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论大曲与套曲体音声形式之间的演化关系

发布时间:2021-10-22 03:06
  大曲是我国古代大型歌舞音乐形式,其结构具有程式性、稳定性与规范性。唐宋之际大曲发展相沿承袭,并未出现历史断层现象。宋元以降,大曲结构在不断复杂化和精细化之后,逐渐从乐人技艺、音乐结构体制和结构思维三个层面向套曲体音声技艺发展,演化成宋金杂剧、诸宫调、北曲套数、南戏等音乐形态。以"曲本体"为本位,从音乐结构层面看,宋元以降诸种大型套曲体音乐形式,均具有大曲的音乐结构特征,它们是大曲在动态演化过程中,以自己的结构思维来组织和整合其他多种艺术元素所形成的不同种表现形式,它们是大曲的衍化形态。 

【文章来源】:中国音乐学. 2018,(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从乐人技艺层面探讨大曲向宋金杂剧的演化
    (一) 大曲向宋金杂剧演化由乐人群体协同完成
    (二) 大曲歌舞表演乐人向杂剧“旦”角色的演化
二、从“音乐结构体制”层面探讨大曲向唱赚、诸宫调、北曲套数、南戏的演化
    (一) 大曲直接演化为缠达 (令) ——缠达 (令) 是大曲结构体制程式化的体现
    (二) 大曲间接演化为缠达 (令) ——缠达 (令) 借鉴宋代转踏的体制而形成
三、从结构思维层面探讨大曲向板式变化体的演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俗乐大曲的结构及其形成[J]. 柏互玖.  中国音乐学. 2017(04)
[2]芝庵《唱论》之“四十大曲”考辨[J]. 柏互玖.  戏曲艺术. 2017(02)
[3]宋代大曲承载机构研究[J]. 柏互玖.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3(03)
[4]大曲的原生态遗存论纲[J]. 项阳,张欢.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2(02)
[5]《乐府雅词》四题[J]. 肖鹏.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01)
[6]宋元古谱“愿成双”初探[J]. 吴钊.  音乐艺术. 1983(03)



本文编号:34502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34502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3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