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康德美学存在论解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发布时间:2017-07-29 12:16

  本文关键词:论康德美学存在论解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更多相关文章: 康德美学 自然 海德格尔 存在论


【摘要】:《判断力批判》中的自然问题(即审美判断力部分对自然美的推重和自然有机体在目的论判断力批判中的导向作用)使我们关注于对自然概念的反思,而自然的源始概念与存在的概念是同义的。海德格尔从其存在学说出发对康德的思想进行过深入地研究,这为康德美学的存在论解读提供了理论支撑。在康德的美学思考中,主导线索是他以主体性形而上学的方式对存在(即自然)的思考,支配着他的美学运思的是"存在的闪耀为美",即自然(的涌现)为美。这种理解为《判断力批判》中的自然问题、康德美学、《判断力批判》、康德哲学的系统性都带来新的理解,也给当代的环境和生存问题、为中国古典美学的相关命题带来一定的理论参考。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康德美学 自然 海德格尔 存在论
【分类号】:B83-095
【正文快照】: 在西方美学史上康德始终是一个无法绕过的话题。斯克鲁顿说:“自柏拉图以后,没有任何一位哲学家像康德那样在哲学中赋予审美体验以中心地位。康德的前人也没有像康德那样意识到,没有审美理论的形而上学和伦理学是不完整的。”①从康德及其著作对美学思想产生的重大影响来看,“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宝云;卢衍鹏;;生存的艰难与平凡的伟大——简评傅恒的长篇小说《天地平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陈义平;论康德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李洵,陈徽;康德的普世伦理之善恶概念[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4 张能为;伽达默尔“第三次启蒙”与现代科学化时代[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5 李昭昊;墨翟和平观的哲学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陈义平;权利与法治:康德法哲学的二维视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7 胡万年;“大自然的智慧”——解读康德《实用人类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8 刘克;;汉代画像石中的佛教环境生存智慧[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9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10 赵光旭;;诠释学与华滋华斯的“化身”诗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王燕;;当代詈语的嬗变[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文化精神[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军;;试论公民权与人权的差别[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7 万俊人;;政治如何进入哲学[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8 王帅;;比较孔子的“忧”与海德格尔的“忧”及在教育上的现实意义[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朱军;;网络和家乡——网络时代的存在论浅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10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6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波;“第三代”诗歌论[D];南开大学;2010年

8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赵双阁;政治文明视阈下舆论监督法治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应全;;如何重读康德?——评邓晓芒《康德哲学诸问题》[J];文艺研究;2008年01期

2 胡友峰;;自然与自由和谐论——一个被遮蔽了的康德美学主题[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肖双荣;;海德格尔的艺术之思[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4 戴海青;;存在与自然[J];社科纵横;2007年03期

5 陈嘉映;;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J];现代哲学;2006年05期

6 胡继华;;海德格尔、德里达论哲学与诗[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7 许斗斗;试论海德格尔的后期思想[J];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8 吴学国;“烦”的释义学与早期海德格尔的实践理论[J];南京社会科学;1999年08期

9 陈家琪;旁听“海德格尔案件”[J];开放时代;2000年09期

10 彭荆风;前九张饼都白吃了[J];文学自由谈;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会平;;论海德格尔对人类生存命运的关注[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李菁;;虫洞?——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旅[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余在海;;技术的本质与时代的命运——海德格尔《技术的追问》的解读[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4 蓝旭;;入世的执着与超越——海德格尔与李白[A];中国李白研究(1997年集)[C];1997年

5 王建军;;近、现代西方哲学中的“自恋情结”及其克服[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赵敦华;;《约翰福音》与海德格尔的真理观[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朱海斌;;论海德格尔对康德存在论题的现象学分析[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张汝伦;;关于海德格尔的两个批评[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9 俞吾金;;海德格尔的“本体论差异”理论及其启示(发言提纲)[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王德峰;;海德格尔与马克思:在历史之思中相遇——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论境域[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嘉(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孙利天;哲学:思想的移居(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俞吾金;作为假问题的“哲学的终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洪兆惠;走进那片秋天的林[N];辽宁日报;2007年

5 清华大学教授 肖鹰;我们带汉语回家[N];社会科学报;2005年

6 李雪涛(北京外国语大学);知识分子与权力的世纪之谜[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7 任昕;海德格尔与现代性后现代性诗学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8 祝勇;海德格尔与纳粹主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9 刘军(编辑);海德格尔与解构的政治学[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10 祝勇;海德格尔与纳粹主义[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华;思与诗的对话[D];四川大学;2004年

2 赵周宽;后形而上学与美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4 赵异;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实践与认识关系思想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曹万成;海德格尔前期此在观与马克思人学思想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陈治国;形而上学的远与近[D];山东大学;2011年

7 朱耀平;海德格尔与现象学的本体论转向[D];复旦大学;2003年

8 孙冠臣;海德格尔的康德解释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王昌树;海德格尔生存论美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黄伟;返回艺术的生存之源[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红;海德格尔的诗学思想[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董志刚;诗的的复兴——海德格尔诗学述评[D];安徽大学;2002年

3 郭德君;跨越时空的对话——老庄和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之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4 徐瑾琪;试论本真的存在[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伍世文;海德格尔的诗性拯救[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郭燕;论海德格尔科学哲学思想[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陈迎年;海德格尔存在论差异中的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姚要武;庄子与海德格尔美学思想比较[D];安徽大学;2002年

9 徐振轩;海德格尔存在论技术观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10 王星星;技术之追思[D];山西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5891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5891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a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