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裴铁侠虎啸琴探源

发布时间:2021-07-08 21:06
  <正>裴铁侠(1884~1950),四川成都人,民国时期重要的川派代表琴人,先后成立了"律和琴社""岷明琴社",并有琴学论著《沙堰琴编》《琴余》等传世。裴铁侠酷爱古琴收藏,稍有积蓄便四处寻访,倾其所有购买名琴(1)。所藏唐宋元明清等历代古琴,约30余张(2)。大小雷琴最为珍爱,曾仿制大雷琴,其琴室即为"双雷琴斋"(简称"双雷斋")。除著名的唐"双雷琴", 

【文章来源】:收藏家. 2020,(10)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裴铁侠虎啸琴探源


裴铁侠旧照,时任四川省司法司司长

裴铁侠虎啸琴探源


岷明琴社

铭文,丝弦,红外,痕迹


此琴之原始铭文分别位于琴底颈部中心,以及龙池两侧,皆被后髹漆层覆盖,或被凿挖填补后隐去。颈部中心长圆形区域内色淡,与周边各色混杂的漆色不同,呈浅褐色,并有横向的间距不一的断纹,纹理散乱且不规则,与周边均匀有致的自然断纹相异。参见馆藏南宋“万壑松风”琴颈部特征,“断纹有割裂,字在髹漆层下”,故此琴底颈部应有铭文。以古琴铭文规范,颈部铭文多为琴名(图2)。其痕迹范围判断,琴名或二字或三字。红外摄影显示,颈部中心区域呈色浅淡,自成一体,与目测结论一致,但红外拍摄仅有局部色差,文字不显。龙池两侧有长条形灰色痕迹,为挖凿后填以瓦灰等物质所致,因凿挖、填补等人为干预,铭文无从辨识。依挖凿填补范围的大小,左侧铭文字数较多。沼池改短,多余处填以瓦灰。纵观琴体各处,此琴被多次修缮,如剖腹、重新髹饰、补漆等。颈部残断,漆膜脱落尤甚。此琴残损或人为外力所致,其受伤后的应对,也颇为简单。如用石膏等物粘接断面,以原琴丝弦捆绑固定等手法粗糙,非专业人士所为。三、琴名由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李渔古琴与丝路文化——以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芥子园主人题”款古琴为中心[J]. 王莉.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2]南宋“万壑松风”琴的发现与研究[J]. 王莉.  中原文物. 2017(04)
[3]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古琴[J]. 王莉.  文博. 2013(01)



本文编号:32723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32723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7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