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诗经》与孔子美学

发布时间:2017-05-03 13:00

  本文关键词:《诗经》与孔子美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诗歌文化的先河,具有强大的感染力,直达人心,获得人情感上的共鸣,其艺术价值与思想价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艺术价值是为审美,思想价值是为内涵,《诗经》的审美内涵对孔子的美学思想影响深远,孔子重视《诗经》,治诗颇深,他对《诗经》做出了很多评价和探讨,他对《诗经》进行了删定整理,将其作为孔门诗教的文本教材,一方面希望弟子可以欣赏诗语言之美,另一方面也要求弟子通过对诗的学习,培养出完美的人格,实现“迩之事父,远之事君”的政治目的。可以说,《诗经》对孔子的审美思想形成影响很大,《诗经》为孔子的美学思想提供了一个形象、具体的文本载体,使之不再是空泛的、难以理解的纯理论。同时,孔子又以自己的方式对《诗经》的审美价值和思想价值做出了解读。 本文通过对《诗经》的孔子美学式的解读,希望能够更加明确和把握孔子的美学思想。而在明确和把握孔子的美学思想的同时,笔者试图说明孔子美学解读《诗经》的当代价值。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探讨了《诗经》的缘起、分类和思想内容。《诗经》始称《诗》,产生于先秦时代,是一部记录周人生活各方面的“百科全书”,《诗经》没有具体的作者,论及来源,认为是经由“献诗”“采诗”两种方式,由史官编订后献于统治者了解民情。有人认为当时的诗必然不是只有三百篇而已,今日之“诗三百”是经过孔子删定而成。诗经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所谓四始是指“风”、“大雅”“小雅”、“颂”的首诗篇;而六义则将《诗经》分为“风”、“雅”、“颂”、“赋、”“比”、“兴”六个部分;唐代孔颖达将六义又分为“三体三法”,即前三者为体裁,后三者是作法。《诗经》的思想内容涵盖范围很广,大体可分为怨刺诗、婚恋诗、征役诗、农事诗、颂诗五类。通过对《诗经》的探讨,使人们对《诗经》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 第二部分探讨了孔子美学的主要内容,从其美学思想的核心“仁”到其对艺术的作用兴观群怨的论述,从“里仁为美”到其对人格美的要求“尽善尽美”,对孔子美学主要内容的探讨能使人从宏观上把握孔子美学的内涵。 第三部分对《诗经》进行了孔子美学式的解读,包括以“仁礼”作为《诗经》审美的思想基础,诠释兴观群怨在《诗经》中的体现,从表现天人合一、人伦和谐的《诗经》篇章中理解孔子的和谐之美,再将《诗经》中对人格美的展现与孔子尽善尽美的思想相联系,通过这些论述,试图将《诗经》与孔子的美学思想做一个对接。 第四部分揭示以孔子美学角度解读《诗经》的当代价值,第一遵从“仁礼”的道德回归,第二能够使人关注现实人生,第三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范本,第四对人格美的塑造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诗经》 孔子美学 尽善尽美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207.22;B83-092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13
  • 绪论13-19
  • 0.1 选题意义及目的13-14
  • 0.2 研究现状之综述14-17
  • 0.2.1 典籍方面14-15
  • 0.2.2 当代专著15-16
  • 0.2.3 论文方面16-17
  • 0.3 相关概念之界定17-19
  • 0.3.1 孔子美学释义17-19
  • 第1章 讨论《诗经》的缘起、分类及思想内容19-28
  • 1.1 《诗经》的缘起19-24
  • 1.1.1 成诗时代及名称由来19-20
  • 1.1.2 采诗说与献诗说20-21
  • 1.1.3 孔子删诗说21-24
  • 1.2 《诗经》的分类——四始六义及三体三法24-25
  • 1.3 《诗经》的思想内容25-28
  • 第2章 孔子美学的主要内容28-34
  • 2.1 仁学与美学28
  • 2.2 兴观群怨说28-29
  • 2.3 中和之美29-33
  • 2.3.1 温柔敦厚29-30
  • 2.3.2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30-33
  • 2.4 孔子论美与善33-34
  • 第3章 《诗经》的孔子美学式解读34-49
  • 3.1 仁礼——《诗经》审美的思想基础34-35
  • 3.2 兴观群怨——《诗经》的社会作用35-40
  • 3.2.1 兴,感发意志之美35-37
  • 3.2.2 观,对现实人生的窥探37-38
  • 3.2.3 群,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伦理38-39
  • 3.2.4 怨,否定性情感的合理宣泄39-40
  • 3.3 和谐——《诗经》的主旋律40-44
  • 3.3.1 天人合一40-42
  • 3.3.2 人伦和谐42-44
  • 3.4 尽善尽美——《诗经》的人格审美导向44-49
  • 3.4.1 威仪之美,礼仪之善44-46
  • 3.4.2 谦谦君子,文质彬彬46-47
  • 3.4.3 尽善尽美,理想的人格审美47-49
  • 第4章 从孔子美学角度解读《诗经》的当代价值49-54
  • 4.1 遵从“仁礼”的道德回归49-50
  • 4.2 关注现实人生50-52
  • 4.3 反思人格美的塑造52-53
  • 4.4 构建和谐社会的范本53-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58
  • 致谢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长明;;浅谈美学与人的关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陈望衡;;《诗经》与儒家美学[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7期

3 刁生虎,陈志霞;《诗经》的审美意识——兼论其文化渊源与美学影响[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李文秋;;儒家审美的基石——孔子人格美学思想述要[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雒海宁;;“尽善”、“尽美”与“文质彬彬”——论孔子的美学思想[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王庆生;简论孔子“中和”美学思想[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2期

7 刘生良;孔子删诗说考辨及新证[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陈望衡;中国美学理论的觉醒——论孔子美学的意义[J];天津社会科学;1993年05期

9 王建疆;;儒家美学的内审美性质、特点及其当代意义[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毛宣国;王璐;;梁启超的《诗经》研究[J];云梦学刊;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薛晓萍;先秦儒家道德价值思想及其现代启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瞿娟;论《诗经》的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2 贾学鸿;从《诗经》的君子之乐到孔子的人生之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诗经》与孔子美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30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430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1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