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城市美学四论

发布时间:2017-08-02 19:20

  本文关键词:城市美学四论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美学 自然 个性 文化 美育


【摘要】: 城市美学是近年来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使城市问题越来越突出,关注城市成为必然的现实选择;另一方面也是基于美学自身发展的要求,中国现代美学体系缺少现代城市美的研究是不完整的,因为城市是今后和未来人类工作、生活、休闲的主要场所,现代美学体系也必然要关注城市美的问题。城市美学的研究对我们认识城市、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审美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审美现象,影响城市审美的要素也非常多。本文将通过四个要素的分析来展开城市美学的研究,这也将构成本文的主要内容。这四个要素是:城市与自然、城市与文化、城市与个性、城市与美育,本文将通过探讨这四个问题,形成关于城市审美的基本看法。 第一章主要讨论城市与自然的关系。人们如何看待身处其中的自然环境,也将影响到人们如何看待城市,尤其是自然审美观念,对城市审美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古代有丰富的自然审美经验,这是古人对自身与环境关系的看法,特别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象天法地的观点以及风水理论深刻揭示出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这对我们思考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有重要启发意义。在西方生态意识凸显的现代社会,城市的自然生态问题成为人们评价城市的重要指标。生态思想的不断发展为我们思考城市中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理论武器。不管是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还是西方的生态学,深一层来看它们共同的特点都是在或隐或显地追求一种人、自然、城市相互之间和谐共处的生存状态。 第二章主要是探讨城市与文化的关系。如今,大众文化已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文化的审美特质对城市生活样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它组织了城市生活。由于大众文化的影响,城市越来越倾向于被审美地建构。研究城市美不能不关注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是城市美的重要表现之一。城市文化空间建构了大众的日常生活,大众在对文化空间的体验、消费、教育过程中感受着城市美。因此,当我们谈及城市美学时,城市文化是一个不容忽略的重要话题。 第三章主要是分析城市与个性的问题。一般来说,个性是差异的表现,也是城市文化的延伸。有个性的城市往往也是有吸引力的城市。城市个性既有先天的基础也是后天努力塑造的结果。我们可以从这样四个方面来塑造城市个性,即个性结合自然环境,个性结合历史文化,个性结合功能,个性结合时代。西方的每一次城市更新运动都让城市重新焕发出生机,每一次更新运动也是在追求不同的城市个性。因此,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城市更新的方式创造出充满个性的城市。 第四章主要是研究城市与美育的问题。从历史上的城市理想中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对城市审美的追求。这种城市理想带有审美性质,因此可作为城市美育的重要内容。城市美育的途径和方法也值得关注,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到美育的效果。那么,参与型和认知型可以结合起来作为城市美育的重要内容。另外,由于城市审美主体类型不同,因此对不同的主体要采用不同的美育方法。鉴于目前对城市美的认识不足,发展一种类似艺术批评的城市批评是必要而且是可能的。 从以上四个方面来分析有关城市美的问题,将使我们认识到城市美的丰富性与复杂性。需要强调的是,在城市美学的问题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具有基础意义。这不仅是因为城市建基于自然,还因为人类最初的意识、观念也是在与自然的交流中产生出来的。说到底,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关于自然的审美观是我们研究城市美学的一个前提条件,抛开这一点来谈论城市美学极容易走入误区。本文的研究将不仅推动城市美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还将有助于我们建设一个宜居、宜游的城市,一个美丽和谐的家园。
【关键词】:城市美学 自然 个性 文化 美育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83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绪论 审美的城市8-11
  • 第一章 城市与自然11-22
  • 一、中国古代自然审美观与古代建筑12-14
  • 二、中国古代风水理论与城市审美14-17
  • 三、西方的自然审美观及生态伦理学17-22
  • 第二章 城市与文化22-34
  • 一、大众文化与城市文化23-24
  • 二、大众文化与城市生活方式24-29
  • 三、城市文化空间与城市审美29-34
  • 第三章 城市与个性34-42
  • 一、个性结合自然环境35-37
  • 二、个性结合历史文化37-38
  • 三、个性结合城市功能38-39
  • 四、个性结合时代氛围39-42
  • 第四章 城市与美育42-50
  • 一、走向生态和谐城市43-44
  • 二、城市美育的途径44-46
  • 三、城市美育的主体46-50
  • 结语50-52
  • 参考文献52-55
  • 后记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清;自然环境:历史制约与制约历史[J];晋阳学刊;1985年02期

