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泰山审美与儒家理想人格塑造

发布时间:2017-04-25 01:30

  本文关键词:泰山审美与儒家理想人格塑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在中国的众多山脉中,泰山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山。它独具魅力的景观和深厚的历史内涵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之攀登,为之魂牵梦萦。泰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将自然美诠释得淋漓尽致,人们攀登泰山可以充分感受雄、奇、险、秀、幽、奥、旷等诸多美的形象。不仅自然景观,泰山的人文景观也给攀登的人独具泰山特色的审美感受。三重空间一条轴线的人文景观格局,意义深远的牌坊,琳琅满目的古碑石刻,以及鳞次栉比的亭台楼阁,泰山的人文景观总是巧妙地融合在自然之中,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 泰山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儒家圣贤与泰山的文化关系渊源长流,后世莫不视泰山为儒学之圣山。清人汪志伊(稼门)曾道:“孔子圣中之泰山,泰山岳中之孔子。”峨峨泰山正是夫子之学的精神象征,一座泰山承载千秋儒风。儒家思想的核心又是关于理想人格的设计与塑造问题,儒家理想人格作为中国传统哲学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的理想人格模式,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人生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泰山与儒家发展紧密相关,泰山对儒家理想人格塑造也是密不可分。就目前研究情况来看,对泰山,对儒家人格的研究不计其数,而对泰山审美的深入研究非常少,对泰山审美与儒家人格关系的探究并没得到挖掘。因此,本文以泰山审美与儒家理想人格的关系为立足点,以泰山之美和儒家理想人格为两翼,解析泰山之美对儒家理想人格的塑造作用。 全文分四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首先对泰山,泰山与儒家的紧密关系做了简述,然后提出了本文研究的问题,并对目前泰山美研究现状作了概括。第二章从泰山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出发阐述并概括了泰山的特色。第三章按照儒学发展的先秦、两汉、宋明、明清四时期,选取每个时期儒家代表人物的理想人格观念,分别论述泰山与儒家理想人格发展的息息相通。孔子受泰山的启发而塑造了他的“君子”理想人格,“岩岩泰山”留下的是孟子的“大丈夫”理想人格;两汉大儒董仲舒从他的人格神出发,塑造了他心目中的“神性”泰山;宋明理学家们则把“圣贤气象”,“吾心即宇宙”的人格境界与泰山相联系;明清的“豪杰”在泰山点燃人格火焰。第四章进一步从哲学高度从两方面概括阐述泰山之美对儒家理想人格的塑造之间的关系。古人认为天人同构,自然天地与人格构建是相通的,儒家通过“比德”和“天人合一”,使泰山之美与自己的理想人格培养相对应。
【关键词】:泰山 儒家 人格 审美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83-0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8
  • 一、绪论8-15
  • (一) 问题的提出10-11
  • (二) 研究现状11-15
  • 二、泰山: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双璧之合15-22
  • (一) 自然景观15-19
  • (二) 人文景观19-22
  • 三、交相辉映的泰山之美与儒家理想人格22-42
  • (一) 先秦儒家23-28
  • 孔子"仁者乐山"与孟子"岩岩泰山气象"24-28
  • (二) 两汉儒家28-33
  • 从"封禅泰山"到"名教出自然"29-33
  • (三) 宋明儒家33-37
  • "泰山乔岳"和"身当宇宙"33-37
  • (四) 明清儒家37-42
  • 经天纬地之略,立志为豪杰38-42
  • 四、泰山之美与儒家理想人格培养42-47
  • 参考文献47-49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9-50
  • 致谢50-51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苗;山东邹城孟庙、孟府、孟林建筑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泰山审美与儒家理想人格塑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53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253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4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