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与审美风尚的变迁

发布时间:2017-06-30 23:15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与审美风尚的变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审美文化研究在中国美学界的持续深入,学界对古典美学史的研究也正在经历着审美文化的转向,本文以此种转向为契机,试图以选官制度与审美风尚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契入点,梳理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产生和演变过程中的一些异质因子。这种考察方法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推动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研究: 第一,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不同于以往或以物质文化形态为主描述审美文化的物态演变史,或以精神文化形态为主描述审美文化的思想演变史,而是从制度文化形态的演变与审美风尚变迁之间的关系入手,考察中国古代审美文化变迁的源生态。本文认为:古代官员不仅代表皇权行使地方管辖权,还承担着传播文化、顺导民俗、宣扬风化的使命。历代选官制度都十分重视人才选拔对社会价值取向的重要意义,因此,古代选官制度除了能够满足选拔管理人才的需要以外,还承担着主导社会价值取向的作用,作为社会文化系统一分子的古代审美文化的演变,就与选官制度的变化有了密切关系。其次,自汉代以来的选官制度打破了世袭制状态下的相对封闭的社会流动,它在广义上促成了一个集学者、官僚、文人为一体的士大夫阶层,他们处于官民之间,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和民间文化交流的平台。士大夫阶层也是民间文化与官方主流文化之间沟通交流的载体,他们是古代传统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审美文化发展变迁的主要载体。再次,随着考试制度的实行,注重德行合一的荐举制度逐渐为注重公平选拔的考试制度所代替,以笔试为主的考试制度在全社会重文意识的逐渐提升下使得以文取人的倾向日益明显,汉语的声韵美与形体结构之美在考试制度中得以体现,表现在艺术样式上就是文学与书法,它们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艺术门类,所以,选官制度也与古代艺术体裁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极大关系。综上而言,从选官制度与审美风尚变迁的角度研究古代审美文化的变迁史,是可行的。 第二,本文注重整体的历史把握,对本论题研究中的一些争议较大的问题如选官制度与审美风尚能否建立研究关系的问题、唐代诗赋取士与唐诗繁荣之间的关系问题、元代以曲取士的问题,以及明代以八股取士的历史评价问题等等提出新的看法,给它们合理定位。本文以为,过分要求美学学科的独立性及审美意识的独立性使得我们将更多的目光集中于审美文化自身的演变,忽略了研究中国古代审美文化应该考虑的外在因子,从制度文化形态的演变梳理审美风尚变迁的历史,将更有助于我们将目光落实到古代审美风尚及其演变的民族特色。在对它们
【关键词】:选官制度 审美风尚 互动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07;B83-092
【目录】:
  • 中文摘要5-9
  • ABSTRACT9-12
  • 导论12-25
  • 一 本论题的研究意义12-21
  • (一) 古代选官制度与社会意识的变迁12-15
  • (二) 选官制度与文人群体的形成15-17
  • (三) 考试制度的实施与艺术体裁的兴盛17-19
  • (四) 选官制度与各时代审美趣味的形成19-21
  • 二 本论题的学术研究现状21-24
  • 三 本论题的立足点与研究方法24-25
  • 第一章 汉代察举制下的审美选择25-64
  • 第一节 汉初选官的不成熟与质朴的审美风尚26-36
  • 一 由尚武到尚德--汉初选官标准的演变26-29
  • 二 尚武的社会风气29-31
  • 三 感性的膨胀与粗朴、野性的汉初审美文化31-36
  • 第二节 从多元并兴到儒术独尊以及审美价值观的变化36-53
  • 一 选官途径的多元化与文武并兴大文化格局的出现36-43
  • 二 察举制的确立与儒雅彬彬的社会风貌43-53
  • 第三节 汉末选举新变与审美意识的兴起53-64
  • 一 "以文取人"观念的形成53-56
  • 二 人物品藻与"清"的审美标准的形成56-59
  • 三 鸿都门学以才艺取人与汉末审美风气之兴盛59-64
  • 第二章 魏晋选官制度与审美风尚的变迁64-93
  • 第一节 九品中正制与魏晋玄谈思潮64-77
  • 一 选举观念上德才标准的分离与审美主体意识的提升64-68
