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资源五排山歌中的情感世界与情感表达

发布时间:2020-11-18 23:36
   五排山歌流传于广西桂林资源县的五排地区,其形式短小、节奏自由,是一种曲调爽朗质朴的民间歌曲。在文献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近年五排山歌歌唱环境及其年度节日“月半歌节”的过程进行了人类学田野调查,并对五排山歌的情感表达、文化认知与想象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迁加以理论分析。以个案分析为基础,本文试图对人类学情感表达与想象的研究方法进行反思。本文以为,五排山歌的情感表达与认知的内容和变迁要放在具体历史进程中才能得以理解。新中国成立后,五排山歌在地方文化娱乐的中占有很大部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地禁止唱山歌等民间文艺活动,五排山歌在地方民众文化和生活方式中与显示出不同于历史活动方式的差异性,差异逐渐随时间延长而增长,日渐被排斥到日常生活的心理、文化和政治边缘,在时代主流话语中被想象为“自由、美好却不可回溯”“落后、简单的交友聚会”等复杂情感交织的一段历史记忆。五排人在历史进程中也逐渐形成以“五排山歌”为象征的地方“历史文化”认同,形成共同的历史观。20世纪80年代,数字化、信息化的媒介进入当地民众生活中以丰富文娱活动,进一步模糊五排山歌在当地人生活中的印象。直至20世纪90年代,由地方官员牵头重办“月半歌节”开始,“五排山歌”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特殊性的、文化延续性的地方文化符号,随着“五排山歌”文化内涵的丰富,当地民众面对“五排山歌”时,自我认知、情感表达、历史记忆等个体情感体验的层次也更为多样。本论文由绪论、四章正文和结论组成。在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论文的理论基础、概念、研究方法和重要观点。第一章对五排地区的地理环境、历史发展、五排山歌的起源、传统分类、演唱空间及作用等进行分析总结,指出自我认知与情感表达在五排山歌中的重要性及相关性,着重分析五排山歌产生的情感原因及其历史意义。第二章从时间、空间的扩展分析当地民众在应对全球化文化进程中,以“五排山歌”为“象征符号”来界定自我的本土化文化变化过程,指出关于符号的选择不仅要具有地方独特性,更要有文化上的延续性。第三章概括了个体情感表达过程,先以“2017年月半歌节”为个案,对当地民俗文化在地方节庆中歌手身份转变及个体情感变化的过程进行“深描”,在此基础上,以当地民众发挥文化能动性构建的新型公共空间“资源XX山歌教学总群”微信群为个案,二者对比分析力图揭示出五排民众在多元话语并存的社会场景中将自我、地方、历史记忆进行重新整合与阐释的过程。第四章对情感变迁及五排山歌个案具有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进行讨论。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人类学的情感研究应该重视外部世界与地方文化在时代背景下的关系,并对技术世界的变革加以更多充分的关注。一方面,情感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受到社会文化影响的因素不同,笔者从当地歌者的情感世界入手理解传统山歌的功能及其中“情感寄托”与“记忆”的关系,反思传统山歌中以情感想象为出发点,其发展路径是“从小到大”地将不同的社会单位即个人、家庭、社会群体等相互联结,在情感和个体认知中赋予还有不同社会功能的意义,对照现代山歌中显现出“从外部至内部”的发展路径,即从国家、地方、个体将“五排山歌”的历史特殊性、地方性对应到不同对象上,个体自我认知与情感过程呈现“从小到大”转变为“由外至内”的变化过程;另一方面,当地民众在特定历史记忆的形塑与情感驱动下,自发地将传统山歌“舞台”创新性的转移到社交平台上,营建新型“公共空间”以应对技术世界对山歌演唱空间的影响,在抒发自己情感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五排山歌”的象征凝聚力。为了更好的关注情感的切入,把握不同空间中的山歌的情感世界与情感表达,本文力求线上、线下田野调查与文本收集相结合,运用实证研究、话语分析等方法分析情感表达与阐释的层次与方式。
【学位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J607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与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1.“情感”的涵义
        2.人类学话语下的情感研究
        3.五排山歌相关研究
    (三)研究主要内容
    (四)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五)研究方法
        1.田野调查
        2.话语分析
    (六)其他需要界定的术语
        1.资源与五排
        2.五排山歌
一、情之所起:情感产生的背景
    (一)空间:地理环境与生计形式
    (二)时间:历史文化源流
    (三)情感之源:五排山歌起源传说
    (四)人之常情:五排山歌的分类与传统功能
        1.传统五排山歌的分类及功能
        2.仪式与苗歌之禁
    (五)情真意切:歌曲分类的情感原因
    (六)情境相生:五排山歌的情感动力
        1.内在情感维系:个体的情感寄托与呈现
        2.外在需求:生存环境与个体情感表达相呼应
        3.社会化的情感:文化内部的调节器
    (七)小结
二、情随事迁:现代苗歌中的情感
    (一)情随境变:现代五排山歌时空的扩展
        1.空间的扩展
        2.时间的扩展
    (二)知情达意:现代苗歌的分类
        1.近年歌曲称谓与情感层次的变化分析
        2.公共空间的自我展示:朋友圈与山歌
    (三)小结
三、情感百味:不同语境下情感表达的过程
    (一)群情欢洽:歌节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以2017月半歌节为个案
        1.传统歌节盛况
        2.歌节近年发展过程
        3.以舞台表演形式为主的现代歌节及其活动
        4.歌节之后
        5.小结
    (二)情投意合:日常生活中新型公共空间的构建与情感发展——以“资源XX山歌教学总群”微信群为对象
        1.“新媒介事件”:有关月半歌节的大讨论
        2.传统民俗在现代节日中的复现与再建构
        3.日常网络社区学习:一首歌曲的“打磨”过程
四、千年流韵:山歌中情感与想象
    (一)高情远致:情感中的艺术体验
    (二)情逾骨肉:跨时空的情感想象
    (三)情感纠葛:记忆下的私人情感与集体情感的交互
结论
参考文献
    (一)史志书类
    (二)专著类
    (三)论文类
附录
    附件一:XX山歌交流歌会活动草案
    附件二:复赛题目
    附件三:图片
    附件四:表格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力成;张翮翾;;社会记忆研究:西方脉络、中国图景与方法实践[J];社会学研究;2015年06期

