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表情包的功能衍化及其艺术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5 08:42
  在当今新媒体环境下,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交流从以文字为主的状态跨入图像为先、文图并茂的数字化读图时代。随着网络社交平台的不断升级,上网条件的不断改善,网络图形编辑软件的日益普及,传统的文字形式的交流手段面临着数字化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变革,交流和表达、情感和娱乐在此种环境下进行了重新的构建和演绎,原本为网络聊天中文字语言附加功能的表情符号进行发展衍化,逐渐演变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多元网络信息表达的重要载体。随着移动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表情包成为了新媒体时代大众网络社交人际交流的复杂视觉语言,是互联网时代新兴的社会交往媒介形态、叙事手段,不仅担任了网络社交中传情达意,表达情感的重要角色;更是悄然介入了商业消费、文化宣传、社会治理、社会动员等领域,衍生出了各种涉及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的复杂功能,成为当下中国典型的网络文化现象,引起了主流社会媒体和学界的重视。网络表情包本质上是一种视觉图像艺术,有着新媒体艺术特有的图像生成模式和形式结构。表情包功能的非线性多向度演化与表情包艺术表现形态的多元化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网络新媒体艺术的社会文化功能的演化与艺术表现形态嬗变关系引起了笔者的关注...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文献研究现状
        1.2.2 国外文献研究现状
        1.2.3 应用现状综述
        1.2.4 研究现状小结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的目的
        1.4.2 研究的意义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1.7 论文组织结构
2 “表情包”的概述及艺术形态的分类
    2.1 “表情包”概述
        2.1.1 表情包的基本概念
        2.1.2 表情包的发展历程
    2.2 表情包艺术形态的分类
        2.2.1 按表现形式分类
        2.2.2 按表现内容分类
        2.2.3 按构图景别分类
        2.2.4 按表现手法分类
        2.2.5 按制作方法分类
    2.3 表情包功能及艺术形态的多元化发展
3 表情包社会功能多向度演化的三个阶段
    3.1 诞生期——网络人际交往中辅助文字表情达意阶段
        3.1.1 言外情绪与心理状态的直观传递
        3.1.2 创立情感语境
    3.2 衍生期——网络社会交往中的功能拓展阶段
        3.2.1 网络娱戏表达
        3.2.2 图像叙事
    3.3 复合期——多元化功能齐聚的迸发阶段
        3.3.1 商业推广宣传
        3.3.2 文化传播与再创造
        3.3.3 社会舆情反映与社会动员
    3.4 小结
4 表情包的艺术特征分析
    4.1 表情包艺术的后现代性特征解析
        4.1.1 表情包表现内容的后现代性
        4.1.2 表情包叙事手法的后现代性
        4.1.3 表情包视觉语言的后现代性
    4.2 表情包艺术的衍变特征
        4.2.1 艺术表现形态日益多元化
        4.2.2 艺术表现手法日趋程式化
        4.2.3 艺术表现内容愈加象征化
        4.2.4 艺术创作生产越加草根化
5 表情包功能衍化与艺术形态衍变的互动关系
    5.1 表情包的功能衍化决定其艺术形态
        5.1.1 表情包功能决定其表现形式
        5.1.2 表情包功能决定其表现内容
    5.2 表情包的形态衍变追随其功能
    5.3 功能与艺术形态的对立统一关系
        5.3.1 功能与形态的统一
        5.3.2 功能与形态的对立
6 表情包独特艺术表现形态形成的影响因素
    6.1 受众需求因素:大众社交内容的心理诉求
    6.2 功能演化因素:功能多样化的促进
    6.3 审美语境因素:当代审美现代性语境的影响
    6.4 数字技术因素:互联网技术的推动
7 研究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穷奇神话意象的当下游戏诠释研究[J]. 刘卫红,陈明言.  民族艺术研究. 2017(02)
[2]口袋妖怪:新媒体与艺术形态的变革[J]. 黄鸣奋.  文艺争鸣. 2016(11)
[3]网络表情包的流行与话语空间的转向[J]. 郑满宁.  编辑之友. 2016(08)
[4]声浪中的娱乐:近代广播的兴盛与娱乐形态的嬗变[J]. 龙伟.  文艺研究. 2015(07)
[5]视觉叙事中的图像建构与传播[J]. 狄野.  装饰. 2015(02)
[6]网络聊天的后现代性及其分析[J]. 陈敏.  北京青年研究. 2015(01)
[7]表情·情绪·情节: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与演变[J]. 赵爽英,尧望.  新闻界. 2013(20)
[8]媒介的视觉隐喻——新媒体拼贴动画探析[J]. 李四达.  艺术设计研究. 2012(S1)
[9]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表情符号初探[J]. 余光武,秦云.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1(01)
[10]反讽:表意形式的演化与新生[J]. 赵毅衡.  文艺研究. 2011(01)

硕士论文
[1]微电影的后现代特征及价值观[D]. 吴向毅.浙江师范大学 2013
[2]中国共产党社会舆情机制研究[D]. 刘保位.中共中央党校 2006



本文编号:37262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7262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2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