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审美历时性发生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5 06:09

  本文关键词:审美历时性发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摘要:审美发生作为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审美历时性发生研究”一文就是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审美发生的历时性因素进行分析,力求找出其中的理论基点。 本文分四个部分对审美历时性发生问题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对审美发生问题研究的现状、学科价值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第二部分以人为出发点,着重从人自我的生成、人类生理、心理因素对审美发生的影响和人的需要意识对审美发生的影响三个方面对审美历时性发生问题中的主体因素进行了探讨;第三部分从自然环境、工具的使用和技术的发展三个对人类发展起到重要影响的因素着手,着重分析了外在因素对人类审美发生的影响;第四部分从社会文化角度入手,以人类早期的主要社会文化活动为切入点,探讨了社会文化因素对审美历时性发生的影响。在最后本文对全篇内容作以总结和梳理,找出了影响审美历时性发生问题的三大因素的相互关系。 通过对影响审美历时性发生相关因素的分析,本文以点带面,力图找出审美历时性发生问题的关键点,理清楚其中的逻辑关系。本文认为审美历时性发生问题首先是审美主体的确立,即人的自我生成问题。其次在自然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人类文明开始发展,人类独有的社会和文化体系开始形成,人类早期的审美意识开始萌发。当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层次,人类社会和文化形态基本成熟时,社会文化因素对人的发展演变为了主导因素。在人类身心发展基本成熟的前提下,在相应社会文化的影响下,人类的审美意识结构不断趋于完整,人类的审美活动开始走向自觉。
【关键词】:审美 发生 历时性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8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6
  • 绪论6-8
  • 一、审美发生研究的相关问题8-15
  • (一) 从"美"到"审美"8-10
  • (二) 审美发生问题研究的学科价值10-11
  • (三) 审美发生问题的研究现状、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11-15
  • 二、审美历时性发生的人类学基础15-32
  • (一) 生命的起源与人类自我意识的确立15-22
  • (二) 需要意识对审美意识发生的影响22-27
  • (三) 审美发生的生理、心理因素27-32
  • 三、审美历时性发生的外界因素32-38
  • (一) 自然环境对审美发生的影响32-34
  • (二) 工具的使用对审美发生的影响34-36
  • (三) 技术的发展对审美发生的影响36-38
  • 四、审美的社会文化生成38-50
  • (一) 人类早期的审美意识是集体意识38-40
  • (二) 社会文化是审美发生的决定因素40-45
  • (三) 审美发生问题的完整态45-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5
  • 致谢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南;何达;刘荣兴;德;;天津、河北、四川、安徽美学学会相继成立[J];哲学动态;1981年01期

2 涂途;“美起源于劳动”说异议——施昌东《“美”的探索》质疑之一[J];江汉论坛;1982年04期

3 刘汉民;;美学研究要开创新局面[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4 雷振亚;商品美学丛谈之四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美学研究之反思[J];商业研究;1987年05期

5 彭修银;代茂堂;;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基本特征及其研究方法之选择[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6 ;美学研究的方法[J];文艺理论研究;1991年05期

7 于瑞萍;文艺理论及美学研究如何面对现实——简述理论学习过程中的几个问题[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刘悦笛;;美学研究的“本土方法”哪去了?——王朝闻先生美学方法论的当代启示[J];中国美术馆;2005年10期

9 王宁;;王朝闻艺术辨证法的理论基础初探[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年02期

10 ;约稿启事[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柯平;;美学研究中的可能缺漏(提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马莉;肖光来;;运动美学理论研究的突破与转向[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3 赵志英;;中国体育美学研究现状与未来思考[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4 ;全国高校美学研究会选出新的理事会[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5 ;福建省美学研究会召开会员大会[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6 李志宏;;60年来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与科学化阐释——认知美学概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及福建省美学研究会年会在厦门大学举行[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8 黄应全;;从美学研究看学术的功利性与超功利性[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王旭晓;;中国美学的历程与转向[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10 古风;;20世纪中国古代美学研究方法反思[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佩林;美学研究的“关键词”[N];学习时报;2010年

2 王琦;泛娱乐时代需要怎样的文学精神[N];文艺报;2008年

3 刘悦笛;走上美学研究的“中国化”之路[N];人民日报;2010年

4 万迎春;把握机遇 拓宽领域[N];云南日报;2008年

5 任雪;坚持美学研究的辩证唯物主义传统[N];文艺报;2010年

6 齐峰;建构时代美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7 刘悦笛;美学研究的“本土方法”哪去了?[N];文艺报;2005年

8 邢建昌;从美学研究到审美文化研究[N];文艺报;2000年

9 吴士余;文化原点:中国小说美学研究的突破口[N];中华读书报;2002年

10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曾繁仁;我国当代生态美学研究的新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成纪;汉代美学中的身体问题[D];武汉大学;2005年

2 赵苏妙;篮球运动之美学阐释[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3 张政文;批判哲学框架中的康德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4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江涛;中国传统节日的美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6 刘丹凌;苏珊·桑塔格新感受力美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王深;体育课程美学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杨文臣;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周舒;20世纪英美美学原理的对象和范围[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10 刘广新;李泽厚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丹;土家族木制家具美学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2 单永军;中国古代文学中诗与酒交融现象的美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程云华;虚拟工业设计及其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韩平;奥运会吉祥物的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勋祥;虚拟现实技术与美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6 江小敏;词句印美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宗泽;近三十年王朝闻美学思想研究的问题阈[D];西南大学;2008年

8 刘超;论卡西尔符号论文化哲学的美学价值[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林早;对品牌神话效应的审美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10 孔莉;文学创作与审美发生机制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审美历时性发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57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257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e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