
  • 3. 生活情趣18-20
  • 二、城市生活品质在杭州的审美发展20-28
  • (一) 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生活20-22
  • (二) 城市功能的审美转变22-26
  • 1. 城市的基本功能22-23
  • 2. 城市的审美功能及其特点23-25
  • 3. 城市公共空间中公共艺术的缺乏25-26
  • (三) 审美生活限于有识之士与特权阶层26-28
  • 三、当代城市生活品质的审美要素及其价值28-37
  • (一) 大众审美活动,丰富城市生活28-30
  • 1. 大众积极参与文化娱乐活动29-30
  • 2. 大众漫步自然、文化、历史街区30
  • (二) 公共艺术,美化城市环境30-34
  • 2. 建设文化杭城32-33
  • 3. 城市艺术小品设计33-34
  • (三) 审美教育的公众化,提高生活品质34-37
  • 四、城市审美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37-45
  • (一) 客观的城市改造带来的硬伤37-38
  • (二) 主观的审美素养和审美生活实践缺失38-39
  • (三) 可能的对策39-45
  • 1. 保护和发展杭城历史街区,为市民营造审美生活的文化氛围39-40
  • 2. 保护杭城生态,同时注重景观设计40-42
  • 3. 培养大众的审美素养,增强主观幸福感42-45
  • 参考文献45-48
  • 附录:图片资料48-53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3-54
  • 致谢54-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瑜;;城市改造之路——范小青《裤裆巷风流记》与《城市表情》比较[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9年04期

2 璇瑞;;我的姥姥[J];南方人物周刊;2010年24期

3 冯骥才;;手下留情[J];民主;1998年04期

4 赵陟;甄小兰;;这事妈做主[J];大众文艺;2010年06期

5 梁凤莲;;植根于文化的广州城市发展新路径[J];粤海风;2010年04期

6 针影;三轮为什么要骗我?[J];散文百家;2005年06期

7 ;提高生活品质 推进和谐发展[J];杭州通讯(生活品质版);2007年S2期

8 李鹏;;城市生活与城市改造[J];艺术学界;2009年01期

9 ;生活品质国际交流会[J];杭州(我们);2010年Z1期

10 严浩;;杭州与国外生活品质较高城市比较研究(上)[J];杭州通讯(生活品质版);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昭和;;城市改造与古迹保留——保留“历山顶”[A];山东省老科技工作者为实施“十一五”规划和建设创新型省份建言献策研讨会论文选[C];2007年

2 俞孔坚;;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A];中国公园协会2009年论文集[C];2009年

3 裘行洁;;保护城市的肌理[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1999年

4 张必金;;解决征地难拆迁难问题的几点探索[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杜斌;刘祖德;聂向珍;;城市中的旧桩基问题及处理方法探讨[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祁今燕;;城市改造与保护古城民居风貌[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肖姣姣;;城市改造对城市文脉的影响[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祁今燕;;大城市建设与保护古城风貌刍议[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丁勇辉;赵征;;世博庆典广场工程水镜施工技术研究[A];施工机械化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建筑机械化2011增刊[C];2011年

10 齐心;;加强地下文物保护,展现古都文化底蕴[A];北京古都风貌与时代气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化民;击掌叫好[N];人民法院报;2006年

2 郭延军 李为民;三基建设搭上城市改造顺风车[N];人民公安报;2006年

3 中共大连市委党校教授 宫希魁;在城市改造中注重提升城市精神[N];大连日报;2010年

4 记者 廉维亮;“城改”方式应因地制宜[N];人民政协报;2011年

5 驻站记者 田永平;西苏旗将今年确定为城市改造年[N];锡林郭勒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李兆汝;城市改造:急躁是我们的敌人[N];中国建设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李伟;树正气 铆足劲 打一场城市改造的漂亮仗[N];张家界日报;2007年

8 记者 韩春燕 别培辉;鞍山城市改造,让宋三村农民失地无着[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9 本报记者 李民峰;新景观 强化冰城魅力[N];黑龙江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朱菲娜;城市改造,换新颜勿伤“旧貌”[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君;城市改造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2 赵晔琴;上海城市空间建构与城市改造:城市移民与社会变迁[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其邦;城市更新的更新地、更新时(期)与更新度理论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4 于卓;遗传算法在城市空间增长中的量化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杨承志;广州市旧城改造房屋拆迁流程再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伟;基于自然进程的城市水空间整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维双;城市生活品质的审美之维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钊;城市改造中的草根抗争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3 周阳;闻喜县桃园街城市改造开发项目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德忠;论公共艺术的人文视角[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5 黄辉;19世纪下半叶巴黎城市改造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贾培垌;城市土地开发中的利益博弈与治理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7 李树娟;关于上海城市改造的新闻生产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8 梁金元;顺德陈村镇旧城改造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孙圆;城市文明传播与古都文化功能[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黄晓朋;晨练与社会空间[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城市生活品质的审美之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44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244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2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