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微时代的文化政治与美学之维——历史理性面临的新选择

发布时间:2017-07-17 05:14

  本文关键词:微时代的文化政治与美学之维——历史理性面临的新选择


  更多相关文章: 历史理性 孔夫子 马克思 新主体 微审美


【摘要】:科技以信息传媒革命给社会带来的透明度与自主性强化了民众包括话语权在内的民主维权意识,后启蒙作为一种微时代之文化政治豁然开朗。这是历史理性的新选择——工具理性与人文理性相谐,人们在良知策动下追求真理、实现正义的奋进之程,在历代启蒙的迷失与期待中不断克服自身非理性状况,审美文化在其间始终是官营、私营文化产业收编与反收编的拉锯战场。存盘于思想库中的原创马克思学说精粹——"告别暴力革命"、"资本之自身否定"及人类共同价值自由、平等、博爱之实现作为历史出口,必在"大数据"中失忆的"洞穴"重新焕发启蒙之光,导引世界变革。后启蒙不再是少数精英的事,不断延展着"新器官"的"微民(‘白痴的一代’)"正长成重构公民社会之公共理性与新的社会契约之"巨人"。还原被颠倒之中国古代伟大启蒙思想传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是要驱除蒙昧,把被剥夺的思想自由和话语权归还于民。新人类之主体将沿着这一自由之路从"无革命有暴力"步入"无暴力"之"大革命"。这正是后启蒙有别于以往历次启蒙以暴力革命作为后果之彻底革命性。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关键词】历史理性 孔夫子 马克思 新主体 微审美
【基金】: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重大研究项目“微文化与当下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研究”(ICS-2014-A-0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3-092
【正文快照】: 启蒙是个陈旧的话题,其不断在新的文化政治语境被言说,是因为人类历史上光明与黑暗、蒙昧与启蒙总是交替出现,没有永久的光明,也没有亘古不变的黑暗。中国古代与“天地鸿蒙”说相对的是“文明以止,人文也”。回顾柏拉图的“洞穴”说:被捆绑在一个没有尽头的洞穴之中的人们,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金岱;;文化建构主义与再启蒙[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2 王治河;;第二次启蒙呼唤一种有根的后现代乡村文明[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 王伟光;[N];人民日报;201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浩斌;;现代化与现代化理论的全球化逻辑[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吴奕,

本文编号:5521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5521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4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