2 张立明;笙为什么爱掉簧[J];中国音乐;1989年03期

3 涂晓原;博物馆与社区文化环境的关系[J];中国博物馆;1990年04期

4 胡浩泉,唐雅芝;续修市县志应设《自然环境》篇[J];中国地方志;2001年Z1期

5 刘锋杰;审“城市”之美:中国美学研究的新支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郜峰;城市美学丛谈[J];社会科学;1996年11期

7 陈效卫;自然环境与现代战争[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8 李永新,莫树敏;城市单元之间的对话:城市美学的一个重要原则[J];城市问题;1998年06期

9 詹跃华;;续志自然环境编写浅识[J];江苏地方志;2008年04期

10 ;浅议志书自然环境编的记述[J];中国地方志;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建业;潘强;;浅析建筑与人文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以济源市旧街道改造为例[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军;王江萍;徐轩轩;;规划中的功能秩序与自然生态环境[A];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年

3 杨芷英;;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时代课题:精神绿色——兼论人与自然环境之和谐[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曾小月;;生态批评视野中的狄更斯小说研究[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董雪峰;张鹏举;白丽燕;白雪;;浅析内蒙古藏传佛教寺庙选址[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民族建筑(文物)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文件[C];2008年

6 吴良镛;;寻找失去的东方城市设计传统——从一幅古地图所展示的中国城市设计艺术谈起[A];建筑史论文集(第12辑)[C];2000年

7 罗成德;罗利群;;四川的自然灾害与可持续发展[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8 曾洪立;;与“自然”融合——秀起堂VS落水山庄[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钟宁;;公路景观设计应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A];中国公路学会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林;寇贵德;;神东矿区生态保护技术措施[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演讲人 於贤德;笑的奥秘[N];光明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兰勇 张飞;碧海蓝天:映射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N];广安日报;2008年

3 深圳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 国世平;论自然环境对消费的影响[N];消费日报;2004年

4 香港东区环保促进会主席 蔡世传;保护好我们的自然环境[N];人民政协报;2006年

5 见习记者 潘欣信;呼唤美丽城市[N];美术报;2001年

6 李佳;建筑艺术与自然环境分秒同步[N];中华建筑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邓娟 实习生 黄庆梅;打造森林绵阳 大力改善自然环境[N];绵阳日报;2009年

8 鸡西市环保局;改善自然环境 保障妇女儿童健康[N];鸡西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文桦;请善待积淀5千年文明的沃土[N];中国花卉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王全力;实现大道与自然环境相和谐 保质量 保安全 保进度[N];青岛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军;中国古都建设与自然的变迁[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0年

2 史本恒;胶东半岛中全新世人类对环境的文化适应[D];山东大学;2009年

3 蔡林沁;基于Agent的煤矿智能虚拟环境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4 刘洪亮;天津市水体中主要病原生物分布规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滕云;十八世纪中国古典园林与欧洲古典园林比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6 李哲;生态城市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应用性前景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张敏;自然环境变迁与北魏的兴衰[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8 杨文臣;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王军;中国古都建设与自然的变迁——长安、洛阳的兴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10 范小华;三峡库区河岸带复合生态系统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林;城市美学四论[D];西南大学;2009年

2 王洁宁;生态园林城市解析[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3 赵擎昊;论环境美学与当代人的生存境遇[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4 李剑锋;人文基点下的建筑技术美学初探[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5 张毅;高层建筑与地域环境的和谐共生[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6 张雷捚;因地制宜、构建和谐的生态人居环境[D];江南大学;2007年

7 赵茜;博物馆建筑创作中地域因素的导入手法[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陈姗姗;论罗斯金自然观和文化观的相互融合关系[D];浙江大学;2010年

9 李进;国际直接投资与自然环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10 卢正懋;度假酒店在环境空间之特性探讨[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108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6108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5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