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三宝音乐剧蝶谭盾_《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15 07:12

  本文关键词:论谭盾音乐的“中国意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南理工大学》 2013年

论谭盾音乐的“中国意味”

王媛媛  

【摘要】:西方音乐如何与中国传统民乐,或古典音乐结合,国内许多音乐人都有过尝试,谭盾可谓其中的佼佼者。作为“二十世纪经典作曲家”(中国文化部授予)、“国际乐坛最重要的十位音乐家之一”(纽约时报评论),谭盾以他独特的创作理念和颇具争议的表达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揉进西方音乐的表演当中,传递出浓厚的中国意味。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以谭盾的四部交响曲《交响曲1997:天·地·人》、《水乐》、《纸乐》、《陶乐:大地之声》为例,通过创作理念、传达载体以及作品意境三方面的分析,展示了谭盾力图通过音乐来表达天地同和、万物同源、乐与天通、物我同一等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 二、“故乡情结”的具象表达。以钢琴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多媒体交响曲《地图——寻找消失中的根籁》两部代表作为例来展开分析,《回忆》虽是钢琴曲,但在乐曲的旋律与调式的处理上,大胆糅合了湖南民歌的特色,制造出湖湘民间乐器的表演效果。而《地图》除了在交响乐队中大量使用民族乐器,更借助多媒体技术直接展现湖湘民俗风情。两部作品风格迥异,但共同传达了谭盾的故乡情节与保留文化根源的音乐梦想。 三、浓墨重彩的“东方神秘主义”。以剧场音乐《鬼戏》与大型实景音乐表演《少林禅宗音乐大典》两部作品为主要案例,从舞台设置、情结构建、表现方式三个方面分析了谭盾的音乐尝试,即以行为化、剧场化的方式,将巫傩与禅宗情景再现,展示了谭盾对东方神秘主义文化的个人偏好,这也是谭盾将西方音乐中国化的又一尝试。 谭盾在音乐上的尝试,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体验,,也为中国音乐的当代发展与走向国际带来了重要启示,这正是本文的研究主旨与意义所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05;J60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颖;跟我寻找回家的路 谭盾口述《地图》[J];北方音乐;2004年10期

2 王振东;;从“巫”到“礼”——道教音乐美学思想流变简述[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龚丽娅;;从谭盾的音乐现象看艺术流派的形成[J];电影评介;2008年14期

4 宋丽娜;任琳琳;;浅析谭盾音乐作品中的后现代元素[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08期

5 赵世民;;我的音乐梦幻无边——访谭盾[J];北京纪事;2001年19期

6 高盼;;浅谈音乐艺术的个性与人类性——暨谭盾的音乐创作[J];黄河之声;2010年02期

7 程文文;;从“艺术终结论”看音乐艺术的现代探索[J];黄河之声;2010年04期

8 冯光生;曾侯乙编钟文化属性分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9 白丹;;世界与民族的美妙交融——谈谭盾钢琴组曲《忆》[J];科技信息;2009年30期

10 李昆丽;新民乐的融合之路与当前的审美缺失[J];民族艺术研究;200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美辉;20世纪湖南音乐家群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杨和平;谭盾歌剧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蔡丽宁;谭盾钢琴组曲《忆》的教学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音璇;从《双阕》谈当代“新潮”扬琴作品及其演奏[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3 王芳;传统声乐在交响新著的创新运用[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4 朱蕾;谭盾筝与箫二重奏《南乡子》作品及古筝演奏分析[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5 安娜;西方人眼中的中国音乐[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波;;论指挥美学在传统文化思想中的升华[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李立平;;探索音乐艺术的美学特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3 汪标;中国佛教伦理思想可为世界“金规则”[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4 富丹江;故宫建筑与传统中和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5 陆建华;;墨子之礼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王谋寅;;对中国成文法起源问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程宏亮;;论韩驹诗学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李华华;;人间佛教视阈中的“生产化”与“学术化”——巨赞佛教改革思想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倪晋波;最后的瞻望——《左传》人物濒亡心理描写初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杨柳;;先秦道家思想中的“大”美[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奇;刘飞;;以“气”论诗与方东树的诗学思想[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徐心希;;泉州书院、社学的发展与朱熹理学思想的深化[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虞万里;;商周称谓与中国古代避讳起源[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4 黄佩贤;;汉墓画像遗存所见的天界[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董良敏;;“神人操蛇”汉画像石考释[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查清兰;;《左传》外交辞令的委婉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勃;;寒食节起源研究[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8 张敏;成海钟;徐建灵;;音乐艺术素养视阈下的大学生“精神成人”研究[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二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孟子厚;戴妮娜;夏博雯;;小型古乐厅的声学设计[A];2009年声频工程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吴锐;;《春秋》三传之“诸夏”与后世“汉族”的断裂[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龙飞;文化社会学视野下武术在登封的存在与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6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9 孙冬梅;从心论治中风病的理论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岳亚莉;豫北地区战国墓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李华宇;先秦两汉天下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董云香;先秦节庆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思齐;《新序》《说苑》小说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爱民;我国历史上的寺院尚武活动新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2 朱续;;长期积累 偶然得之——访中国轻音乐学会主席、作曲家张丕基[J];北方音乐;2006年06期