2 刘珩;;情感的公共与私密:一个人类学研究的新视角[J];社会学评论;2015年05期

3 张记洁;;用戈夫曼的拟剧理论浅析虚拟社交网络中的社会互动行为[J];社会心理科学;2015年Z1期

4 宋红娟;;两种情感概念:涂尔干与柏格森的情感理论比较——兼论二者对情感人类学的启示[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5 张慧;;嫉妒与“感知的不平等”——对“红眼病”和“仇富心态”官方话语的研究[J];学海;2014年05期

6 宋红娟;;西方情感人类学研究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2014年04期

7 黄玉顺;;儒家的情感观念[J];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05期

8 杨海晨;王斌;胡小明;沈柳红;赵芳;;想象的共同体:跨境族群仪式性民俗体育的人类学阐释——基于傣族村寨“马鹿舞”的田野调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9 宋红娟;;歌谣与情感——从情感人类学看西和的乞巧歌[J];民俗研究;2014年01期

10 张慧;;情感人类学研究的困境与前景[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吴德群;壮族山歌与人的社会化[D];南京大学;2012年

2 徐薇;自我、角色与乡土社会[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刘统霞;被表述的民俗艺术[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4 郑土有;吴语叙事山歌演唱传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超伦;规训和控制视野下的广场舞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2 李倩;舞台真实:旅游作为社会戏剧的过程[D];中山大学;2010年

3 邓云;宗族组织在现代社会中的认同[D];中山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893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8893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e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