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从声音的拼贴与塑造看具体音乐与合成电子音乐的殊途与同归

发布时间:2023-05-08 05:22
  本文将追根溯源,以电子音乐初期的法国巴黎和德国科隆两个实验室所形成的技术与风格差异为基本出发点,回顾和梳理欧洲早期电子音乐的历史脉络,分析了早期两个风格迥异的电子音乐流派的不同的创作技术和理念,从声音素材选取的态度、创作过程中音响组织的方式、制作处理的技术方法等方面横向比较分析了两种电子音乐流派及其所产生不同风格的原因,并且通过对两部具有典型具体音乐特征和具有典型合成电子音乐特征的代表作,以及中国作曲家受其影响而综合运用两种不同技术而创作的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作品进行了全面分析,最终得出了源于具体音乐与合成电子音乐的两种流派殊途与同归的结论;同时提供了可供中国作曲家参考与借鉴的音响分析案例。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早期分立的两种电子音乐的流派
    1.1 电子音乐产生的前提
        1.1.1 西方现代音乐词汇的进化
        1.1.2 电子音乐的必要科技准备
    1.2 法国具体音乐的基本途径
        1.2.1 具体音乐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音乐实践
        1.2.2 法国具体音乐的基本技术手段
    1.3 德国的合成电子音乐的基本途径
        1.3.1 合成电子音乐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音乐创作实践
        1.3.2 德国合成电子音乐的基本技术手段
    1.4 小结
第二章 两部不同流派的典型作品分析
    2.1 吕克·费拉利《几乎没有》音乐分析
        2.1.1 关于作曲家及其作品简介
        2.1.2 音响材料分析
        2.1.3 声音细节与技术分析
        2.1.4 作品结构分析
        2.1.5 小结
    2.2 卡尔海因兹·斯托克豪森《练习曲Ⅱ》(1954)音乐分析
        2.2.1 关于作曲家及其作品简介
        2.2.2 作品结构分析
        2.2.3 音响材料分析
        2.2.4 声音细节与技术分析
        2.2.5 小结
第三章 两种电子音乐流派的殊途与同归
    3.1 两种电子音乐流派的殊途
        3.1.1 基本思维模式的不同
        3.1.2 审美角度的不同
        3.1.3 音乐理念的不同
    3.2 两种电子音乐流派的同归
        3.2.1 技术平台的统一
        3.2.2 传播媒介的改变
        3.2.3 音乐终极表达的趋同
    3.3 两种流派在中国电子音乐创作中的合璧与变形
        3.3.1 关于作曲家及其作品简介
        3.3.2 音响材料分析
        3.3.3 声音细节与技术分析
        3.3.4 作品结构分析
        3.3.5 创作理念
        3.3.6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8120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38120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8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