3 盛伯骥;关于艺术思想的真实纪录——《根籁——谭盾与家乡的对话》编后感[J];当代电视;2002年02期

4 杨和平;;“大化无情”与“道中有情”——贾达群的新昆曲风歌剧《梦蝶》[J];歌剧;2008年06期

5 周铭孙;个性与变化,魅力与色彩——郎朗在北京的两场音乐会[J];钢琴艺术;2003年10期

6 王安国;在历史与现实间抉择[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7 王安国;;从借鉴吸收到融汇化合——中国(大陆)当代作曲技术理论各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上)[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8 王安国;从借鉴吸收到融汇化合——中国(大陆)当代作曲技术理论各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下)[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9 刘承华;从文化传统看中西音乐传统的不同[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10 张伯瑜;印度音乐的基本理论[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斌;禅宗养生思想对少林武术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一篇为“四人邦”造反革命舆论的毒文——评《为创造无产阶级的交响音乐努力作战》[J];人民音乐;1978年04期

2 成学;;应重视音乐的普及工作[J];音乐世界;1980年12期

3 刘天浪;民间音调在幼儿歌曲创作中的运用[J];人民音乐;1983年09期

4 白智鹏;;浅谈音乐在电教教材中的运用[J];外语电化教学;1984年01期

5 祁宜婷;作品,音乐史中的上帝?[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6 王唯怡;;Journey Cheer[J];国际服装动态;2000年04期

7 舒泽池;;二十六、音乐陈述方式(二)[J];歌曲;2002年03期

8 孙凰;我眼中的新加坡华乐团[J];乐器;2005年07期

9 黄伟;其敬心感者 其声直以廉——以《乐记》解读巴赫作品中的神性虔诚与爱[J];艺术教育;2005年04期

10 雷红薇,武秀芝;试论音乐与道德建设的关系及其意义[J];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前进;牛欣;刘亚明;;太极图及其与生理系统中的稳态[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孙展;;具体音乐与电子音乐的相互渗透——电子音响型作品《Who’s Voice(1998)》的制作札记[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科技论文集[C];2002年

3 李剑昌;;探访广东音乐之乡——台山[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4 王耀华;;理解和尊重多元音乐文化——跨文化音乐比较学的理论基础和特点[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5 陈劲松;;云南“原生态音乐”模式的现代诠释[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6 卢红梅;;让流行歌曲走进音乐教学课堂[A];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张洪生;;试论医学气功的发展[A];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四届理事会2010年年会暨医学气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刘直;;丘处机与成吉思汗[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邵维加;;莫言短篇小说《拇指铐》的意象系统[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类[C];2003年

10 孙莹;;浅谈美育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申玉秀;[N];通辽日报;2010年

2 思哲;[N];中国文化报;2003年

3 记者 谌强;[N];光明日报;2009年

4 记者 瞿剑;[N];科技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张娣;[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1年

6 记者 毛磊;[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7 记者 伍华余;[N];通辽日报;2008年

8 柴志英;[N];解放军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雷新;[N];人民政协报;2009年

10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雷颐;[N];经济观察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滟洲;西方作曲家的社会身份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2 龙瑞翠;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交融式”宗教范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志强;音乐作品及其权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4 车新春;19世纪上半叶的德意志音乐文化与民族主义思潮[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5 许琛;阿沃·帕特钟鸣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6 梁啸岳;音乐沉寂[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7 韩锺恩;音乐意义的形而上显现并及意向存在的可能性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8 赵礼;萌芽·弥撒·基因·遗传[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9 周静;汉斯·威尔纳·亨策弦乐四重奏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10 张璐倩;黑格尔音乐美学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囡;音乐作品构建的层次性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2 王相茹;音乐作品的理解途径与人文性解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雪梅;沈亚威三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音乐作品分析及演唱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鲁瑞红;解读谭盾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澄橙;施托克豪森电子音乐作品—《Kontakte》的作品分析[D];青岛大学;2010年

6 张智军;论王西麟音乐作品中的悲剧性[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向芳;顿·布虎奈勒电子音乐作品中的三种音响合成关系及其结构模式[D];武汉音乐学院;2012年

8 王媛媛;论谭盾音乐的“中国意味”[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9 赵溪;网络环境下音乐作品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0 范辉;音乐作品的德性修养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论谭盾音乐的“中国意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33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133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6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