  • 二 九品中正制度与魏晋的人物品藻68-72
  • 三 九品中正制度对魏晋玄学思潮形成的保障作用72-77
  • 第二节 察举制的演变与举世重文风气之形成77-85
  • 一 魏晋六朝时期察举制度的基本状况77-79
  • 二 秀孝二科的分离与南朝尚文守艺世风之关系79-85
  • 第三节 北朝选官制度与由尚武至尚文的审美转向85-93
  • 一 北朝武功集团控制之下的社会审美意识85-87
  • 二 北朝察举制度下的审美风貌87-93
  • 第三章 隋唐选官制度与审美风尚的变迁93-130
  • 第一节 隋代的选官变化与南北文化的趋于合流93-99
  • 一 隋代选官的基本形式93-95
  • 二 隋代选官与南北审美风尚的合流倾向95-99
  • 第二节 唐初:从武功质实到文学兴盛99-110
  • 一 唐代科举之基本形势99-101
  • 二 从经术到文学--高祖与太宗时期101-106
  • 三 以文学为尚--高宗武后中宗时期106-110
  • 第三节 诗赋取士观念的确立与盛唐气象的形成110-118
  • 一 盛唐选官的多途并举方针与勇于进取的时代精神110-113
  • 二 诗赋取士标准的确立与诗国高潮时代的来临113-118
  • 第四节 中晚唐的科举制度与审美文化的复古倾向118-130
  • 一 中唐时期的经义与策文取士与审美新变118-124
  • 二 科举影响的扩大与通俗文学的兴盛124-127
  • 三 唐代三史科的设立与晚唐咏史诗的兴盛127-130
  • 第四章 宋元科举制的定型与审美风尚的变迁130-153
  • 第一节 宋初科举政策与宋代审美文化的定型130-137
  • 一 宋初科举制度的基本特点130-132
  • 二 宋初科举与西昆体的盛行132-134
  • 三 词的兴盛与科举不以词取士的原因--从柳永的经历说起134-137
  • 第二节 科举改革与诗文革新运动137-145
  • 一 科举改革的基本面貌与录取标准的主要变化137-139
  • 二 科举改革下的宋代审美新变139-145
  • 第三节 元代科举不兴与尚俗的审美风尚145-153
  • 一 元代科举不兴的整体面貌与通俗文学的兴盛145-149
  • 二 "以曲取士"的可能性149-153
  • 第五章 明清科举制度与审美风尚的变迁153-170
  • 第一节 明代科举与审美文化变迁之间的关系153-162
  • 一 明代前期科举取士的基本特点与诗文不兴的局面153-158
  • 二 八股取士与中晚明审美风尚的新变化158-162
  • 第二节 清代科举与审美文化162-170
  • 一 尚典雅的清代审美文化与八股取士"清真雅正"的衡文标准162-165
  • 二 清代科举的特点与审美文化之复归165-170
  • 余论 科举的结束与审美思潮的近代转型170-174
  • 参考文献174-179
  • 致谢179-180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180-181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18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文放;何为美学史?——从审美文化研究反观美学史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1997年02期

2 许慈晖,吴小洪;“元以曲取士”众家说考辨[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3 党圣元;魏晋名理学与六朝审美主体精神[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刘丁豪;汉代官吏群体的儒学化及其对汉代社会的影响[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张灵聪;论汉代艺术气象及其成因[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6 赵沛;汉代儒学入仕到门阀垄断[J];甘肃社会科学;1999年03期

7 宁映霞;试论魏晋南朝选官重才渐胜于重德[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8 陈琳国;;两晋九品中正制与选官制度[J];历史研究;1987年03期

9 罗新本;;两晋南朝的秀才、孝廉察举[J];历史研究;1987年03期

10 任爽;;科举制度与盛唐知识阶层的命运[J];历史研究;1989年04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与审美风尚的变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38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5038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6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