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淮南子》美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8 02:09

  本文关键词:《淮南子》美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文以《淮南子》一书的美学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依据天人合一“四象”理论,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淮南子》天人合一的美学特点。全书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对《淮南子》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对其美学研究成果进行了整体梳理,对上世纪80年代以来《淮南子》的美学研究做了总结,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拓展其美学研究的范围,为从天人合一的美学角度研究《淮南子》的美学思想做必要准备。 第二章总体概述了《淮南子》的天人关系。《淮南子》以融洽百家天人之学的博大审美情怀,吸收了诸子百家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构筑了一个有活力、有生命、有道德、有秩序的美学世界,展现了汉朝以“大”为美的审美理想和社会风尚。 第三章阐述了《淮南子》物象层面的流观合化之美。《淮南子》结合阴阳观念,继承并发展了前人的“精气说”,在自然界中探索美的本源,把美看作天地间阴阳交互、精气运行流变的产物,气贯万物,天人交感,万物共生共荣,构建了一个生生不息的自然世界,体现出追求自然之大美的审美理想。 第四章分析了《淮南子》身象层面的全性合生之美。人的生命结构循天而定,依从天道的法则养生,就可以延长生命以至修炼成仙,而这一生命美学的最高追求就是“全性保真”,体现出追求生命之大美的审美理想。 第五章论述了《淮南子》性象层面的明德合圣之美。不仅圣人在人性的层面上可臻达圣境,凡俗的个体也可通过圣人的感化而达到人格精神的高远超拔。音乐的表达最接近圣境,能很好的起到感化民众的功效。向圣境的攀升体现出追求人性之大美的审美理想。 第六章介绍了《淮南子》事象层面的节文合序之美。人间政事依天道而行,明堂之制、日常生活的规范皆是遵从天道的法则制定,社会秩序具有了自然般的节律性,成为展现在人间的天象,体现出追求人世之大美的审美理想。
【关键词】:《淮南子》 天人合一 美学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83-09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0
  • 第1章 研究成果及存在问题10-15
  • 1.1 《淮南子》总体研究成果10-11
  • 1.2 《淮南子》美学研究成果11-15
  • 第2章 《淮南子》的审美中心——天人关系15-23
  • 2.1 吸收百家 天人之学15-17
  • 2.2 思维模式 天人感应17-19
  • 2.2.1 天人关系 贯穿全书17
  • 2.2.2 天人交感 "物类相动"17-19
  • 2.3 《淮南子》中的"四象"之美19-21
  • 2.4 《淮南子》的美学理想——"大美"21-23
  • 第3章 流观合化之美23-29
  • 3.1 道生万物 "群美萌生"23-24
  • 3.2 "宇宙生气" 合化生美24-27
  • 3.2.1 阴阳交互 众美衍生24-26
  • 3.2.2 "精气为人" 合于天道26-27
  • 3.3 自然之大美27-29
  • 第4章 全性合生之美29-34
  • 4.1 天人相应 生命同构29-30
  • 4.2 从道养生以求眉寿30-31
  • 4.3 养生之法"全性保真"31-32
  • 4.4 飘逸仙美自在逍遥32-33
  • 4.5 生命之大美33-34
  • 第5章 明德合圣之美34-41
  • 5.1 天人合德 臻达圣美34-35
  • 5.2 "德形于内" 诚美化人35-37
  • 5.3 乐源于道 乐教之美37-39
  • 5.3.1 嗜欲乱人性37-38
  • 5.3.2 "合气而为音"38
  • 5.3.3 乐教以成德38-39
  • 5.4 人性之大美39-41
  • 第6章 节文合序之美41-46
  • 6.1 礼之源起 "为之节文"41-42
  • 6.2 礼文之美 天人合序42-45
  • 6.2.1 礼之律美42-44
  • 6.2.2 明堂之制44-45
  • 6.3 人世之大美45-46
  • 参考文献46-49
  • 致谢49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尹玉珊;汉魏子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文君;《淮南子》生态美学智慧探微[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淮南子》美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21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4921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d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