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中国古代美学中的“观”

发布时间:2017-08-03 13:07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美学中的“观”


  更多相关文章: 流观 游观 以物观物 艺术生态学 现代意义


【摘要】:古代中国人的“观”作为一个具有视觉意义的概念,历经漫长的演进过程,从对自然万物、人间世象的观察和思考,逐渐延伸到对审美体验和诗性智慧的描述中,并随着不同时期不同价值观念的引导不断生发其美学意义。由此,一个具有生存论内涵的哲学概念逐渐演变为一个饱含中国传统诗性智慧的审美概念,并从一种人生哲学逐渐演变为一种颇具体系性的艺术理论。“观”成为中国美学中贯穿审美发生论、审美生成论诸论域的重要范畴,“观”论也成为涉及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和艺术理论等不同学科领域的重要理论形态。中国古代审美“观”论体系具有多向展开的理论特征。这其中,“流观”意味着审美视域的打开;“游观”是“身”旅和“心”旅的结合;“心观”表征着审美中自我意识的张扬;“以物观物”则是中国式审美观照的极至。由“流观”论、“游观”论和“以物观物”论等构成的中国古代美学“观”论体系包含极深刻的生态美学智慧,它不仅有助于我们考察古代中国人的时空观、自然观、生命观特征,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领悟古代中国人在“天—人—地”生存网络中的谛视方式,以及在这一谛视方式主宰下古代中国人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安顿自我生命等重要理论问题。这些生态美学智慧中的合理成份,可以为当今艺术生态学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流观 游观 以物观物 艺术生态学 现代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83-09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第一章 中国古代美学“观”论的本源性考察9-18
  • 第一节 古代中国人的空间观10-12
  • 第二节 古代中国人的自然观12-15
  • 第三节 古代中国人的生命观15-18
  • 第二章 中国古代美学“观”论体系的多向展开18-45
  • 第一节 “流观”──审美视域的打开18-28
  • 1、“仰观”与“俯察”──节奏感视界动作的形成及其审美意义21-22
  • 2、“身容”、“目触”、“意游”──“流观”的复合生理构成及其美学意义22-23
  • 3、“大─逝─远─返”──“流观”的动态结构及其美学意义23-24
  • 4、“流观”与中国古代艺术创作24-26
  • 5、“上下与天地同流”──宇宙意识的展开与生命张力的自我呈现26-28
  • 第二节 “游观”──从身旅到心旅28-35
  • 1、“游目”以起“兴”30-31
  • 2、“澄怀”以味“象”31-32
  • 3、“神与物游”32-33
  • 4、说“登高”33-35
  • 第三节 “心观”──审美中自我意识的张扬35-41
  • 1、从“目视”到“神遇”──审美视域的内敛与拓展35-37
  • 2、“胸中有丘壑”──广远与精微的辩证法37-38
  • 3、“心观”的三种审美追求38-41
  • 第四节 “以物观物”──中国式审美观照的极至41-45
  • 第三章 “观”论与艺术生态学的发展45-50
  • 一、“流观”:统合“三才”的和谐生态式审美观照45-47
  • 二、“游观”:“身旅”与“心旅”的和谐生态式审美融合47-49
  • 三、“以物观物”:和谐生态式的审美移情与审美超越49-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3
  • 后记5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裕雄;审美静照与艺境创构──宗白华艺境创构论评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2 刁生虎;老庄直觉思维及其方法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钱雯;嵇康的玄学与乐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徐庆年,王达敏;钱钟书与休谟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程美华;;略论骈文之“气”——从“六朝”到“初唐四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方元务,张继延;美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启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7 汤兵;论陶渊明的人格美[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8 李道先,侯曙芳;试论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审美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陶礼天;《出三藏记集》与《文心雕龙》新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10 凤文学;画见大象,不为斩刻之形──郭熙关于山水画创作的一个美学命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西娇;;加强礼仪教育 塑造美的交际形象[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2 周威兵;;试论秦汉庄学和中国艺术精神之关系[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3 张梅;;《庄子》的语言艺术——卮言——从庄子的立言态度与立言方式谈起[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4 金松姬;;张衡赋与庄子的自适思想[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5 李应龙;;文化美学视野与中西方古典美学批判[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6 陈锐;;浙东学派的历史哲学及其在思想史中的意义[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阴元铮;;艺术治疗的发生机制初探[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黎兰;;“打通”与“自律”——从钱钟书《围城》的反“围城哲学”说起[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巍;;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本源与意蕴[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10 孟修祥;;论李贺对楚辞的接受[A];中国楚辞学(第七辑)——2000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云;西方前现代泛诗传统——以中国古代诗歌相关传统为参照系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伏俊连;俗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赵伶俐;审美概念理解对审美感受和创造性思维影响的探索性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红霞;唐代隐逸风尚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黄科安;知识者的探求与言说[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常为群;西晋诗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陈才智;元白诗派成立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王毓红;历时与共时:《文心雕龙》与《诗学》体裁理论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蔺熙民;生命节奏——宗白华美学的形上感型[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赵志文;一语天然万古新——论真情自然艺术之生命[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3 张胜利;论文学的宇宙境界[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黄亚卓;陆机诗歌美学风格论[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朱博;悲剧与死亡——论悲剧的美感及死亡意象的审美特质[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段宗社;明代“七子派”诗学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李晚成;曹植思想与人格分期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8 徐云知;近20年语感及语感教学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9 刘洁;神理与诗情——论船山诗学的超越本质[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杨洲;人品、诗品、画品——论王冕的人品及其诗画创作[D];河北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614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614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0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