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冯友兰的美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9 00:12

  本文关键词:冯友兰的美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冯友兰的诗学思想包含哲学认识,他对“诗”的体认与对“道”的深刻见解不无关系,冯友兰的美学思想可以追溯到他的哲学的宇宙观、人生观,从而构建起他自己的美学思想体系甚至中国独具特色的美学思想体系,彰显哲学美、人生的艺术化和人文精神。因此,本文对冯友兰本体论美学思想的研究从其哲学的思想基础出发,逐步深入。冯友兰的关于“本然艺术”和“进于道的诗”的思想至今仍能引起我们的思考。冯友兰的“人生境界”理论受到学界的关注,不管是从哲学还是人生的视角探讨,“人生境界”中的“天地境界”在极大的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审美境界的写照,有着诸多可供研究和借鉴的地方。冯友兰对现实人生是持一种积极肯定态度的,他主张在“一般人的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觉解程度,深刻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平常所谓“天人之际”、“内圣外王之道”即是人们所要追求达到的天人合一境界——极高明而道中庸,对世界有一种透彻的顿悟。面对二十世纪的西方文化的强势涌入,一些知识分子放弃了自己传统文化的立场,而作为现代新儒家之一的冯友兰却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诚挚热情,毅然坚守中国文化的主战场,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精神价值,创立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新理学理论体系,尝试儒学的现代转向,进行着中西文化的对话,实现两种文化的融合。而这得益于冯友兰对负的方法的强调。冯友兰要构建一个完整的形上学体系,关键在于方法的选择,他重视西方逻辑实证主义的策略,认为要从正的方法开始,而终于负的方法,使非理性的认识成为可能,最后达于哲学的顶点。负的方法是一种审美直觉,体现心斋之心,更是文化民族性的体现。
【关键词】:冯友兰 美学 形上学诗 境界 负的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3-0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10
  • 一、冯友兰概述6
  • 二、选题意义6-7
  • 三、研究综述7-9
  • 四、研究方法和思路9-10
  • 第一章:冯友兰的本体论美学10-19
  • 一、真际与实际的哲学基础10-12
  • 二、艺术的本然样子12-15
  • 三、形上学诗的美学意蕴15-19
  • 第二章:冯友兰的人生美学19-30
  • 一、“境”的美学维度20-24
  • 二、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24-26
  • 三、实践成就艺术人生26-29
  • 四、风流的人格美29-30
  • 第三章:冯友兰的方法论美学30-42
  • 一、“负的方法”与直觉表现31-36
  • 二、“负的方法”与“心斋”之心36-39
  • 三、“负的方法”与文化的民族性39-42
  • 结语42-44
  • 参考文献44-47
  • 在校发表论文清单47-48
  • 后记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海英,聂明玉;冯友兰文化观的形上学内核——“别共殊”[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陈江风;;沿着冯友兰的道路走下去——在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上的演讲[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徐仪明;;冯友兰论情感在哲学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州学刊;2008年02期

4 王粤;;《冯友兰先生年谱长编》编辑手记[J];出版参考;2010年28期

5 王仁宇;;“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暨冯友兰诞辰115周年逝世20周年纪念会”综述[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陈义成;向冯友兰先生请教(读者来信)[J];哲学研究;1963年04期

7 李志强;;冯友兰“追求自强”的中西文化观[J];兰台世界;2013年34期

8 杨敬东;;精彩的“冯友兰晚年”[J];健康管理;2013年01期

9 郁有学;试论冯友兰的思想历程[J];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02期

10 高秀昌;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冯友兰先生晚年的哲学观[J];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仲德;;关于冯友兰的思想转变[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2 田文军;;冯友兰文化观刍议[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3 陈来;;有情与无情——冯友兰论情感[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周锡山;;论冯友兰哲学中的美学思想[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余敦康;;冯友兰先生关于传统与现代化的思考[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蔡仲德;;再论关于冯友兰思想历程的几个问题——答刘奔、郁有学先生[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王鉴平;;跨越中西文化的鸿沟——冯友兰三四十年代哲学的一点分析[A];时代与思潮(3)——中西文化交汇[C];1990年

8 羊涤生;;“承百代之流,而合乎当今之变”——冯友兰先生究竟属于哪一家[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9 蔡仲德;;论教育家冯友兰[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李全德;;冯友兰的哲学观[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张春海 通讯员李丹婕;重扬冯友兰学术与教育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冯友兰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N];光明日报;2005年

3 甑难;冯友兰学术研究会成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4 钱耕森;冯友兰两度访问印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5 宗璞;漫记西南联大和冯友兰先生[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李林荣;总有浮云遮望眼[N];文艺报;2010年

7 记者 陈洁;作为教育家的冯友兰开始引起学界重视[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张毅攀 上海社会科学院;冯友兰先生“人生四境界”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召开[N];光明日报;2000年

10 张海晏;冯友兰的“变”与侯外庐的“不变”[N];中华读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芳恒;冯友兰社会文化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2 何军民;冯友兰新理学体系的历史哲学[D];安徽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胜国;冯友兰中西文化观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飞宇;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新探[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宁;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冒艳妮;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之伦理价值探析[D];东南大学;2015年

5 陈璞;冯友兰的美学思想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6 胡燕云;论冯友兰生死观[D];南昌大学;2008年

7 张小卫;冯友兰生死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董龙昌;冯友兰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颖;冯友兰伦理思想探析[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10 赵永君;冯友兰的哲性诗学[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冯友兰的美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74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774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6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